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党派工作

教育现代化,在教“书”更在育“人”
——第五届民盟教育论坛综述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9-2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民盟60%的盟员来自教育,因此教育是民盟最主要界别特色,坚持把教育改革与发展作为参政议政重要领域则是民盟履职的主要特色。”近日,第五届民盟教育论坛在西安举行。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说的这番话,参加论坛的代表们都不陌生,因为作为民盟参政议政的“品牌”活动,这个举办到第五届的教育论坛,汇集的正是民盟各级组织中的教育界盟员代表和会内外专家学者。

 

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的出台让教育界备受鼓舞。五年来,民盟中央逐渐整合原来分散的教育资源,凝聚成更大平台的“教育论坛”,盟员们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方方面面,持续深入“发力”,为的就是将教育这个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一步步变作老百姓最满意的话题。

 

教育是最长远的“国计民生”

 

作为对《意见》的呼应,本届论坛主题为“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邓友超,是《意见》起草小组的组长之一,谈文件背后的深意和思考,他可以称为最佳人选。

 

“我国在2011年已经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作主旨报告时,邓友超介绍,义务教育的普及率100%,但巩固率93.4%,“所以我们现阶段盯紧的是剩下6.6%,尽量不让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辍学。”

 

如果说,30年前,我国在教育领域最主要的做法是普及教育,扩大受教育的规模和基数。那么,下一个30年中国的教育之路该怎么走?

 

与会盟员和专家学者有一个共识——要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转身,以教育水平的提高,推动中国走上国际舞台。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除了关乎民生,同样关乎国计。

 

“作为‘民生’属性,教育要解决的是公平问题。”邓友超说,教育的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同样重要。现在我们在机会公平上已经做出很大努力,无论流动人口还是留守儿童都有学上,但教育质量怎么样是过程公平的问题,而这才是实质公平。“公平不等于公正,公正需要对弱势群体进行倾斜。”邓友超补充道。

 

作为主旨报告环节的主持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鲁安怀似乎深有同感,“换作“国计”属性,教育更需注重的或许是更新观念,逐步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教育现代化将是必由之路。然而现代化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从内容上讲,教育的现代化也应该是注重内涵发展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其实是人的现代化。”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也一直在思考现代化问题,“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我们的教育一直很重视教书二字,但在育人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德育美育等。”熊思东反问道,在知识大爆炸背景下,难道我们的大学还要继续讲授一些普遍性大众化知识,进行泛而浅的教育吗?

 

教育的中心,在学生而不是教师

 

“参加本次论坛之前,我们自己先开了一个小型研讨会。会上很多孩子的妈妈让我带来一个问题,孩子们的教育为什么快乐不起来?”

 

“不是孩子们快乐不起来,现在的家长普遍都有焦虑症,大家对教育的焦虑到底是为什么?”

 

“孩子和家长焦虑,其实我们老师也有焦虑。在一个学校,教书育人的不如搞科研的,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带学生上课,都去做项目做实验了,要改革高校的考评机制。”

 

……

 

一位主持人,三位演讲嘉宾,现场上百位与会代表的“犀利”互动提问。

 

面对众多“现代教育焦虑症”的盟员提问,上海市科教院助理研究员刘静坦率地笑着回答说,这个问题真的回答不了,因为你的困惑也是我的困惑,我也是一个初中孩子的妈妈,同样也是那个焦虑的家长。

 

刘静的剖白惹笑了全场。“但我可以谈谈感想,教育确实让孩子们快乐不起来,看着他们天天背着大书包,眼神疲惫的样子,谁都心疼。”刘静说,但反过来想,从古至今想要学真本领,都要付出辛苦和努力,似乎都没有那么轻松快乐的事情。

 

听了“妈妈盟员”的一番话,主持人王耀辉忍不住了。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学习并非本来就是痛苦的事情,教育应该是让人得到快乐的。”王耀辉说,所谓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就是要反思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王耀辉说,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事情,我们的教育让人感受不到快乐,因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不到成长的价值和满足感。“这个价值应该是多元的,不是唯成绩的,如果大家都要拼成绩,当然快乐不起来。教育应该回归教育本来的属性,以孩子为中心,让他们得到全方位的教养,学会认同自身价值。”

 

从不同角度,似乎都有道理。而有一点是盟员们所共同呼吁的:在教育上要重塑教与学的关系,更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多渠道转化,让论坛成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出口”

 

“你们讨论的是提高教育水平的问题,我关心的还是教育均衡的问题。”当大家还在为“快乐教育”议论纷纷时,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丁光宏教授将话题引入“教育信息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赖于信息化建设,把城市优秀教师长期派到农村不现实,但把一节节优秀课程通过网络分享给农村学校已经有了条件,但现在的问题是,有平台没有内容。”

 

来自各地的盟员们在调研中也发现,说到信息化工程,很多注意力都在硬件。然而没有人的现代化,再先进的机器也没人会用,崭新的机房里往往落了一层灰。大家认为,教育信息化工程,应该是人的信息化,不是机器的信息化。大家建议,要将现在各种各样的网络授课资源,整合到一个权威统一的平台,让乡村学校的信息化设备真正能使用起来。

 

气氛自由热烈,热点亮点纷呈。盟员们与专家学者们的“碰撞”不断迸出思想的“火花”。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范芳对记者表示,民盟的教育论坛规模大、质量高,已经成为民盟中央参政议政的重要“出口”。除了论坛本身将会总结梳理的报告之外,一些调研深入、观点深刻的建言,还将成为民盟中央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的主要来源。“不仅如此,民盟中央连续多年的教育领域调研主题,都是通过论坛的平台,在相互讨论中延伸而来。”

 

“当前我国教育确实如大家所讨论的,还存在一些问题。终身教育在中国的实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有一定差距;教育在城乡之间、发达与西部省区市之间的差距也客观存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教育公平距离教育现代化也还有一定距离。”一直认真倾听代表发言的徐辉,同样当过多年的校长,他坦言对中国的教育需要进行客观的理性分析,而民盟持续举办这样的教育论坛,目的也正是要为解决这些问题贡献出民主党派的力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