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心中永远的中山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2-21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丘树宏简介

广东省中山市政协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丘树宏的希望是:积极挖掘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以孙中山文化为载体,凝聚华侨华人,致力把中山市建设成海峡两岸、海外华侨华人、国际交流的平台,建设成为全球华侨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一座山,一个村,

一座城,一个人,

为何让我爱一生?!

———丘树宏

清晨6时许,丘树宏走出家门,一身运动装备,接下来要做的,是坚持了十几年的习惯———半小时晨跑。丘树宏生活的城市是中山,一条岐江河水波荡漾,一座五桂山轻雾缭绕,大片绿植覆盖城市体表,在这样清新舒适的环境下跑步,不仅锻炼了身体,更是心旷神怡。也因如此,两个小时后,当他出现在中山市政协的办公室里时,精神十足。这一天是2017年1月6日,再过几天,中山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和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将陆续召开,堆在这位中山市政协主席面前的工作还真不少。

丘树宏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山人,但他很自信地说,自己对中山的认识和理解,比很多“老中山”还要深切。从表面看,平日里他经常穿着中山装,一讲起中山的美食、美景来如数家珍,说起中山故事滔滔不绝;从深层看,他的工作、生活、情感、创作,他的一切都与伟人中山故里紧密地连在一起,全身心融进了中山。

中山,荣幸而难得的缘分

临近上午10点,中山市政协会议室变得热闹起来,丘树宏早早走进会议室,欢迎陆续到来的老朋友们———住中山的广东省政协委员。由于自己也是广东省政协委员,所以他身兼“主人”与“客人”的双重身份。那天的会议名叫“2017年住中山省政协委员履职资政工作座谈会”,为何省政协委员到市政协来谈履职?会议开始,丘树宏先来了个“名词解释”———“省政协委员一般对界别相对熟悉,但是不容易了解全市情况,由市政协收集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希望解决的问题,并整理细化为一个个选题提供给委员参考,每个选题都有专门的联系人,委员们可就自己感兴趣的选题进一步调查研究。在市政协这个平台上为委员们提供资讯和服务,使其更有效地建言献策。”

委员们已很熟悉这个平台,围着会议桌你一言我一语。其实,这个座谈会源于中山市政协提案工作的创新——“三级联动”机制,把群众期盼、事关全局、惠及当地或需要获得国家、省支持的重要事项作为提案选题,由市政协联系协调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各参加单位)、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各参加单位)、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在相关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做法已取得了不少成效,比如2015年,丘树宏在广东省政协全会提出的《关于以筹划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华人、华侨工作的提案》被定为省政协重点提案,并评为省政协优秀提案。这个提案同时还通过中山籍的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给了全国政协大会。

“当了委员就不只是自然人,更代表着中山,肩上有320万人民的希望和寄托,这是很大的责任。提案工作很重要,我们要努力建言献策,争取做几件有用的事。”丘树宏的结束语很热情,很鼓劲儿。会后,这股劲儿依然持续着,他告诉记者:“我们还有‘微建言’平台,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委会借助通讯手段,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说得及时,让政协全会‘永不落幕’。”

成为市政协主席前,丘树宏有很多“角色”,年轻时当过农民、赤脚医生、公社放映员、中学教师,后来成为公务员、官员所担任的区委书记、市委秘书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等,不同的是角色,一样的是热情。在担任珠海市香洲区书记时,按照市委的部署,丘树宏根据当地实际和历史情况,巧妙处理城区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和珠海整个城市发展大局的关系,大胆突破老政策的框框,经过艰苦努力,大面积展开全区域的城中村改造工程,大获成功,建设部予以总结推广。因为热爱职责、做事认真、追求完美,他的妻子戏称:“丘树宏,让你去养猪都会成为先进的!”

丘树宏的家乡离中山不远,历史上珠海和澳门都属于中山,那时候叫香山。2004年初春的一天,他与家人来到了翠亨村,因为此前不久得知组织上要将他从珠海特区调往中山市工作,因此赶在报到前来瞻仰伟人故居。“从今天开始,我,以及我的家人的生活和命运,就和孙中山先生紧密结合在一起了。”天气晴朗清明,走在宁静的村道上,丘树宏的心里这样想着,“这是一种十分荣幸而难得的缘分。”在以后的岁月里,他还将无数次走进这小小的翠亨村。

让翠亨村靓起来

2016年11月12日,翠亨村格外热闹,丘树宏再一次来到孙中山故居,心情却比平日里激动许多,因为在伟人诞辰150周年之际,中山市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成功获国家旅游局颁牌,成为5A景区。

