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工作动态

走,到社区去
——北京市朝阳区政协“政协委员进社区”工作的创新实践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12-0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人民政协开头二字是“人民”,意味着“人民”与“政协”密不可分。“人民”,在朝阳政协的工作部署里,始终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11月8日一早,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绿色家园社区党委书记田宝森已经在社区会议室忙了好一阵,整理桌椅、摆放资料、检查话筒……“今天我们社区又有一件大喜事。”

 

当日,绿色家园社区联手北京化工大学举行了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3名大学研究生正式在这里开启他们的“社工生涯”。

 

“希望同学们能把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为社区建设献计出力。”说话的是学生们的老师,朝阳区政协委员马晓峰。2个多月前,同一间会议室,马晓峰以政协委员身份参加了绿色家园社区举办的党政群共商共治议事会,社区方面提出希望通过引入大学生为社区工作添活力的建议与马晓峰希望增加学生实践的想法一拍即合,也便有了开头的场景。

 

这一切的牵头人,还得从朝阳区政协“政协委员进社区”工作谈起。

 

■“拉近政协与百姓的距离”

 

人民政协开头二字是“人民”,意味着“人民”与“政协”密不可分。“人民”,在朝阳政协的工作部署里,始终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政协委员在基层协商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创新基层政协委员履职的新渠道、新制度,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基础根植到基层?

 

早在2012年,为深入了解和反映百姓的利益诉求,切实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和解疑释惑工作,区政协就联合区社工委、区农工委共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委员进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了政协委员和街乡就有关工作的职责。“政协委员进社区”工作的正式启动,揭开了朝阳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序幕,也拉进了政协与百姓之间的距离。

 

人民政协具有联系群众的广泛性,可以了解到更多民情民意,为百姓排忧解难。社区是最基层、最靠近百姓生活的社会细胞。对朝阳政协而言,直面基层、直面百姓、直面社会热点难点,本身就是基层政协“分内”的事,“政协委员进社区”正是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重要平台。

 

好事,更应该做好。在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今年6月,结合新形势、新特点,经过一番研究讨论,区政协再次联合区社工委、区农工委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政协委员进社区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朝阳政协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又往前一大步。

 

记者了解到,跟以往相比,此次《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委员进社区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更加突出委员职责,充分调动委员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水平。目前,410名政协委员被分成了22个小组,与全区24个街道和19个乡结对组建工作组。按照要求,每位委员每年至少为社区工作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反映一条信息,参加一项进社区活动。

 

与民共商、汇聚民智、惠及民生、满足民需,是朝阳区政协委员进社区的基本思路。工作能否有实效,取决于细节。针对委员与社区联系不畅的问题,区政协举办了多次街道联络员培训班,为每位联络员拍照,将其个人有关信息公布到区政协官网上,方便委员联系;另一方面,政协委员的照片和联系电话也留在社区,供百姓联系。有的社区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设立了“委员论坛”板块,居民可以随时随地跟政协委员沟通,实现无缝对接,为的都是百姓方便。

 

一直以来,“政协委员进社区”工作都采用定点包片方式,以委员居住地或工作地为分组主要依据,将委员与社区逐一对应。然而,前不久,委员为来广营地区居民上的一堂精彩纷呈、内容详实的防金融诈骗知识讲座,却给区政协新的启发:这次活动的成功主要在于居民先有需求,有关政协委员再“跨片”参与,这说明以前固定搭配的模式灵活性不够,难以有效满足社区需求。

 

区政协很快开始研究推行“供需匹配制”,即以委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资源状况为基础建立一个数据库,再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内容建一个数据库,两个数据库进行供需匹配,实现更好对接。据介绍,目前朝阳政协已完成结构设计。

 

谁把百姓放心里,百姓就把谁放心上。这些年,区政协听得最多、也最愿意听的话就是———“政协真是社区百姓的贴心人。”

 

■从“要我履职”到“我要履职”

 

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职的主体,政协的活力在委员,实力也在委员。朝阳政协“政协委员进社区”工作,有效激发了委员履职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从“要我履职”到“我要履职”的转变。

 

“下一步,我们可以研究这种合作机制的可复制性,扩大学生和社区的参与范围。”绿色家园社区联手北京化工大学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结束后,马晓峰和田宝森开起了“小会”,区政协委员杨扬作为“跨片”委员,一直认真倾听并不时发表建议。

 

自“政协委员进社区”工作开启以来,杨扬委员就与大屯街道“结对认亲”。不过,不拘泥于某一“片区”,只要有时间,他总会积极“跨片”参与活动。“多参与才能多学习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更好地帮助社区百姓排忧解难。”

 

主动联系、主动了解、主动沟通、主动解决,这是朝阳区政协委员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采访中,杨扬跟记者分享起他所在片区的小故事。

 

