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工作动态

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富民的难题
——江苏省政协围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协商建言记事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6-1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5月22日至23日,江苏省政协十一届十八次常委会议在南京举行。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就“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行协商讨论,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建议案》。

 

会前,江苏省政协向省委报送了专题调研报告。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批示肯定调研报告。日前,省委书记李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吴政隆分别对建议案作出批示。

 

至此,江苏省政协分5路调研组,为期2个月,调动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调研,结出硕果。

 

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要红利

 

这是两组喜人的数据。2016年,江苏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5259元,位居全国第四,人均可支配收入32070元,位居全国第五。把这两组数据在一起做个简单的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33.7%,位居全国倒数第二。这样的对比直击委员心底。委员们一致认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

 

江苏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为何如此之低?

 

江苏省政协常委,高邮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文喜指出:“工资性收入占江苏居民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是实现富民的最直接途径。工资的背后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影响收入水平。以富民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才是必经之路。”

 

调研中及会议期间,江苏省政协主席蒋定之多次谈到:“经济发展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最根本、最本质的要素。江苏靠制造业起家,实体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80%以上,制造业是江苏发展一大特色、一大优势,今后仍是江苏工业的主体、经济的主力军。”

 

“应把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作为富民的第一战略。”杨文喜说,要始终坚持工业强省富民战略,引导鼓励各地结合产业基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实现从模仿到创新、从制造到创造、从贴牌到名牌的转变。“要用技术的‘聚力创新’,提升企业发展质态和水平,换取企业的‘聚焦富民’。”

 

富民上遇到的许多难题,不少与体制机制有关,需要用改革的办法加以破解。常委会期间,多位常委和委员建议:江苏聚焦富民应重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盘活还处于“休眠”状态的农民土地收益,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让群众创业成本更低,创业资金对接得更好。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深化人事工资制度改革。”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相伯伟表示,江苏适时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指导企业和职工双方围绕工资增量分配、利润分享、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等重点内容开展协商,推动企业提高技术工人、一线职工的工资水平;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允许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兼职兼薪,积极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完善股权激励相关政策。

 

释放每一个创业主体的潜能

 

江苏和浙江常被人习惯性并称为“江浙”。在富民问题上,两省却有着一定的差距。近年来,江苏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11%左右,浙江约为15%;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约占可支配收入的30%,虽高于浙江的27%,但绝对值低于浙江且差距还在拉大。

 

相邻两省,为何有此差距?文化因素不容忽视。委员们认为,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历史上即是富庶之地,而且江苏有着浓厚的重文、尚学、轻商传统,多数人满足于有一份固定工作,“小富即安”思想较重;江苏体制内人财物资源丰富,但由于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改革力度不够,政策激励措施不到位,导致人才输出、创新创业的活力没有充分释放。

 

常委会议前,江苏省政协召开了住江苏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听取对常委会课题的意见。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胡有清坦言:“目前对创业文化的教育普遍着力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主要在创新思维方式方法等方面。”

 

胡有清指出:“创业文化要处理好安贫与求富的关系,激发求富创新的欲望和动力;处理好求稳与冒险的关系,鼓励敢冒风险、不怕挫折、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创业文化要根据不同阶段,结合实践突出不同的文化内容,打破专业局限,逐步形成完善的体系。”

 

对此,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莉新表示,将有效扩大培训服务供给,综合运用各类激励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组织实施“创响江苏”等主题系列活动,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浓厚氛围。

 

创业主体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创业主体多起来、活起来,才能使经济发展起来、壮大起来,也是富民的动力之源。

 

“要实现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高校的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全社会。江苏高校资源丰富,建议利用高校独特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教育资源和知识资源,面向社会开办创业创新教育培训班。政府应有专项经费支持创业教育。”江苏省政协常委、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陆兆新建议。

 

江苏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适应新兴业态和地域经济特色,突出大学生、农民、科研人员、城镇失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六大群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建立了创业意愿识别和能力短板诊断机制,通过面试访谈、软件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精准锁定培训对象、确定培训类型。黄莉新说,去年支持了3.11万名大学生成功创业,同比增长20%。设立多个培训平台,满足处于起步、成长和扩张阶段的企业及创业者的差异化培训需求。

 

就业提质增量是保障民生之本

 

“机器换人”、处置“僵尸企业”是这几年江苏经济的热点工作。这会对就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委员们对就业这一民生之本高度关注。委员们了解到:江苏就业量稳步增长,但就业的“质”面临一定压力。主要是就业稳定性不够。江苏城镇64.3%的从业人员在个私经济组织就业,企业体量小,受经济波动影响大,用工稳定性相对较弱。多数劳动者技能水平较低,只能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工作,受化解过剩产能、“机器换人”、处置“僵尸企业”挤出效应影响大。

 

近十年来,浙江长兴、安吉等地农家乐遍地开花,打响了品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增加了居民收入。实践证明,农家乐对吸纳就业、带动消费的作用优于一日游等短途旅游。江苏大部分地区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山水资源,一日游人满为患,农家乐发展却处于农民自发阶段。对此,江苏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程红说:“我们应精准谋划就业项目,因地制宜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程红从精准研判就业形势、精准实施就业培训、精准开展就业援助、精准谋划就业项目四个方面细化了11条建议,激起了委员们的共鸣。

 

江苏省政协常委,省总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王爱平在发言时也谈到了“精准”。她指出,去产能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人”的问题,目前去产能企业职工就业培训和存在重点不突出、培训资源不足、设施落后、手段单一等问题。建议加大对去产能企业培训机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培训机构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互利共赢。

 

“突出大学生、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去产能企业职工等重点群体,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促进技能就业。”针对委员们的关切,黄莉新回应说,要大力推行与就业紧密衔接的培训模式和管理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实行校企合作,引导职业院校、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岗培训,与用人单位建立经常性、紧密型协作关系。

 

相伯伟也表示,将牢牢守住就业“基本盘”,力促重点群体“稳”就业,加大政策落实,积极稳妥安置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探索建立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长效机制,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开发更多优质岗位。着力推进就业“快转型”,大力拓展就业新空间。

 

补齐农村富民增收短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江苏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在逐年缩小,收入绝对值差距却在扩大。同样是农村居民,苏南苏北差距虽然也在缩小,但绝对值差距依然明显,即使在苏南版块,不同地市之间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也很明显。农村依然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农民依旧是聚焦富民的重点群体。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江苏省政协委员、盐城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吕拔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民创业。“搭建好平台是促进农民创业的重要基础,应坚持抓园区带动,建设相应规模的农民创业园;搭建好融资平台,整合农业农村项目,完善落实促进农民创业的信贷、土地等政策。”

 

江苏省政协委员、宝应县文联副秘书长朱文注意到,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存在缺乏一技之长、培训机会少、思想不够解放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信息引导、建立创业基地、强化创业帮扶、强化就业培训等措施予以解决。

 

“我们将落实鼓励农民就业创业的政策,加大对农业创业就业规划、人才、资金和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江苏省委农工办副主任朱子华表示,将完善农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向农村基层延伸,把农民工纳入城乡一体的就业管理和服务体系,引导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