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用实政策促“缓冲”减轻“去产能”之痛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7-0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应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煤炭、钢铁等行业的“去产能”是“不得不为”的重要举措。但去产能又不能“一去了之”,避免就业市场的“伤筋动骨”,做好职工安置,是必须兼顾的重要工作。6日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委员和专家就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就业再就业问题各抒己见,其中财政金融相关政策被视为破解难题、兼顾平衡的“必要缓冲”。

 

“职工再就业不能推向社会,但必须走向市场。”徐念沙委员以国企举例。在他看来,在去产能过程中,国企应有所担当,不能简单把国企职工再就业推向社会,但也必须明确打破“铁饭碗”思维,用好政策,鼓励职工再就业走向市场。

 

如何既负责任又重市场?徐念沙委员建议,出台配套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或融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向境外输出产能的同时输出劳务。将目前对于人员安置的帮扶政策扩大到完全依附于去产能企业的上下游企业。

 

来自相关类型企业的张文学委员对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分流安置也深有体会。在他看来,企业债务问题也是挡在职工分流安置前的一个绕不过的障碍。“企业信誉等级下降,融资困难,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职工分流安置。”

 

“政府提出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解决债务问题,但缺乏具体操作办法。”对此,他建议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操作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债转股企业标准,明确指导目录,制定可操作性政策措施,推进金融机构与企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张复明委员来自去产能工作任务艰巨的山西。关于如何构建有利于解除职工就业创业后顾之忧的基本补偿机制,他举例山西提出建议,将山西列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试点范围,允许山西失业保险基金用于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

 

来自攀钢集团的杨槐也提到了财政相关政策问题,他建议,国家奖补资金要更具有针对性,重点向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容纳能力较弱的地区、经营困难、职工收入长期偏低的传统产业企业倾斜。

 

“地方政府应对关停并转企业的存量土地有效利用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但在他看来,改革企业同时要克服“等靠要”思想,不能指望国家的政策解决所有企业的问题,勇于担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所在的攀钢集团在职工安置中,也取得了良好成绩,正是“主动作为”的优秀案例。

 

多位委员和专家关于财政金融政策的建议侧重不同,但建议归向却趋于一致:制定好政策,企业用实政策,确保安置工作的缓冲到位,减轻“去产能”之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