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外事委员会

智库的核心是“智”而非“库”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2-0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智库存在的核心价值,是要通过创新思想、政策建议,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国际综合竞争力和各项发展事务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日前,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排行榜《全球智库报告2016》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共有智库6846家,其中,美国以1835家智库数量,高居榜首;中国以435家智库数量,位居第二。从智库数量看,中国智库已坐上世界智库榜眼位置,成为智库大国。

在2月6日举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又明确指出发挥民间智力、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优化发展环境,拓展社会智库参与决策服务的有效途径。

伴随着中国治理现代化、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的需求,智库建设迎来快速发展的浪潮,资源、人才都开始向智库集结,这当然是件好事。但中国智库在发展中,需要注意的是,智库之所以称为智库,其核心是“智”,而不是“库”,这恰恰是当下一些地方发展智库中存在的问题,有意或无意间忽略了“智”,虽然数量上来了,但质量却堪忧。这些忽视了“智”的智库,大都是各类既有智力资源的重新组合、包装,还有的本身就是盈利性咨询公司,换块智库牌子,换张印有智库的名片,或把智库当成了政绩工程,或把智库当成了营生工具,口号喊得震天响,思想产品却阙如,完全不能满足日益迫切的国家软实力增长需求。这实际上是把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矛盾搞错了,是智库的异化。

智库存在的核心价值,说到底还是要通过创新思想、政策建议,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国际综合竞争力和各项发展事务提供有价值意见。若仅仅依靠阐释领导意见而发表观点,那体现的是宣传效应,而不是智库的核心工作。中国要从智库大国走向智库强国,所依赖的必然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家发展所提供的有价值的思想产品和实践产品,简言之即“内容为王”。否则,划拨再丰厚的经费,提升点“自弹自唱”的水平,那还是“自弹自唱”,与增强国家软实力南辕北辙,此类“新瓶装旧酒”的模式必然浪费时间和精力。

内容建设是智库的大问题,也是真问题,关键就看能不能出思想,敢不敢讲真话。智库思想一定是前瞻性的,而不是追逐性的,一定是务实性的,而不是“空中楼阁”。这就需要智库既要懂得思考,也要懂得实践。“象牙塔”里的研究是搞学术,智库要从事的既有学术的成分,却不尽然是学术,更多的是为公共决策探路,提供可选择的、高价值的制度鼎新路径。把智库办成学术机构,把学术机构包装成智库,这仅仅是在软实力存量上做文章,而不是在增量上搞扩张。要想把中国新型智库做起来,能够对标国际先进智库,我们就必须另辟蹊径,在智库国家队、地方队以外,积极发展各层次社会智库,通过社会智库的灵活性、针对性,集结社会各种智慧资源,多说有价值的真话,多出能推动国家发展的真思想。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出现几家可以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兰德智库等一较长短的新型代表性中国智库。

美国智库起步早,发展时间长,体制灵活,不少美国高级官员就曾经由美国主流社会智库产生,也就是拥有所谓“旋转门”机制。中国的智库与政府官员之间的“旋转门”尚未建立,但这并不妨碍中国智库的发展,因为生产多少官员并非智库的职责,生产多少建设性意见,满足国家和社会日益增多的智慧需求,才是智库题中应有之义。对于中国智库来说,强大的对手反而是前进的动力与建立后发优势的基础。美国也好、英国也罢,那些闻名全球的顶尖智库都有其各自成功的优秀经验,借鉴他们办智库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摒弃历史包袱,轻装上阵,把中国新型智库的顶层设计搞得更先进、更有效。中国察哈尔学会是一家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近年来主动学习和借鉴海外优秀智库治理经验,以我为主,以国家利益为依归,在推动公共外交研究、半岛和平事务方面生产了一些思想产品,也通过“智库外交”,为半岛和平事务尽心尽力,构建了与朝鲜、韩国两国分别沟通的“察哈尔渠道”,效果初显。

当然,智库数量的增多说到底也是一件好事。这说明一个蓬勃的智库竞争市场已经建立。既然是竞争市场,那么国家在扶持智库发展的时候,也应当多考虑如何通过市场来进行智库的资源配置,进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智库市场越做越大、越做越有活力。一个有活力的、依靠思想和实践产品来彰显地位的智库市场,才能够不断为国家软实力提升、为国际综合竞争力提升做出积极和有效的贡献,中国也才能够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浪潮中发出强有力的引擎轰鸣声。

(作者韩方明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