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杨维刚:唯有责任不可辜负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9-1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没配秘书,身兼数职,杨维刚却可以做到每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秘诀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有将每天的工作都记录在手机里的习惯”。杨维刚翻开手机,还能调出多年前参加相关会议的照片和材料。

 

◆杨维刚简介

 

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民盟湖南省委主委,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工学博士、研究员。

 

采访杨维刚委员并不容易。

 

没有华丽的表述,没有动情的修饰,“实实在在”是这个人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劲头。这正好被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汤浊说中了,“他是一位执着、专注的人,大量时间都用在琢磨事上了。”“他发言总能说到点上,也会抢话筒,但讲自己,他可能就不善言辞了。”

 

“大爱”催生石江村巨变

 

革命老区、贫困村浏阳市龙伏镇石江村是民盟湖南省委2003年定下的扶贫联系点。

 

“家门口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吃水靠井水,就连家里的娃娃,长大点就被带出去打工赚钱。”“人均年收入不到600元,村里人过着为柴米油盐算计的日子。”从连续担任过四届村长、村党支部书记的石江村原书记陈文生激动地表述中,可以想象自从民盟湖南省委的扶贫队来到村里,15年间发生了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里水泥道路四通八达,家家种着经济田,户户接上自来水,人均年收入已达17000元,不仅摘掉贫困村帽子,还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远近闻名的“博士村”。“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回来创业的、服务的,用新观念、新方法办成了好多新鲜事,建立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打开市场渠道,原来挺愁人的农产品销售问题,现在都不是事了。”

 

“2007年时,该村的人均年收入已增加到2180元,已彻底摆脱了贫困。”按理说,民盟湖南省委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

 

但考虑到脱贫层次低,民盟湖南省委主委杨维刚决定将石江村继续作为民盟新农村建设联系点,他说一定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从今往后,我就是石江村的一员、是你们的名誉村民啦。石江村的事就是我的事。”回忆起当年杨维刚第一次到石江村,老陈书记将记忆带到那一年的冬天———

 

天气出奇的冷,北风呼呼,杨维刚来到村里了解情况,没有村办公室,会议选择在村小学废弃的教室。他与村干部一起动手,临时搭起一堆柴火。边添着柴,边与大伙儿拉呱着,问清了村里的各种困难问题。

 

“那次反映的问题,他都一一帮助我们落实了。”杨维刚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给老陈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

 

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得从土地整理开始。2007年全国两会结束回湘,杨维刚邀请湖南省财政、国土资源、水利等部门领导和盟内专家,就石江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调研。这次的效率依然迅速,仅仅一年三个月,总投资达到1250万元的石江村1800亩土地整理工作于2008年6月顺利完成,农业机械化在石江村成为现实。

 

“杨主委的家乡也是国贫县,这个土地整理项目完全可放到他自己的家乡啊。”大伙对杨维刚的举动满怀感激,从此拿湖南民盟人当自家亲人。

 

授人以“渔”的工作轰轰烈烈地全面铺开:杨维刚带领湖南民盟编制《石江村村庄建设性规划2007-2020》,为石江村科学规划美好未来;发动盟员力量,有的为村里带来“135保健养猪新技术”,每年为该村创收100余万元;有的带来技术团队为村民传授红提、烟叶等种植技术,帮助村民增收几百万元;有的把课堂搬到石江村,定期为农民讲授涉农政策、法律法规;有的下村义诊,民盟省人民医院支部党盟共建医疗基地放到石江村……

 

为了村里几件“老大难”的事,杨主委不停奔走:争取资金近2000万元帮助硬化道路、完善相关产业配套水利建设、帮助中心小学拆除危房、帮助建起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村办公大楼;发动盟员帮助打井和修建引水渠,解决村民饮水难;多次带队深入石江村洞庭黄水库库区调研,协助移民安居工程,圆了17户困难家庭迁出库区的梦……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发展中的“软实力”。一方面,杨维刚要求民盟省委组织支村班子外出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另一方面,他发动民盟省委送教下乡,组织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咨询;指导石江村成立老年人协会、科协、妇协,奖励尊老爱幼、勤劳致富模范,开展评选“五好家庭”等;帮助村民成立篮球队、腰鼓队、龙灯队,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老陈书记记得真真的,“第一次开老年节大会时,许多老人都流泪了。”

 

为激励孩子们发奋读书,2006年,在杨维刚号召下,民盟省委对村里当年考上大学的13名学生每人奖励助学金2000元。“现在村里还延续着这个做法,坚持对考上大学的孩子给予奖励。”当年的捐赠合影照,还被老陈书记加了塑膜珍藏着,“今年我们村又有16个上了一、二本线!”

