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425号


案    由:关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研究办理,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办理
提 案 人:农工党中央
主 题 词:职教 教育
提案形式:党派

内    容: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下,高职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名副其实地占据了半壁江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主力军。
    一、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对解决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就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问题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
    1、发展过快,规划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教育规律和社会承载能力。国家高职教育布局原则上是一个地市(州)一所高职院校,主要为发展地方经济培养紧缺的高技能性人才,但事实上一个市的高职院校平均已达到两所以上,造成人力资源外流和教育质量下降。
    2、政府投入不足,造成先天性营养不良,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现有的高职院校一部分是从地方职业大学(专科)转轨而来的,一部分是从中专技校升格而来的,一部分是新成立。这些学校办学条件差,在师资队伍、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的配备都相对滞后;许多公办的高职院校得到政府拨款的经费数量不足学校正常开支的1/4。
    3、管理体制落后,管理质量不高。大多数公办高职院校,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可以说是在大市场背景下的小计划环境。一方面是管理越位,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干预职业教育,学校办学自主权得不到落实;另一方面是管理缺位,政府对职业教育在制定发展规划、优化布局、净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做得过少。
    4、条块分割,没有形成一盘棋,高职院校没有证书发放权。
    5、学科本位的育人模式是创新高职教育的主要障碍。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仍沿用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忽视岗位需要,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6、高校制定了“一刀切”式的教师职务晋升条件,导致“双师型”教师缺乏,这成为阻碍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7、与行业、企业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当前,高职院校的功能定位不够科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取向不明显。从行业、企业角度看,行业、企业参与和兴办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普遍招收未经职业培训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1、 加强政策引导,形成有利于高职教育的社会舆论。适时进行政策引导,给高职教育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使之真正发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2、以地方政策性规定的形式,理顺高职院校同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企业等单位的关系,帮助学校解决产学研合作办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首先,改换目前职业培训资格证书发放权,使高职院校具备职业资格证书发放的权利。其次,建议地方政府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在全国率先制定出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同时在学校和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企业之间搭建沟通协作的桥梁,保障高职院校学生能在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增长实践经验。
    3、加大投入力度,提升高职教育办学实力。高职教育资金短缺问题既要靠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多元化办学、多渠道筹措资金予以解决,也要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建议国家在保证九年制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给高职教育一些倾斜性资金投入,解决高职校院的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4000元、行政用房生均15平米这两项指标的巨大缺口。
    4、扩大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的人、财、物三大支柱,学校都不能自己做主,计划经济牢牢地捆住了高职院校独立自主发展的手脚。因此,政府应研究落实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的具体化方案,给予高职院校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切实保障高职院校拥有自由的发展空间。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宽进严出”的方针,把招生权下放给各高职院校,教育部严把出口关——通过国考才可以拿毕业证书(可以参照国家自学考试的运作模式进行)。此举一方面可以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5、坚持科学发展观,走适应市场需求之路。首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专业设置,根据社会岗位(群)要求确定和调整教学内容;从强调我能做什么、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转变为强调需要我做什么、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创业能力、学习能力,使教育、培训、就业等融为一体,并将职业教育确定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走特色发展之路。一是职业特色,二是行业特色,三是专业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准则,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特色人才培养优势,积极探寻市场、发现市场,把供需链条紧紧连在一起。在本地同层次院校相同专业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形成品牌和特色。再次,加强合作,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进行校校合作。从彼此熟悉的专业或学科做起,合作双方共同探讨学科规划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现有的师资、设备为平台,实现实验室、实训基地、图书馆、师资、运动场等资源共享;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多方位的科研合作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网络视频会议和实地考察交流活动形式,积极寻求在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点,建立合作互动机制,实现互利双赢。最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构建开放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管理模式专业化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来源:大会提案组
备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