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全国政协“重视去产能过程中职工就业再就业问题”调研报道
不让一个职工下岗失业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5-1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6年10月18日,大同煤矿集团同家梁矿宣告了生命终止。

 

这一天,作为同煤集团董事长的张有喜,在当地政府的见证下在封矿文件上浓墨签下自己的名字。自此,一个拥有67年的发展历史,培育过10多位全国知名先进人物的矿井以悲壮的形式结束了自己历史使命。

 

“产能从2009年的300万吨,下降到前年14万吨,效益由5.2亿利润急遽跌到负债14.9亿元。再拖下去,累赘更沉重!”每谈到同家梁矿,张有喜内心隐隐作痛。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这个被誉为共和国煤炭工业的长子,曾经在世界矿业领域举足轻重,俾倪天下。而68年后的今天,它却如同一个负荷沉重的老者,步履蹒跚,探身前行。

 

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

 

困难不仅来自关闭和改造升级,更多更重要的是人和钱。这是煤炭去产能绕不过去的两道坎。煤炭企业职工往哪里去,脱离原岗位的职工怎样实现新的就业?这是一道摆在同煤集团、大同市政府面前的难题;它更是全国政协聚焦关注、倾注心血全力求解的课题。

 

“不让一个职工下岗失业。”对于全国政协“重视去产能过程中职工就业再就业问题”调研组的询问,同煤集团、大同市政府的回应异口同声。

 

“同煤职工20万,退休职工及家属60万人。一个矿井关系着一个县城规模人口的生存和稳定。这么庞大的群体,一旦职工家庭收入出现急遽波动,必然严重影响全市城镇居民收入。”大同市长荆虎表示,对于职工就业再就业工作,无论煤炭领域与否,必须倍加关注、创新举措、竭力推动。

 

“也不能把一个职工推向社会。”全国政协常委徐振寰坚决的态度,也道出了调研组成员的一致心声。

 

走访职工、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两天来,调研组的日程表上内容密密麻麻。目的只有一个:摸透实底,科学建言,保障每一个职工的切身权益。

 

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下岗潮”。

 

“妥善安置职工、促进就业再就业是工作的关键,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实施,关系职工切身利益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座谈会期间,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宋育英开门见山,直陈利弊。

 

荆虎坦陈,在国家的宏观政策完全落地之前,身处去产能漩涡中的大同市政府、煤炭企业就曾试图凭借自己的力量脱离困境。按照中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其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能”和“有序推出过剩产能”的标准,同煤集团等一批企业开始了断臂式的自救。

 

一年多的拼搏,让大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分流的6026个企业职工近乎百分之百走向新的岗位,煤炭企业由亏损实现了红利的增长。“通过打造高效矿井群,有效弥补了老矿亏损,同煤集团没有再回到之前的困境。”张有喜说。

 

不过,良好的开局仅仅是个开始。多家企业向调研组表示,涉及职工安置、银行贷款等问题,职工畏难,对陌生岗位抵触情绪较大,加之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锐减情况下还要继续投入财力。去产能实现职工再就业,在一些地方处于“胶着”状态。

 

“需要看到,今后的情况更加复杂:多种类型的过剩产能共存、交织,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等等。”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学亨提醒说,在经济供给侧改革进程中,去产能看似简单,其实复杂。“这是个综合性、社会性很强的课题。需要在发展中寻求解决方案,这才是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