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主席代表正在崛起的中国发出的全球性和平发展倡议,至今已初现成效,其惠及世界的美好前景已吸引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参与其中。
“当前,卫生与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共建健康命运共同体,最易赢得民心、达成共识。在医疗卫生领域率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所倡导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人心相通’,可以很好地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表示。
而这,也正是农工党中央2017年度大调研的主题。今年4月、5月,农工党中央分别赴甘肃、云南、河南、广西等省份进行专题调研,为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把脉问诊,建言献策。■点亮陇上明珠
让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根发芽
甘肃兰州,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此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拥有天然地缘优势和文化基础的甘肃省,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4月14日中午,农工党中央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专题调研组抵达乍暖还寒的兰州。这也标志着农工党中央年度大调研的正式启动。
甘肃是中医药大省。调研组在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大学医学院等单位调研时了解到,甘肃省近年来实施的“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带商、以商扶贫”中医药发展战略,在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
“我们相信中医、使用中医、热爱中医,所以来到中国学习中医。毕业之后,我们还会把中医带回到自己的国家。”在甘肃中医药大学,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留学生米亚(音)向调研组这样谈及学习中医的感受。
和米亚一批从吉尔吉斯斯坦来学习中医的有8个人,他们是全日制留学生,要在中国学习中医4年半时间。
除了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留学生,来甘肃学习中医的还有美国、法国、乌克兰等国的留学生。目前为止,这些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有100余人,短期培训的人数就更多了。
慕中医之名来到中国的,还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患者。
甘肃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海燕介绍,2013年12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国际友人介绍收治了一位俄罗斯患者。这是一位因枪伤导致胸7-9粉碎性骨折且二便失禁的女患者,也是该院收住的首位外籍患者。
来中国之前,这位枪伤患者曾在当地医院进行手术,也在土耳其等国家接受过特色疗法治疗,均未见明显成效。来中国后,经中医针刺、艾灸等方法精心治疗6个月,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郭玉芬告诉调研组,为让中医药惠及更多国家和居民,甘肃省还在乌克兰、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分别成立了多个岐黄中医学院和中医中心。
仅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岐黄中医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近3年就分批次派遣多位专家开展了4期中医培训班,100余名当地临床医生接受了中医技术的培训,为当地患者的就医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保障。
医药不分家。借助“岐黄中医学院”和“中医中心”这样的平台,陇中药也开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俏”。
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陇中药产品在海外的注册量逐年上升,甘肃佛慈、甘肃陇神戎发药业以及和盛堂药业等企业完成了300多种中药产品的海外注册,年出口额超过4000万元。
除了中药出口,部分陇药企业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学院校共建了研发中心。如甘肃佛慈制药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联合成立了中瑞天然药物保健品研究中心,甘肃陇神戎发药业则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医学检测中心共建了医学检测中心,这些中心都将致力于传统中草药的科学研究和国家化推广。
在调研组看来,中医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健康服务,并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和欢迎,也标志着中医药点亮了“丝绸之路”上“保障健康”的明珠。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承担更多健康辐射担当
在我国,因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疾病负担,已经成为最大的慢病负担。
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心血管防控能力较之全国明显不足———全省的心血管专科医生仅有800名;70%的县级医院不能开展心脏起搏、冠脉介入等心脏病治疗的常见技术;几乎所有县级医院都不能开展心脏外科手术。
而在“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中,云南省身居要位。该省将被打造成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并被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在此背景下,云南省亟须建设心血管病防治的区域性医疗中心,以提高本省心血管病防治能力,并借助该医疗中心发挥向东南亚、南亚等国的健康辐射功能。因为,目前而言,大部分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不管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高于我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向调研组表示。
其实,胡盛寿的建议已经付诸实施。
将于今年9月正式、全面投入使用的云南省阜外医院,作为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共同合作,按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标准建设的医院,计划设立27个心血管疾病相关科室、1000个床位,可以开展各类心脏外科、导管介入和杂交手术。
事实上,云南省阜外医院自去年12月部分投入使用以来,已有不少来自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居民主动前来就医。胡盛寿则表示,治疗患者只是云南省阜外医院借助区位优势,向周边地区发挥健康辐射作用的工作内容之一,下一步,云南省阜外医院还将重点培训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心血管病专科医务人才,由这些人才来守护本国居民的健康。
位于甘肃武威的重离子肿瘤治疗中心——甘肃重离子医院,则是调研组考察的另一个区域医疗中心。该中心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撑,即将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阶段。
