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马利:梦想与时代同频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2-0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马利的思维习惯,是把所有感觉加在一起,然后去判断,探寻结论。“把自己放低,最大程度使自己开阔,不给自己设壁垒。”从传统媒体一路走来,驶入网络的海洋,她始终保持着敏锐,保持着对新事物探索的热情。

◆马利简介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高级编辑、记者,多次获中国新闻奖。《三千孤儿和草原母亲》1999年获“五个一工程”奖。2005年起享受国务院津贴。著有《互联网治国理政新平台》、《三千孤儿和草原母亲》、《一种植物和一个人的追求》、《岁月·社会·人》、《青春活力》等著作。

南疆到北疆,阿克苏到伊犁,戈壁到峡谷。

车行天山,穿过雪线。骄阳似火的六月,时而大风骤起,时而艳阳高照,时而大雾弥漫,时而大雪纷飞,肆无忌惮的冰雹疯狂地砸着车窗车顶。对面看不见人,羊群、牛群、陡坡、悬崖,一路艰险,一路壮观……

2016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在新疆参加全国政协调研。

互联网电子商务正深刻改变农牧民的生活:半数以上的涉农企业汇入电商洪流,“赶巴扎网”以汉维双语强势拓展,阿克苏两年来的电商增长出现了井喷……

站在天山脚下,马利想起了11年前,同样的情景,同样的六月天,同样的壮观和艰险……

翻过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一路向北。从拉萨,到那曲,再到班戈,跟着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的人生足迹,不断走进更高的海拔区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马利一行采访组,长时间深采细挖,前后采访了100多人。

长篇通讯《植根在人民中间》在人民日报刊发那天,正值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召开。参会代表看到这篇文章,临时动议,向先进组工干部祁爱群致意!向采访组学习!整个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从作家到记者,从纸媒到网络,到投身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帮他人圆梦”,在时代的浪潮中,马利一路转型,汇入大势,也引领大潮。

跟时代奔跑,作家到记者

36岁,马利从剧作家转型为记者。1990年民主与法制社派她去安徽抗洪前线。那是她记者生涯中接受的第一个重大任务。

一片汪洋,洪水滔滔。马利的采访记录写道:在灾难临头时,一切生物都向人聚拢,仅有的陆地小岛,人、鸟、蛇、蛙聚挤被困在一起,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关键的时候很多党员、干部真是不怕死,挺身而出地冲在前面……老百姓一波一波往下撤,冲锋舟一轮轮向里冲,老百姓感激涕零从心里喊出:感谢政府!感谢党!此情此景,马利挥笔写就了一篇来自抗洪一线的报告———《天上的太阳远,地上的太阳近》。

回到北京,编辑看罢都说很感人!可是,“文中的孤岛是哪个县市的?哪个老农说的?救人的党员、干部要写全名。新闻五要素不全啊!”马利傻了,马上电话核实。可洪水滔天,电话找不到人。马利又自费重回灾区,把地点人物重新一一核实。

新闻的一字一句都考验着真实。这件事给她留下了忘不掉的记忆。作家采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记者采访必须扎实、准确,经得起核查、推敲、追问。

马利5岁跟着父母下放,16岁当兵,21岁回地方,上学、工作、再上学、再工作,从县里、市里、省里再到北京,一路成长、一路转型……

从剧作家到记者,这次人生角色的重大转型,跨度不小,挑战不少。最大的挑战是心态。

此前,她已经是一名专业剧作家,1989年从西北大学毕业到北京民主与法制社工作。从小有名气到从头再来,马利以平常心态拥抱变化,认真学习,从做编辑、记者、到主任记者、部门负责人,她采写了大量的法制报道,结集出版《用匕首收割的爱》、《岁月·社会·人》等。

1996年马利调到人民日报社。进报社之前,马利没写过消息稿。她向一个年轻的老记者请教,对方刚好写完一篇会议消息,“有点乱,你正好帮我誊一下。”马利二话没说,边抄、边改、边学习……

文学创作的经历,给她的新闻之路打下了大开大合的基调。很快,她的新闻作品就得到了业界及同行的认可。

《三千孤儿和草原母亲》是马利将无数的碎片复原出的一段震慑人心的历史。1996年马利浏览一则简略的材料时,意识到这里面藏着一个了不起的题材:1960年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上海等地3000名南方孤儿北调,草原的牧民养育了他们。36年过去了,当年的南方孤儿们和养育了他们的家庭们,如今怎么样了?

