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外事委员会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11-1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思想通了,人才队伍通了,全面开放的道路自然就通畅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党中央洞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找准方位、把握规律,果敢应对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准确把握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如何认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基本内涵,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举措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做出了全面阐述。

 

发展依然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从十八大提出“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到十九大“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从“更高水平”到“全面开放”这一变化,彰显并深化了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发展的智慧思考。全面开放意味着以更宽广、全方位地对话去消解经济对抗,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来实现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也意味着通天下、利天下。全面开放高度契合各国发展需求和共同利益,把中国人民的梦想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联通起来,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世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零和博弈”格局,而实现一场伟大的全球经济发展的“帕累托演进”。

 

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下,开放发展的内涵不仅局限于拓宽开放的大门,还要在“门外”与“门内”多做文章,这是认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一个维度。一方面,新的开放发展理念会更多考虑到“门外”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实现从经济全球化舞台配角到主角的演变,不断提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话语权、特别是规则制定权。另一方面,新的开放发展理念更要求在“门内”练好“内功”,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通过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加快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征程。

 

另一个维度在于,开放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中,要做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拓宽开放的范围和领域。具体而言,在从内向外方向,着重改善贸易条件,促进外贸优质优价,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做好金融等方面的服务;在从外向内方向,扩大能源资源、先进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注重吸收国际投资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更好带动国内创新、改革和发展,实现内外发展良性互动。

 

这便要求对内不断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推动全面开放,在地方尤其是内地形成开放性经济新体制;对外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在这一过程中,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使中国在全球治理中,逐步由旁观者、跟随者转变为参与者、引领者。这必然要求我国加大、加快对新型国际人才的培养力度,既要懂中国发展,准确把握中国立场,又要懂国际规则,有效把控国际参与深度、广度,进而把中国观点与全球治理做一个有机、共赢的融合、融通。这是以内外兼修推动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所进行的必要动作。然而,内外兼修不仅仅是体制机制及合作机制层面的“功夫”,如何总结中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开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国际社会认可或者引领国际合作话语的方式对外讲述中国的开放宏图,如何扩大真正在实战层面扩大中国的朋友圈,如何做好国际统战工作,也是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增强国际经济领域话语权迫切需要思考的话题。

 

对外话语权问题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此前指出,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增加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因此,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推进,需要新的话语权重和新的话语表达方式去沟通,用中国话语合理解读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国际国内两类规则,推进中国话语地位从国际边缘、次中心走向国际中心。这些都需要大胆使用政治可靠、视野宽广、经验丰富的新型国际人才。

 

因此,全面开放格局,不仅需要体制机制建设优化,也需要构建国际合作新秩序和建设国际话语权,更需要人才队伍建设和思维理念的进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新时代的思想看齐,这才是新时代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的真谛。思想通了,人才队伍通了,全面开放的道路自然就通畅了。

 

(作者韩方明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会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