“其实,重离子和人们熟知的用于肿瘤治疗的X射线、γ射线一样,也是一种放射性射线。但较之其他类型的放射性治疗,重离子治疗肿瘤有副作用小、适应症广、治愈率高等明显优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肖国青告诉调研组。
原来,常见的射线应用于肿瘤治疗时,都会对周围的正常组织给予一定程度的照射损伤,但重离子在达到肿瘤病灶之前,可以做到能量几乎不释放,这样避免了损伤正常组织,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放射性治疗的副作用。
据肖国青介绍,重离子治疗肿瘤技术是目前世界公认治疗肿瘤的先进、有效方法。甘肃重离子医院的建成,使中国成为国际上第四个实现重离子临床治疗肿瘤的国家。
“这一技术将不只为中国的肿瘤患者带来希望。凭借区位优势,该医院还将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地区的患者。”听了肖国青的介绍之后,调研组成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何维感慨。■提升国际合作
构筑各国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
健康是发展的核心。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卫生交流合作,也是促进我国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医疗卫生作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卫生交流合作以改善人民健康福祉为宗旨,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社会认同度高的合作领域,也是各国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在兰州召开的专题调研座谈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合作司监察专员李明柱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通过政府与民间、多边与双边相结合等方式,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合作已经做了不少。
比如,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领域高层互访,推动了与沿线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签署卫生合作协议,并逐步形成“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集政府间政策合作、机构间技术交流和健康产业展会为一体的系列卫生合作论坛。“丝绸之路卫生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中阿卫生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等,都是卫生合作系列论坛的组成。
李明柱也同时强调,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各国人员交流往来日益频繁,我国同沿线国家传染性疾病暴发与传播等风险也将不断升高。强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卫生交流合作,提高联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才能在新形势下为维护我国同沿线国家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云南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传染病联合防控的一个样本。据调研组了解,2005年,云南省与越南、老挝、缅甸搭建了共同应对疾病跨境流行工作机制和平台。到2016年,云南省与越南、老挝、缅甸合作设立的联防联控试点区域已经扩展到3国22个边境县,防控的病种扩展到疟疾、登革热、艾滋病和鼠疫等,有效增强了越南、老挝、缅甸边境地区传染病的防控能力,提高了边境地区共同应对传染病的协作水平。
“实际上,我国参与的医疗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彰显了我国愿与世界各国共建健康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发挥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部分经验优势。建国之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近14亿人民的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用相对较低的投入取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样的‘中国方案’和成功经验,也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尤其是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及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等,可资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借鉴。”4月17日,陈竺在云南召开的专题调研座谈会上表示。■加强顶层设计
深化“健康丝绸之路”合作行动
成效和肯定之后,还有不少难题有待解决。
在甘肃调研时,多个单位向调研组反映,因为缺乏政策和法律互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于中医药的准入存在法律法规空白,中医中药的对外交流面临诸多法律政策技术壁垒。
此外,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也是制约“健康丝绸之路”持续推进的重要难题,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卫生交流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调研组了解到,因为我国懂外语、专业精通、富有对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在相当程度上导致我国对外卫生合作的层次还比较低,务实合作的项目还偏少。
比如,我国在应对地方病地中海贫血导致的出生缺陷,在应对SARS、禽流感、寨卡病毒、脊髓灰质炎等各种传染病以及包虫病、鼠疫等人畜共患病等方面的防控经验,都值得在全球分享。但令人遗憾的是,因为缺乏国家层面的卫生合作框架,再加上复合型人才的匮乏,这些经验尚未得到应有的推广。
“所以我们呼吁,在国家层面抓紧制定《健康丝绸之路合作行动计划》,建立科学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大卫生和人道主义领域合作力度,全面提升中国在区域和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软实力和影响力。”陈竺建议。
做好顶层设计,也需要重点推进。调研组认为,应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个方面,团结汇聚更多力量,共建“健康丝绸之路”。
“比如,在政策沟通方面,国家应加强对沿线国家医疗卫生法规政策、技术标准、重大健康需求的研究,使得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卫生与人道主义政策有效衔接,将顶层规划、政策设计与具体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设施联通方面,将区域医疗中心正式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建成可为沿线国家提供医疗服务、科研合作、人员培训的综合平台;在民心相通方面,积极推进医学教育合作,把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与沿线国家联合办学或扩大公派医学留学生、尤其是中医留学生的规模,培育更多同心同向的外籍医学人才……”陈竺最后建议。
深化“健康丝绸之路”合作行动,路漫漫其修远兮。为了让“健康丝绸之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农工党还将继续在这条路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