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讲堂

王东林委员:文化自信”与“讲故事”的辩证观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5-2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讲好中国故事,至为关键的一步是走出“文化困惑”,形成“文化自知”,找到并树立“文化自信”

 

“故事”者何?“既往之事”也。包括但不完全等同英文所谓“story”一层意思。往事、历史、传统、掌故、成例,皆为“故事”。因而,“中国故事”,很大程度上指的是中国数千年延传至今的历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如何面向世界准确地、自信地传播中国文化的问题。如果您把讲好中国故事仅仅理解为“说书”人的事,那就犯概念性错误了。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足够的“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恰恰来自于我们对“中国故事”的深刻理解与深厚情感。这便是“文化自信”与“讲好故事”的辩证关系。

 

“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自知”的基础上。文化自知的唯一途径是实实在在地“学习”。看书、听讲。其实“看书”也是“听讲”,听先哲和学问家讲述我们称之为“历史”“文化”的中国往(故)事。可见“讲好中国故事”的第一步是对我们自己讲,让我们自己准确、透彻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从而建立文化自知,找到文化自信,形成深厚的文化情感。如果我们不能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学习、探究,而只凭赶时髦式的道听途说、手机采集,就难免失去文化上的“自知之明”。要么妄自尊大,要么妄自菲薄;要么盲目自信,要么失去自信。没有文化自知,就会陷入无知,当然讲不好中国故事。

 

中国素有“讲故事”的传统,是世界上史学最为发达的国度。国有国史,郡县有方志,家有谱牒,人各有记有传有行述有圹志。史学著作汗牛充栋。梁启超作《中国历史研究法》,指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中国人讲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故史学是一国最重要的学问,也是中国“讲故事”的重要形式。中国史学,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延传方式。史学的中断,意味着文化的中断。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深谙个中道理。他曾在《古史勾陈》中明白写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告诫说:“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尊重历史,就是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尔雅》释“传”,言“驿马之名也”。“统”,本义为“丝之头绪”,《说文》云,“众丝皆得其首”是为“统”。可见“统”是一种带有关键性、根本性的东西,如“血统”“皇统”“学统”“教统”“道统”之属。传统,总括来说,就是对一个国家、民族、群团极其重要的带根本性的文化系统的传承。这个“统”一旦传丢了,必然陷于深重的文化危机。

 

“文化”,并不是一个复杂到真的令人难以说清楚的概念。其实,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特定群体的“活法”,包括“想法”“看法”和“做法”。用学术语汇来说,想法、看法就是你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做法,就是你的制度模式和行为方式,甚至包括了你的生产方式、治理方式和生活方式。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群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选择、创造并且不断优化的成果。文化,其实无所谓优劣之分,只有一个“适应”的问题。适合的,就是对的。所以习近平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这话很符合文化人类学的理论。

 

一个人类群团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延传下来的文化,就叫传统。一种能够延传下来的文化传统,必定有其内在与存在的合理性,一旦遗失,同样会遭遇深重的文化危机。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的属性,当然是一个变化的概念。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文化。但是文化的“变”,必定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绝非抛弃式、斩绝式的“变”。这正是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所说“不知来,视诸往”的道理。意思是说,你不知道你的未来朝何处去,那就看看你是怎样从过去走到现在。同样的话,习总书记也说过——“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中国史学所承载的是我们称之为“道”的东西。“道”,可以说是一个代表中国智慧、中国观念、中国理性与中国价值的概念。这些智慧和观念,来自于中国古人对宇宙自然法则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度认识和理解。诸如“天人相合”“道法自然”“民胞物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义利之辨”“王霸之辨”“天下大同”“中正仁和”等价值与观念,在今天的世界上依然具有普世、济世的力量。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不正蕴含了中国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者精神和政治智慧么?

 

可见,讲好中国故事,至为关键的一步是走出“文化困惑”,实现“文化自知”,找到并树立“文化自信”!诚然,也只有“坚守文化自信”的人,才能够面向世界从容地、温和地、理性地、准确地、令人信服地“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所蕴含的“中国文化”,才能平实稳健地“走出去”,并且可以穿越一切障碍坚定地“走进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