“来中山工作后我经常到孙中山故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分别来自于故居纪念馆的围墙里和围墙外。”丘树宏感慨,在围墙里,环境优美,除了孙中山故居保存完整外,在近20万平方米的空间内,还有“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相关展示,可以说,整体保护了一座以伟人为背景、再现伟人生活时代、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村庄”;但在围墙外,游客来到翠亨村,首先视觉上是杂乱无章的,建筑物密集,风格多样,翠亨宾馆年久失修,高大的高压电塔竟然直接架到了故居旁边的犁头尖山上,乡村自然历史环境风貌破坏严重。而周边的中山城已经是游客寥寥,作为影视基地,在此取景拍摄的影视作品一年也没有几部,在国内的知名度远远不够响亮。孙中山先生的曾侄孙孙必胜以前曾说,“(孙中山)故居跟那个时候(小时候)没有太大差别,但附近的环境比我们小时候还要差。”

“‘孙中山’是一个了不得的重大品牌和无形资源,作为孙中山的家乡人,我们要对得起这个名字。”从那时起,改变这种“截然不同”就成了丘树宏心里的希望。2012年,丘树宏开始担任中山市政协主席,推动翠亨村的改造升级就摆在了工作的重点之列。

怎么做?先走出去取经!

其实早在担任市宣传部长期间,丘树宏就带着一个小组,先后前往毛泽东故里湖南韶山、邓小平故里四川广安,还有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蒋介石故里浙江奉化等地。担任市政协主席后,他又一次带队前往考察。“毛泽东故里和邓小平故里都是5A景区,我们想切实看看他们是怎么保护发掘名人故居,还有文化旅游的综合开发情况。同样是名人故里,中山所拥有的地理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并不逊色于其他城市。中山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体制机制素来有先行先试的传统,为何反而出现了围墙内外的巨大反差?”用自己的脚步、自己的眼睛实地调查研究后,丘树宏心里更不平静,必须尽早拿出办法。

2014年中,关于翠亨村改造升级的“政协大内参”印发给了中山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为翠亨村项目做了“预热”。

2015年8月27日,一年一度的中山市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上,一份2万字的《关于孙中山文化旅游资源发掘整合提升利用的研究报告》和一部专题片交到了时任中山市市长陈良贤手中,在他面前,丘树宏和政协委员们热烈发言直面中山市自身的问题和症结,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虽然深受“刺激”但的确是“真受用”,陈良贤表示,市政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虽然很尖锐,但非常务实,极具建设性。要立即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拟订具体措施,迅速启动翠亨村国家5A级景区建设,确保在2016年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的时候,翠亨村有一个崭新的面貌。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两任市委书记、两任市长,都高度重视市政协的铮铮建言,将翠亨村的改造升级项目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来部署和安排。如今的翠亨村,即使是曾多次光顾的老游客,也会产生“恍如隔世”感观:1.2公里长的沿街立面焕然一新,数百米长的特色骑楼极具特色……“心中铭记伟人缘,故里经营好扬帆;使命看家兼护院,职责辅舵又开船;几度建言文化事,多番获果价值观;志愿身心咸淡水,此生最忆是中山。”丘树宏自己写的这首诗或许最能体现他的感受,在他看来,能取得这样的成果缘于赤诚建言和高效落实,同时借助重大事件的契机来办城市发展的实事。“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政协工作必须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对城市发展作出贡献。”

弘扬中山文化

2016年12月18日,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近2000名台湾观众不时鼓掌欢呼,舞台正上演着由丘树宏担任总编导、总撰稿的原创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桂山下,兰溪畔,江水绿如蓝;春来春去咸淡水,沧桑说千年;小小翠亨村,走出一个人;走出一个人,点亮一片天。”“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一声声惊世诤言横空出世,一串串落地春雷轰天炸响……”简练却富有深意的歌词引起台湾观众的共鸣。说起半个月前的台北演出,他依然很兴奋。“这次演出我们过去的只有一些歌唱家,交响乐团来自台北大学,合唱团则是台湾的中学生和小学生,是一次‘两岸’合作的精彩演出。”

在市政协主席这个职务之外,丘树宏还有另一个角色———诗人,他的手机平日里除了通信联络之外,多用来写诗,把感受随时记录下来。不过,这样会不会显得“不务正业”?“完全不会,而是恰恰相反,因为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一直身处中国社会变革的现场,见证着时代的点点变化,用诗歌来贴近现实、记录时代是自然而然的,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丘树宏说。

早在1980年,丘树宏就已经开始在省级报刊发表作品,因为“天生就好这一口”。多年来,他已出版十余部诗集、人文社科著作,这几年更创作了《共和国之恋》《海上丝路》等十几部大型史诗,获得郭沫若诗歌奖、中国最佳年度诗集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和鲁迅文艺奖等多个奖项,并当选为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而现在,在政协这个平台上,能把工作上社会人的角色与自身自然人的角色融合在一起,丘树宏感到非常幸福。

交响组歌《孙中山》创作于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丘树宏一直想创作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作品,用文艺的方式来传播其思想。他决定提起笔来,仿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走向复兴》的形式,策划创作一部表现孙中山的音乐舞台作品,以全新的形式塑造孙中山的音乐形象。