3000个幼小生命的命运走向,流淌着母爱,注解着人权,承载着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温度,蕴藏着兄弟民族、家庭之间的血乳之情。在内蒙古自治区既定工作之余,马利的全部时间都泡在内蒙古档案馆。当年黑黄色的麦草纸、蜡纸刻印的工作总结斑斑驳驳,枯燥的数字背后情感涌动。

在完整查阅抄录档案后,马利用所有能挤出的时间,跑遍呼和浩特、锡林郭勒、赤峰,从学校、医院,直到草原上的蒙古包,沿着千丝万缕的线,打捞起无数散落草原催人泪下的往事。

在这篇跨越37年,涵盖数千人物的通讯里,从国家领袖,到父母、孤儿、保育员,丝毫不见材料的感觉,而是情感奔涌,一气呵成。无数细节打动人心,每个人物血肉丰满,血脉亲情让眼泪无可抑制。1998年春节前后,马利闭门20天,将更宏富的情节化为一本15万字的著作,被评为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三千孤儿和草原母亲》的整个采访写作也尽显了马利调研驾驭题材的功力。

马利的拿手绝活,是让群众甘心把心里话倒给她。跟随她一起去辽宁开原采写《司令退休之后》的年轻记者回忆说:“火车凌晨3点停靠在小站,等找到司令搭起的窝棚,天正好蒙蒙亮。李司令独住,他把我们让进院子。马利像是到了自己家,在瓦罐里摸到两个咸鸡蛋,后院拔了两根萝卜,捋一把青菜,舀面、取水,让年轻记者生火烧柴,撸起袖子摊起了饼,三个人一边做饭一边聊天……”

“到一户老乡家,炕已经看不出底色,上面爬着一个满脸鼻涕的娃娃……我进门不知道该往哪下脚。马利却把鞋一蹬、腿一盘就上了炕,抱起老乡的胖娃,唠起家长里短。”虽是外乡的记者,群众一点儿不觉得她生分。

马利早年的经历,像是为记者生涯所做的一场持久储备。1976年,她从部队回地方后,曾两次参加农村工作队,吃在生产队,住在社员家。那年,生产队春耕累死了一头“当家牛”,社员们六神无主,马利跑大队、公社、县城,磨穿鞋底,买回一架手扶拖拉机。

什么最值得关注?

回应群众关切,急群众所急,马利给过一个公式:“社会缺乏的+时代需要的+大家关注的+人们追求的”。她就是这样,从县乡生产队,到地区,到省里,到北京。从田间地头抓工作,到大会堂里跑新闻,到全世界做高访,采访普京、希拉里、梅德韦杰夫……每一篇作品都紧扣着时代跳动,每一个选题都应和着时代足音。

应时代流向,纸媒到网络

2015年5月的一天,全国政协正召开一场双周协商座谈会,到会的有传统媒体前辈,也有新媒体新秀,他们大多数是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马利正在一片静寂的期待中,柔和沉稳地陈述着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见解。理智,调转了所有人好奇的目光:这位从传统媒体里托生而出,执掌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工作达10年之久的掌舵人有何高见。

“2012年,浙报集团用32亿元,收购了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这两家以游戏运营为主的网络技术公司。表面看,是买了游戏;实际上,买的是一个用户平台,可以借此构建一个有商业价值的媒体融合生态圈。”对传统媒体生发出来的敏锐眼光和市场意识,马利毫不掩盖赞许之情。同时,她对当下的一些改革做法也有直接看法:“媒体融合不是设个部门、办个网站、开个微博,这样穿上的互联网‘外衣’,依然只是一张‘皮’。”

马利认为技术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驱动力。“技术革命带来了新闻叙述方式的革新和传播渠道的扩展。”为此,她还以亲身调研经历为例,列举了几家国际传统媒体的前沿做法:《纽约时报》为了适应苹果手表的小屏界面,开发出“一句话报道”;《今日美国》通过游戏等可视化方式,呈现新闻;在《华盛顿邮报》里,工程师加入到编辑室里,与记者、编辑协同工作……