 

2007年,记者来到石江村报道民盟湖南省委社会服务工作,曾见证石江的变化。10年后再驱车前往,哪里能找到贫困村的影子!随处可见的小洋楼掩映于碧绿的山峦,四通八达的水泥路环绕着宽阔平整的稻田。村口一条平坦如砥的“同心大道”连通着石江村和外面的精彩世界。一块石碑上,“湖南民盟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几个大字分外耀眼。

 

“虽然石江已合并到龙伏社区,但我们还在继续传承杨主委的做法,以教育扶贫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鼓励孩子们上学,组织干部经常性学习,倡导全体村民涵养良好家风和民风。”担任10多年石江村村长、现任龙伏社区主任的沈思芝如是说。风气的清正,也令上任不久的该社区书记傅定辉充满信心:“家风民风好了,游客就多了,投资项目也来了,明天肯定更好!”

 

“石江现象”不但是湖南民盟的旗帜,更是新农村建设的“湖南模式”。杨维刚也说:“这是大爱催生的巨变!”

 

“只有举好旗,才能走好路”

 

没配秘书,身兼数职,杨维刚却可以做到每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秘诀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有将每天的工作都记录在手机里的习惯”。杨维刚翻开手机,还能调出多年前参加相关会议的照片和材料。“认真”体现在他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党派主委,尤其如此。

 

他的工作格言是:“主委就是一个党派的举旗人。举好旗才能走好路。”当民盟湖南省委主委满10年了,杨维刚特别注重从政治、思想、理论和组织上举旗。“民盟民盟,同心同行。担当道义,一心为公……”2015年,杨维刚亲自主导完成《(湖南)民盟之歌》谱写;他建立学习常态机制,民盟省委自此开始了重要会议先学习、后议事的“规矩”;《湖南民盟史》的系列丛书和研究文章不断地见诸报端……

 

举旗人更得“带好队”。杨维刚的细致印在每一个“队员”的记忆里:盟员在工作上取得重大成果,他都会及时致信祝贺,号召全省盟员见贤思齐。老盟员家里有事或生病住院,他都要抽空亲自过问或看望。“杨主委让我们体会到民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民盟不是普通的社会群团,作为一个参政党,首要责任就是参政议政,如果这个职能履行得不好,和普通民间组织没多少差别。加入民主党派,是来发挥我们的优势、为社会建言献策的,不是来打酱油的。”湖南省委的民盟人都知道杨维刚的“严”,从严把课题,到做深做透调研,杨维刚都要进行过程控制。近5年来,党派提案质量的提升成效也逐渐显露———仅省政协全会期间,民盟省委共提交80件集体提案,许多集体提案和大会发言均获省委书记、省长批示。

 

民主监督工作是党派工作的重要一部分。从2012年起,杨维刚连续3年以“同心系湘江·共护母亲河”为主题,就湘江重金属污染、饮用水安全、分段治理等内容开展监督。2016年以来,他围绕“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非公经济政策落实”“脱贫攻坚”等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助力湖南省委、省政府打好脱贫攻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三大战役”。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参政党的良性发展。”杨维刚不甘于只是守成,他还是一名不断创新的“闯将”。民盟省委参政议政处同志介绍的一个变化,足以说明创新带来了怎样的甘果:2007年,杨维刚带领民盟省委探索参政议政课题新模式———课题招标。从最初寥寥几份申报书,到现在每年有上百份申报书;从最开始要一个个发动到现在面向全社会招标;从最初一年不到10个调研课题,到现在经过评审择优选出30多个课题;从最初单枪匹马调研到现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省五分之一的在职盟员能参与其中。说起10年来的变化,杨维刚神情舒展:“有了大量课题成果,建言献策质量就有了坚实保障。”

 

2014年起,杨维刚一力开创“党派(主委)建议信”的参政议政新模式,传递人民关心的声音。3年来,民盟省委共向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提交8篇建议信,其中《关于“破解民间借贷危局,创新民间金融服务平台,打造湖南民间金融制高点”的建议》《要想方设法让民营中小企业挺过流动性年关》等多篇建议信被时任省委书记批示,并转送给有关部门落实。

 

“赢得民心,才能更好地举旗。”发起成立湖南慈善总会湖南民盟爱心基金;积极争取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项目落户湖南,先后争取“明眸工程”“米信校园安全行”“微天使工程”“超天使工程”等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项目落户湖南娄底、怀化、湘西等贫困地区,免费提供设备、服务价值3000余万元,惠及群众、学生上万人……盟员从2007年的4000多名发展到现今的1万多名!