2016年,大屯街道的工作人员想举办活动来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却苦于不知如何调动大伙儿的参与积极性。杨扬了解情况后主动出主意,提出创办社区媒体综合平台,把社区内的资源统筹起来为居民所用,并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增进社区居民的凝聚力。“这个社区媒体综合平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网络自媒体,即建立‘聚力大屯’微信平台;二是多元平面自媒体,包括宣传栏、灯箱等;三是互动社区交流平台,即各类线下活动。”杨扬的提议为社区打开一个新的视野,很快就把社区百姓凝聚起来。

 

“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是跟社区百姓融入到一起,帮助他们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履职能力。”这些年,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交流,小区直饮水监管缺失、打工子弟入学难等很多热乎乎、接地气的线索,成为杨扬撰写社情民意和委员提案的源泉。

 

其实,杨扬和很多委员在一开始都有相同困惑,“委员们平时都有本职工作,很难处理好自身工作与履职的关系。”随着“政协委员进社区”工作的不断深入,委员们跟社区百姓在沟通交流中逐渐熟络,也更深刻体会到身为政协委员的责任和义务。“在社区,我们可以把基层调研中发现的疑难问题通过提案等方式帮助百姓反映诉求;也可以将党和政府最新的精神传达给基层百姓,加深他们对国家政策方针的了解;还可以通过街道了解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为街道发展建言献策。”心中常装政协工作,心里常有履职意识,把政协委员的政治荣誉感转化为更好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这是杨扬和400多名朝阳区政协委员正在努力坚守与践行的信念。

 

政协工作如同一盘棋,委员是棋盘上的棋子,只有每个委员发挥作用,整盘棋才能下活。“政协委员进社区”正是找准了政协委员履职的切入点,拓宽了政协委员与基层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渠道,为政协委员常态化履职创造了条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委员进社区活动已开展100多场,参与委员近200人次。活动中,委员们积极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并采取上门回复、就地解释、约谈沟通、委托答复等办法,与相关单位负责人见面、与反映人见面、与居民代表见面,把疑虑化解在基层,将问题处理在社区。

 

从调查研究到协商议政,从听取意见到排忧解难,委员们将满腔热情化作件件履职行动,生动诠释着人民政协来自于人民,一切工作必须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宗旨。

 

■基层党政群共商共治的政协力量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在朝阳这片土地,随着协商机制不断完善、协商载体日益丰富、协商文化逐步发育,协商民主正开枝散叶、蓬勃生长。

 

2013年,按照中央有关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精神和要求,朝阳区创新开展了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通过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社会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参与社会建设,着力解决社区居民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这一大背景下,政协协商“遇见”基层协商,又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安贞地区文化队伍很多,但专业师资资源急缺,政协委员能否支招?”2016年6月17日上午,安贞街道会议室里,社区民情助理向政协委员递交了“民需建议”。

 

“作为安贞驻地单位,中国木偶剧院肩负企业公民责任,我们有相应的艺术家资源、场地资源,愿与社区发起‘安贞木偶文化活动日’项目,回馈安贞地区的街坊邻居。”朝阳区政协委员、中国木偶剧院总经理赵永庄当场给出解决方案。

 

这一场景,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安贞街道工委副书记倪遥远告诉记者,安贞街道自2014年开始实行“民情助理制度”,政协委员与民情助理结对子,推动社区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些年来,政协委员十分给力,不少民需建议案在提交过程即获得落实。”

 

政协委员作为不涉及利益的中间方,在帮助居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发挥着“缓冲器”的作用。东湖街道工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东湖街道曾发生业主与物业对立问题,正是政协委员给双方做出法律援助后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政协委员进社区”不是“干吆喝”,更不是摆设。在很多街乡眼中,委员是百姓的智囊团、传声筒。记者在采访了解到,为更好对接政协资源,很多街乡也纷纷开辟新渠道,有的街道设置了“政协委员民情联络站”“政协委员民需收集库”“政协委员民众接待日”“政协委员民意信箱”,还有的街道专门为委员参与社区事务增设了“社区议事代表委员席位制”,根据事项需求邀请不同委员进入议事组织。在此基础上,朝阳区还开通了委员微博圈,政协委员可以通过信息化渠道广泛参与街道、社区的党政群共商共治,而不仅是局限于某一个街道、社区。

 

“政协委员参与到党政群共商共治之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基层协商的主体,更重要的是,政协委员作为“中间方”,为各方主体有序的沟通搭建了桥梁,融洽了各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群众诉求的有序、规范表达。”有关方面如是评价。

 

从单一“行政管理”到多方“协商治理”,党政群共商共治的核心内涵正是党委、政府和群众共同协商解决问题。“政协委员进社区”与党政群共商共治相结合,搭建了政协协商与党委、政府工作有效衔接的平台,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参与,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