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案第1183号


案    由:关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研究办理,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办理
提 案 人:陈汉彬
主 题 词:农村 教育
提案形式:个人

内    容: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当前只有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振兴、改革农村职业教育,才能尽快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以贵州省省会城市贵阳市为例,目前,贵阳市共有农村劳动力110万人,按照每个劳动力耕种2.5亩土地计算,贵阳市富余农村劳动力51.6万人,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出去30万人,而且新增劳动力每年以6~7万人的速度增长,因此,贵阳市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目前约为28万人。而当地农民的文化水平和从业技能都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的比重高达96.7%;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多数人仅仅是受过短期技能培训,如:适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由于农民文化科技水平不高,致使农民对信息、新技术的认识能力、消化能力都不高,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影响农业科学生产水平的提高;在外转移就业的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低,又无专业技能,大多数人只能从事体力劳动,缺乏就业竞争力。
    然而,目前贵阳市农村职业教育滑坡现象严重。据统计,目前在贵阳市,许多农村职业学校的新生报到率平均低于60%,部分农村职业高中2006年招生只有几十人报考。职业学校生源严重匮乏与农民对职业教育存在的巨大潜在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造成这些现象存在着多方面因素,主要有:
    1、农民流动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新机遇,农民流动机制的转变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现阶段,农民工流动机制从体力型逐渐转变为人力资本型,对农民流动来说,其中最重要的是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比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收入高。向外流动及取得较理想的工作和收入,直接刺激了农民接受职业教育,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同时,回流到地方的农民,经过对外界的接触和了解,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回乡的创业者,更深切地理解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2、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会越来越窄。对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输出为主的需求,在向“技能型”为主转变。当今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已逐渐发生了质的转变。因此,今天出现了农村大批富余青壮劳动力需转移就业,但城市却出现“技工荒”的现象。
    3、农民对职业教育存在巨大需求,但农村职业学校生源却严重匮乏。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流动造成农村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大量流失。农民流动不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是以青壮年人口为主的人群的转移。这些人是在初中或高中毕业以后直接出来打工的,这对于农村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损失,使最应成为职业教育对象的人没有进入职业教育领域,致使农村职业学校和各种职业教育培训出现了招生难。
    4、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目前的农村教育结构单一,主体是中、小学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农村成人教育十分薄弱,对农民适用技术的培训没有形成体系化、常规化,培训机制不够建全。
    三、建议:
    1、农村职业教育应适应农民流动的实际,走多样化办学之路。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要多样化,专业设置要多元化。办学机制要灵活,根据农民的流动性和时间的限制,应以非学历教育和分阶段学习为主;农村夜校和短期培训方式相结合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使他们掌握技能技巧,学制要长短结合,灵活多样,体现人力资源的随时可投资性特征,以符合农民流动的实际情况;
    2、农村职业教育应积极创新办学模式。面对新的形势,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职业教育社会化的方针,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结合,走多样化办学的道路。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把农村职业学校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面对农民流动产生的多样化职业需求,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多元化,以促进农民流动。在教育内容和结构上,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要适应相当一部分农民向城市生活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需要,大力开展服务业和简单的制造、加工业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要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结合当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实际,加强对农民进行相关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
    3、农村职业教育在体制上要大胆创新。应建立适应城镇就业市场结构动态变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县、市农村职业教育中心要在体制上大胆创新、深化改革,通过相关政府部门牵线搭桥,与高等院校、城市的职业学校联体、联利、联合发展。可从股份制的角度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还可探讨对农村职业学校实行兼并、租赁和托管的形式,使一批农村职业学校的资源真正能够发挥作用,以借助高等院校、城市职业学校的教学设备、专业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方面的优势,提高农村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的质量。
    4、要继续做好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工作。重新建构县、乡、村三级农民继续教育网络,有意识地培养一批能够扎根农村的农民精英。对在校立志学农、毕业后愿意务农者,政府给予创业资金上的支持和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在考虑农民“去”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农民的“留”,为未来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作长远打算。
    5、对农村进行远程教育服务。可以利用城市远程教育优势,开通面向农村的网络学校,通过网络把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及时传播给农民,为他们脱贫致富服务。
    6、有关部门应提供保障条件,夯实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是两个重要的保障条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方筹措资金,保证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年增长,财政要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农村职业教育;同时加强适应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入,提高农村职校教师的待遇,从而将专业技能型的教师吸引到农村职校来,使农村职校的技能培训落到实处。

来源:大会提案组
备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