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党派工作

群众“愿意签”还要医生“愿意干”
农工党中央破解家庭医生“签而不约”之困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3-2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提起家庭医生,很多人都感觉特别“高大上”,离生活有点远。

 

2016年6月,国务院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意见》的发布,会让家庭医生真正来到老百姓家门口,这是好事儿。高兴之余,不免担心:是否有值得信任的医生?是否有足够的岗位吸引力?这既是百姓和医务工作者最关心的话题,也是农工党中央思考的问题。

 

在农工党中央看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和就医模式,是新一轮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基层卫生机构能否“接得住”,是实现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基础,其突破口便是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然而,农工党中央通过调研发现,实际操作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家庭医生缺口较大。以浙江省为例,全省注册为全科医生的基层医生仅1.5万人,且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绍兴。在金华市婺城区西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院长在内全科医生只有6名,要服务人口4.5万。另一方面,城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接受度不高,不少居民基于社区药品不全、设备落后、家庭医生技术不高等原因不签约或签约后并不主动联系医生。

 

“尤其在农村,有的签约多是在开展其他公共服务时顺带让居民签协议,老百姓也不问是什么只管签字,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乡村医生也因工作量大,服务对象太多根本无暇解释,为完成指标,基本‘签而不约’,流于形式。”农工党中央有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引导患者主动就医,避免“签而不约”的现象?农工党中央认为,居民最关心的就是家庭医生的诊疗水平,可以组建医疗联合体,整合医疗资源,疏通上下转诊“绿色通道”,把优质资源直接与基层签约服务挂钩,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优质技术资源保证,以提升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同度。同时要制定专门政策,加强专科、高职院校对全科医生的培养。

 

家庭医生到底好不好?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让签约服务政策、项目、实惠和方便之处等信息家喻户晓。在农工党中央看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从重点人群入手,然后逐步扩大到有需求、有意愿的普通人群。可以选择管理成本低、服务效果较好的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电话咨询、联系转院等特需服务,借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基础,保证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百姓有百姓的烦恼,医生也有医生的烦恼。让家庭医生有动力为百姓持续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首先要有全方位的激励机制。“财政可以专门设立基层特聘全科医生津贴,以吸引更多全科医生服务村级医疗机构,调整基层卫生服务收费标准,督促部分县市落实绩效工资政策。”

 

谈及对家庭医生团队进行绩效考评的标准,农工党中央建议,建立政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把签约户数、签约人数、服务落实情况、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工作情况纳入对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签约服务奖励补助挂钩,调动各方积极性,切实做到“签约一个,管好一个;管好一个,满意一个”。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