回忆自己的创作历程,丘树宏强调的是创新。“通常,表现孙中山的文艺作品,或从‘点’的角度,体现孙中山某个时期、某段经历、某种思想、某种精神;或从‘线’的角度,体现孙中山的人生历程。而从‘面’的角度,即以‘横向’来表现孙中山的文艺作品是一个空白,于是我从‘面’出发进行全新的尝试。”由于多年的关注和积累,创作进展很快,最先完成的是一首《世界潮流》。丘树宏把这首歌词寄给了著名编剧王朝柱,没想到不久后王朝柱告诉他,“我们刚刚完成后期制作的电视剧决定换用你的歌词,重新制作主题歌。”这就是后来由廖昌永主唱的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的主题歌“世界潮流”。

《孙中山》的呈现方式是多媒体交响音诗,追求中国传统也突出岭南特色,同时兼及西洋风格。比如,《翠亨村》一节,艺术家们采用了珠三角特色咸水歌的形式,还专门配备了高胡演奏。高胡音乐一起,少年孙中山的形象便跃然而出,亲切可见、触手可及。而大型LED视频则以直观的画面,感性十足地烘托出了孙中山伟大而平凡的形象。从2011年开始,《孙中山》走到北京、广州、香港、台北、吉隆坡等城市,不过,在丘树宏的心里,它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因为“《孙中山》是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挖掘、继承、弘扬和利用好孙中山文化的一种尝试,任重道远。”

2007年,经丘树宏提议,中山市提出了孙中山文化的概念,对此,丘树宏解释道,孙中山文化应该包括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与理论体系、经济思想与社会主张、军事思想与战略战术,以及以上三个方面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更包括孙中山的文化思想、文化成果和人文遗产。有助于推动我们走出一直以来将孙中山纯政治符号化的僵化认识和误区,进而从人文和“大文化”的角度活化对孙中山资源的开发利用。孙中山文化是中山市政协工作的重点,已经取得很多成果。比如推动将一年一度对孙中山诞辰日简单的纪念活动,扩展为纪念周,进而提高为孙中山文化节;设立“中山杯”华侨文学奖,获得中宣部批准,填补了国内文学奖的空白等等。

丘树宏的希望是:积极挖掘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以孙中山文化为载体,凝聚华侨华人,致力把中山市建设成海峡两岸、海外华侨华人、国际交流的平台,建设成为全球华侨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天地人和政协力量

“2013年3月22日,出席中山市政协委员学堂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主办的主题为‘中山装的传统坚守和文化创新’的文化沙龙,与省市嘉宾探讨‘中山装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推广。”打开中山市政协网站的页面,可以在页面右侧的列表中发现一个叫“主席履职日志”的栏目,里面记录着从2013年1月1日到现在,丘树宏每一天的工作。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日志?丘树宏在感言里写道:我的日志也可以看作是我种下的一棵“树”,希望我种下的这棵“树”能茁壮成长,希望我的行动能在委员中起到带头作用,生发出一片片茂盛盎然的“履职”树林来,同时更希望大家对我予以鼓励、予以监督。

“政协委员履职是一种神圣的义务、责任和使命。如何做?无非两种办法。一种是组织性地做,要逐步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还有一种是,每一个政协委员,都能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两种办法都要同时立即全面做起来。”丘树宏说,履职日志看起来是一个小事,但其实不小,“把履职日志公开交给大家,让大家看到市政协主席在干什么,让大家觉得还在干事,我们不能偷懒,同时也是我个人接受委员接受社会接受市委市政府监督的一个载体。”

每个人都力量汇聚起来,能成为一股强大的合力。刚到政协时,丘树宏就有一个明确的想法:人民政协的职能涵盖广泛,工作千头万绪,就全国来说,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是一样的,但各地的政协工作应该各有区别,因此中山市政协首先必须确立人文精神,而核心就是“和”。为此,丘树宏为中山市政协创办的《和》杂志撰写的发刊词,题目就叫做《“和”文化:一种伟大的软力量》。

“市政协的工作内涵与外延和市委市政府的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城市的发展,但是方式却有所不同,通过建言献策其推动作用,更能体现人文性。和文化可以有效融入人民政协的职能中去。”丘树宏举了个例子:1990年,中山市政协首创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从2012年起提出了“1+N”的模式,即一个主课题、若干个子课题的协商座谈形式。每年市政协都先与各民主党派、各界别认真研究,而后通过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充分讨论,提出三个选题送给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室与市政府办公室共同协商确定一个主题,作为当年的协商主题。会议由市政协主席主持,一位副主席作主题发言,通报选题结果,若干名政协委员从不同角度作补充,然后市长回应。每年的协商结果都列入市政府的工作督办范畴,并写入次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协则采取各种方式对落实执行情况进行民主监督。整个协商过程充分体现出一种和谐、团结、活泼、生动的景象。

用好“话语权”,多贡献“好点子”;做好“和事佬”,多贡献“和文化”;演好“协奏曲”,多贡献“软实力”,“通过‘和文化’,温润和提升了人民政协自身的形象,融洽了与市委市政府、与老百姓的关系,尤其是提供了一种无形而强大的软力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丘树宏说:“我想,这就是天地人和、政协力量吧。”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