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拿奖无数,日子却不好过”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12-0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在这个规格高端又充满民主的协商平台里,与会者畅所欲言,坦诚交流。12月7日下午题为“少数民族戏剧的传承与发展”的双周协商座谈会现场,严肃又活泼的会议气氛,让第一次参加会议的特邀专家、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名誉会长、76岁高龄的谭志湘老人也慢慢放下顾虑,拿起话筒。

 

“我和青海省藏剧团相识相交大概有20多个年头了。国家级的奖项他们几乎拿遍了。我一直以为他们的日子很好过。”今年9月,跟随全国政协“少数民族戏剧的传承与发展”专题组赴青海调研时,谭志湘发现自己的“以为”错了。编制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是阻碍青海省藏剧团继续前行的最大困难,而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少数民族戏曲剧团生存状态的缩影。

 

少数民族戏剧真的没人看吗?谭志湘在会上分享的小故事发人深省———“傣族爱看傣剧。云南德宏州傣剧团曾经在中缅边界演出,旁边放映电影,看电影的人稀稀落落,演傣剧的场地却人头攒动,很多人笑称‘傣剧打败了美国大片’。”

 

答案显而易见。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戏曲在传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充实少数民族群众精神生活、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令谭志湘遗憾的是,我国历来把少数民族戏曲纳入地方戏的分类法,在理论上忽略了少数民族戏曲的民族属性,也没有专门的少数民族戏曲保护政策。“希望能够把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与地方戏、京昆并列,制定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保护政策。”

 

“对蒙古剧等少数民族稀有剧种,更应该采取一些特殊的保护扶持政策。”谈到保护与传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全书也深有感触。在他看来,一些具有独特性或唯一性的少数民族剧种,除落实国家、地方已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还应在经费、建制、人才培养、解决“剧本荒”、理论引领等方面,制定出台力度更大的特殊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真正让古老的少数民族戏曲焕发新的活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