 

这么多成绩的背后,“举旗手”功不可没。可大家眼里,杨维刚又是个极其简单的人。人们都说:“与他共事没有一点负担。你只管干好工作、搞好团结,他就会支持你、肯定你。”

 

“珍惜话语权,不调研不发言”

 

“现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委员更要珍惜和运用好话语权。”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杨维刚一贯的作风。

 

10年来,在两会记者眼里,温和近人的杨维刚是个提案“大户”。他的提案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启动早,调研实,多思考”是杨维刚酝酿优质提案的法宝。每年全国两会结束后,杨维刚就开始思考新一年的提案。

 

“功夫在诗外,政协委员想在会内履好职,关键要在会外下深功夫。”2014年,为了做好提案《关于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建议》,杨维刚先后考察湖南省内有名的国家公园,查阅大量中外资料,观看长达12小时的《国家公园:美国的最佳创意》纪录片,还专程到北京拜访有关专家,听取意见。

 

当有记者问他为什么对国家公园建设这么有研究时,他随手从包里拿出一份厚达百页的资料汇编笑着说:“这是我最近翻阅的资料、研究感悟,把它整理起来,可以出一本书了。”

 

“因为认真钻研,许多问题在他那总变得‘一通百通’。”戴晓凤委员发现,杨维刚的提案、建议采纳落实率很高。提到“数字湖南”相关建议采纳的经过,杨维刚的眼角眉梢泛起微微笑意———

 

早在2010年,时任省委书记的周强提出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四化两型”战略。

 

针对这个新出台的战略,省委征求各单位或部门意见。杨维刚的案头前,也摆着这么一份战略材料,翻着翻着,他心里冒出一大堆的问号:“数字湖南”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建设,需要的支持力量有哪些,技术支撑又是什么,人才、资金、推广如何做……

 

“‘数字湖南’的核心是地理空间框架。”清楚湖南省情实际的杨维刚知道,“湖南地理空间框架没搭建好,其他部门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无异于空中楼阁。”为此,他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一个灾害应急系统试点,并建立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体系,然后在各部门推广,最后向省、市、县、乡扩展,直至建立起精细化管理的政务云服务平台。

 

“数字化那块有些空。”发现问题后,杨维刚立马联系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室同志将他提出的意见补充到战略草案里。后来,他受邀代表省国土资源厅参加省委相关办公会,并专门做了一份PPT汇报有关“数字湖南”的思路和建议。再后来,建议被完整吸纳为湖南省委、省政府“四个湖南”建设战略,提出的“教育强省”建议也被融入中共湖南省十一次党代会“五个强省”之“科教强省”中。

 

“他关注的许多问题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13年,杨维刚与民盟中央领导同志就“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展调研,并以民盟中央名义提交的建议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助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杨维刚到永州调研,当地向他反映加快脱贫步伐的呼声。调研中看到的贫困情形,激发了他履职的责任心,其后连续两年提案呼吁将南岭山区增设为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2015年底,杨维刚被告知:“加快南岭山区脱贫步伐,已经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啦!”

 

民生,也是杨维刚投注很多时间和心血的部分:他的大量时间用来深入边远山区,深入学校工厂,亲身体察基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倾听基层群众的诉求。2016年“徐玉玉事件”发生后,杨维刚敏锐地将其与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联系起来,并很快形成提案,建议国家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制定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往基层跑久了,杨维刚注意到:农村有一技之长或文化素质较高的绝大多数青壮劳动力流入城镇,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老人和妇女。“中国新型城镇化加速的同时,农业从业者整体素质却在下降!”这现象令杨维刚焦急,而抱持着“不调研不发言”的信条,杨维刚更频繁地行走在履职路上。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在省国土资源厅每年“4·22”地球日举办的公益长跑队伍中,总能看到杨维刚的身影。全程4.22公里,年过半百的杨维刚始终保持在第一梯队,毫不逊色年轻人。

 

多年来,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差,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5-10公里长跑,几乎是杨维刚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唯有跑步与读书不能亏负,责任与担当不可懈怠。”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杨维刚有良好的工作状态,还离不开他的好读书、爱学习。走进杨维刚的办公室,只见柜子内外,桌子上下,到处堆放着各类书籍和学习资料,很多书里还夹着他亲手做的读书便签。立足参政议政,于学术与为官,相得益彰。“政治上的坚定靠的是理论上的清醒。”

 

杨维刚自己学,也带动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学习。中央到省里所有重要会议召开之后,他都会在第一时间组织传达贯彻学习,给盟员们进行政治辅导。“课件、提案都是自己做。电脑、手机技术我们都不如他在行。”省国土资源厅几个年轻人笑着承认:“因为爱学习,他看问题很有前瞻性,问题抓得准,政策把得实。”

 

作为副厅长,他分管过测绘地理信息、办公室、信访等工作,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主任谢文告诉记者,在杨维刚分管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时,他狠抓整个测绘转型定位,要求不能把眼光只放在湖南,要加大地理信息和大数据的融合发展。“一名副部级领导常常背着电脑亲自去协调工作。”“在他推动下,湖南首个地理信息产业园落户,并迎来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湖南召开,全国1000多家企业参展。”

 

“管好亲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坚持把廉洁自律作为从政的第一准则。”“他与夫人是食堂的常客。”……即便工作精益求精,但生活中,杨维刚都是崇尚“简约”。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朝王冕《墨梅》中的这句诗,也是杨维刚自勉的句子。“用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未曾懈怠,努力依旧,初心不改。”此刻,他又孜孜不倦开启下一个课题和提案的钻研……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