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讲堂

孙洁委员:补齐医保基金缺口,多点“开源节流”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6-2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日前发布的《2016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中,在职职工为21720万人,退休人员为7812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58万人和280万人。虽然从绝对人数来看,在职职工人数仍高于退休人员人数,但退休人员的增幅比例高于在职职工。更为重要的是,历年的参保人数抚养比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这意味着职工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对职工医保基金的冲击越来越大。面对这一局面,笔者以为,开源节流尤为关键。

 

“开源”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提高费率,二是扩大覆盖面。不过,在降低企业负担的大环境和覆盖面已超过90%的情况下,采取这两个办法的空间很小,而且相关方在“节流”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有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并不直接增加医疗费用,而是增加了护理和康复费用。但考虑到中国医疗保险费率维持医保基金收支平衡遇到较大挑战,不宜被用于支付老年护理和康复费用,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家庭医生和老年疾病的管理、降低用药比例等减缓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长速度,也可以通过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来分流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以减少老年人长期住院带来的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缓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挑战。

 

“节流”的办法,则是基于“社会性住院”这一导致我国目前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找到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主要目标是保大病、保住院。因此,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较高。老年人由于慢性病需要经常住院,在住院期间,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和康复服务,加上住院医疗费用能够报销较大比例,因而许多老人愿意住在医院里,形成了“社会性住院”现象,也称“压床”或者“赖床”现象。“社会性住院”不仅导致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大量增长,而且还导致医院住院床位的紧张,挤占大量有效的医疗救治资源。因此,缓解目前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寻找“节流”的良策,应着力寻求如何分流因慢性病经常住院的老人上。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通过政府建立相对独立于医疗保险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来分担失能老人护理费用,通过社会护理保险予以部分报销,自费一定比例,从而为慢性病或者认知障碍导致生活能力下降的老人,提供社会化护理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提供居家上门护理、社区护理和机构护理。国际上,以色列、德国、日本、韩国等均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的社会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老人享受社会化护理服务进行费用分担。

 

同时,对医疗供给方和需求方还需分别通过结构性调整,来缓解医保基金支付压力、提升医疗资源有效配置。从供给方来看,规范就医秩序,落实分级转诊,开展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由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费用控制由事后管理向事前调节转变;从需求方看,广大民众应建立健康生活理念,增强自我保障和自我保健意识。多管齐下,来控制医疗保险费用过快增长,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真正、可持续发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