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讲堂

赵东科委员:你知道怎么防控慢性病吗?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4-12    来源:人民政协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12日电(记者 刘喜梅)4月8日,北京医改全面启动。因为实现了药品降价两成,这两天北京各医院前来门诊开药的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成为这场医改最大受益者。

 

“药品降价20%,对于患者而言肯定是重大利好。但如果能够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素养,提高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让他们实现不得病、晚得病、少得大病,不是比药品降价20%更让患者受益吗?”说到如何让慢性病患者更加受益,全国政协委员、陕西东科制药公司董事长赵东科围绕公民健康素养提升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

 

80%的慢性病可以避免

 

赵东科痴迷于做健康科普工作。关于痴迷原因,他说是因为我国庞大的慢性病患者数据,让身为医药公司负责人的他,也感到触目惊心。

 

据赵东科介绍,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已经突破2.6亿,由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6.6%,而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也已经占到全国总疾病负担的近70%。

 

“可是你知道吗,绝大部分的慢性病都是可控、可防的。国际卫生组织的专门研究表明,如果通过行为干预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80%的慢性病其实可以避免,80%的心脑血管疾病、80%的2型糖尿病、绝大部分的原发性高血压,甚至40%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赵东科一边反问记者,一边如数家珍一样向记者数说着这些有关慢性病的枯燥数据。

 

遗憾的是,虽然疾病治疗的观念已经在我国深入人心,但大多数的百姓还未树立起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的预防意识,当然也就更不用说疾病的预防能力了。

 

其实,疾病的预防意识和能力,体现的就是公民的健康素养。在赵东科看来,目前我国慢性病呈持续高发的态势,就和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较低密切相关。

 

赵东科说,2015年版《健康素养66条》,作为我国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里程碑,界定了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明确了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工作重点,这标志着我国以疾病治疗为重点的传播模式开始转型。

 

这个“66条”,曾经让赵东科很是欣喜。但今年全国两会之前,赵东科所做的一项有关公民健康素养的调查,却让他对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现状深表担忧。

 

这份调查,赵东科分别就什么是公民的健康素养、公民健康素养有多少条两个问题电话访问了100人,其中19人是医务工作者。调查结果让赵东科很是惊讶———100人中有98人不知道健康素养的概念或答错了,仅有2人答对了健康素养的概念,仅有1人答对了健康素养共有66条。

 

“这个调查结果,也说明了目前我国很多医生的健康素养本身就不够,还亟待提高。因为医生是居民健康素养教育的主力军,如果医生的健康素养没有提高,依然把关注的重心放在疾病的治疗而不是疾病的预防方面,那多么高明的医生都不能解决慢性病越来越多的现实。”赵东科忧心地表示。

 

健康素养水平是衡量医改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既是提高公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指标体系。

 

而健康素养低,既意味着人们缺乏科学的健康知识,也意味着人们对于错误的养生知识难以辨别。在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广泛传播错误的健康养生知识的今天,这会导致居民对健康知识认知的混乱。

 

“比如膳食的均衡问题,目前在我国有一个奇怪但普遍的现象,就是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并存。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脂肪供能上限是30%,但在我国这一比例达到了35%,这是营养过剩,说明我国居民能量摄入过多,膳食结构不合理。这和近些年我国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相关,大家开始关注营养和能量的摄入,但是忽略了营养的均衡,这又直接导致了我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不断增加,成为多种慢性病高发的罪魁祸首。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我国城市居民谷类食物的功能比明显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范围,我国居民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也明显不足和不均衡,这些问题都在严重威胁着公民的健康。”赵东科向记者解释。

 

其实,慢性病也被众多医学专家称为“生活方式病”,虽然其发病因素非常复杂,但许多因素是可以有效预防的。比如科学地坚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四大健康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大多数的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病就可以得到避免。

 

“北京医改因为取消了药品加成,获得了百姓的一致拍手称赞。如果再把老百姓的健康素养提上去,让80%慢性病不在老百姓身上发生或者少发生,显然效益会更好,这将会在更大幅度上降低我国医改的负担。因而也可以说,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是促进医改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赵东科笑言。

 

健康教育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慢性病蔓延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赵东科表示,健康素养的提高和所有类型的教育一样,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因此,赵东科建议将“提高公民健康素养”融入教育的每一阶段。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深刻体会,饭前饭后洗手的健康理念已经普及到我国的幼儿教育中,中小学生更是对此熟稔于心。这说明了健康素养和教育息息相关,因而我们现在应该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一个阶段制定相应的计划,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公民健康生活方式形成,进而推动公民健康素养的快速提升。”赵东科建议。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只有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力军作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才能落到实处,我国慢性病蔓延的势头才能得到有效遏制。”赵东科认为,要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还应该对临床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标准做出调整。

 

“在过去,医务人员只要掌握诊断、治疗疾病的技能,就算是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现在来看这一标准非常不合适,还应该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营养学、慢病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就是说,只有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提高了,才能向公民传授科学的健康知识,才能提高公民面对虚假、错误健康养生知识的辨识能力,才能让公民有意识有能力来管理自己的健康。”赵东科介绍。

 

虽然医务人员是健康宣教的主力军,但在赵东科看来,全民健康素养的提高,却不能仅仅依靠医务人员,同时还需要动员政府、媒体、社团等全社会的力量,合力倡导、宣传、教育公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让健康成为一种社会文化。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这并不是说生活水平提高就一定会导致慢性疾病增多,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30多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但人们自身对健康的认识和管理能力却没有相应提升。因此,加速提高公民健康素养,还是全面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当务之急。”采访最后,赵东科再次强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