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讲堂

张西南委员:强军重塑铁血荣光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8-0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伟大队伍孕育伟大精神,强军实践重塑强大战力

 

聆听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遥望气吞山河的沙场阅兵,每一个中国军人和曾在军旅的老兵,每一个中国人和身在海外的华夏子孙的心都在同频共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久久激荡。

 

伟大队伍孕育伟大精神,强军实践重塑强大战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曾有着光荣传统的人民军队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一扫萎靡不振与精神衰败,唤起全军将士乃至整个民族顽强奋斗、自强崛起的伟力和雄风。从朱日和到人民大会堂,呼唤的正是这样的一种雄毅刚劲的时代气质。

 

聆听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眼前又浮现出检阅车驶过雄师劲旅回荡起的山呼海啸,钢甲铁履碾过大漠卷起的滚滚烟尘,鹰击长空穿云而过喷出的道道气流。整个世界都在瞩目,整个大地都在颤动,人类历史的指针将在这里留下新的刻度。

 

不由想起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个初春,毛泽东主席率党中央从西柏坡进京“赶考”,在西苑机场乘车检阅刚刚从辽沈战场走来的塔山英雄部队,50门六○炮发出500发照明弹,犹如千万颗闪烁的星高挂空中。这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大转折,标志着我们党从农村包围城市到由城市领导全国的开始,由此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不由想起改革开放初年的那个金秋,邓小平同志提议要结合华北演习举行一次塞外阅兵。这是继新中国成立10周年阅兵之后、中断了21年特别是经过十年浩劫、拨乱反正举行的第一次阅兵。当小平身着军装向受阅部队敬礼时,挥手之间犹如拂去了料峭寒风,铺开了神州繁荣,这成为中国军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向着建设一支现代化革命军队的目标迈开了新的步伐。

 

36年过去,历史又站到了新的起点上。

 

习近平主席沙场大阅兵,气吞山河壮我军威国威。如果说两年前天安门广场的胜利大阅兵,是向世界展示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和中华民族的壮举。那么今天庆祝建军节的沙场大阅兵,则是向世界展示这支从南昌城头走来的英雄军队,正在党的强军思想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聚焦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朝着世界一流军队的光明未来勇往直前的时代风采。90年铁血荣光的史册,从此,又将谱写新的辉煌。

 

从广场到沙场,这绝非仅仅是阅兵场地的调整变化,而是更加凸显了整军备战、敢打必胜的鲜明主题。广场阅兵是盛大的礼仪庆典,有外国友人和各界代表光临,到处是飘扬的彩旗和欢乐的海洋。沙场阅兵则是实战化野战化的演兵操典,没有来宾只有士兵,没有参观都是实战,没有烟花只有烟尘,更没有吹奏的铜管,队伍中尽显高昂的炮管。正如小平同志当年对塞外阅兵作出的批示:要把军队训练得像个军队的样子!放眼望去,兵味、火药味就是这个节日最浓厚的气息,一片迷彩就像是一片钢铁的森林,一个个威武挺拔的方阵犹如筑起一道现代化的钢铁长城。

 

从沙场到战场,是新的集结,更是新的出发。阅兵,就是要动员和激励练兵,并且成为练兵的杠杆和动力。一切为了打仗打胜仗,这才是阅兵的初衷和终极目标。如果把阅兵比喻为一扇门窗,我们就能从中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主席从世情、国情和军情出发,继承和发展毛主席、邓主席的建军、强军、兴军和治军思想,坚定不移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在近似实战特别是模拟现代战争的环境条件下练谋略练联合练指挥,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的卓越创举。

 

时刻准备上战场,绝不允许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宣示,也是人民军队的铮铮誓言,更是将士们对战斗使命的责任担当。沦为殖民地亡国奴的悲痛恍若昨日,今天这个世界依然并不太平,忘战必危的警告犹在耳边。“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卫和平是人民军队之责。”这是习主席对全军将士的殷殷嘱托,为了人民向往的幸福生活不被侵犯,我们必须建设一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强大的英雄军队。

 

沙场阅兵是对推进改革强军战略阶段性成果的全面展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则是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伟大号召。作为新一代红军的传人,更要铸牢军魂,听党指挥,苦练本领,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作为军队靠山和根脉的各族民众父老乡亲,也要倾心竭力爱护自己的子弟兵,不断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民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英雄军队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期待,真正做到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再创英雄军队铁血荣光!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原副主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