在进入人民日报社整整10年后,2006年底,年过半百的马利选择全面“触网”。她出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兼任人民网、人民搜索的法人、董事长,联系新媒体工作。此时,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传统媒体纷纷投身战略转型,全世界的媒体图景都面临着一场变革,一个媒体融合的时代正徐徐开幕。

打开一段马利在微软总部调研的记录,现场感觉扑面而来。

“在机房,终于见识了什么是微软帝国。壮观而刚性。机房里没有人,一排排庄重而肃穆的机器是安静的,喧哗的是风。呼啸着从机器的头顶两侧直泻而下,一切为了冷却这个帝国的头颅。机柜僵尸般冷冰,但一条条黄线、红线、蓝线如同她们流动的血管,各种闪烁的亮光证明着它们是有生命的。有形的你是钢架,无形的你无处不在,穿梭在密集的人群之中,连接着整个宇宙……”

马利习惯记录,点点滴滴,思考创见,随时付诸笔端,有的最终汇拢,整理成篇。过去她用笔尖沙沙地记在笔记本上,如今指尖触碰,记在各类移动终端上。

马利的思维习惯,是把所有感觉加在一起,然后去判断,探寻结论。“把自己放低,最大程度使自己开阔,不给自己设壁垒。”从传统媒体一路走来,驶入网络的海洋,她始终保持着敏锐,保持着对新事物探索的热情。

她带队到微软总部考察参观数据库,负责讲解的老美说:“非常高兴,你是从中国来看我们数据库的第一人。”每次考察,每有发现,她都会一篇接一篇地写调研报告。那一次,她就连写了三篇。

马利进入人民日报社的时间,正值网络悄然发轫。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1996年全国骨干网建成,全国范围开始提供网络服务,中国第一次和欧洲联网。

马利到人民日报社,首先要学习的是电脑拼版与传版。那时人民日报已提出无纸化办公的目标,很多人心里犯嘀咕:“报纸报纸,哪可能无纸?”随后报社的全员集训,每个人必须学会盲打,每分钟打字速度要求在30字以上。行业已进入“网络化”的加速度之中。

从报纸到网络,从纸媒到“指媒”,马利一如既往地倾注全部。人民日报提出做“互联网上海量信息的挖掘机,偏激情绪的缓释剂,社会心态的压仓石”,处处遇到的都是全新的课题。

有一个时期,人们经常感叹“上网看信息,觉得社会要乱了。可到菜市场一看,各人该怎样还怎样,生活依然继续。”主流媒体和民间分割成“两个舆论场”,新媒体成了社会动员手段,成了突发事件舆论发酵的推手,不断冲击“主流”的公信力。

为数不少的领导干部对互联网束手无策,望洋兴叹。对网络要么一知半解,盲人摸象,要么像堂吉诃德一样,冲向风车,却不知道在与谁作战。而年轻人在网络大潮中天然“熟悉水性”。

马利始终身先网络的前沿,始终置身人民日报的媒体转型,并推动干部学网、懂网、上网、用网。网络不是洪水猛兽,是全新的工具,是治国理政新的平台。共产党人像种子,在网络的沃土上,一样应该同人民结合,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早在2009年,马利就讲:“有必要进行一次网上的‘三湾改编’,当年‘支部建在连上’,如今‘支部建在网上’。”2012年,这些思想汇聚成《互联网治国理政新平台》一书。

2012年4月27日,人民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马利说:“我有幸参与见证了这段历史。我们应该有自信,任何国际互联网公司都不能忽视中国,不能忽视中国市场。”经过关键阶段的转型努力,今天的人民日报已不仅仅是只有24个版的报纸,旗下29份子报刊、140多家网站、129个微博和124个微信公众号,新的渠道还在不断出现,形成的是层次丰富的传播矩阵。

投身互联网,在这个最大的时代课题里,记者老兵马利开辟了她新的战场。

为时代助力,帮他人圆梦

在新疆阿克苏,一个村庄叫尤库日格西木艾日克,那里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农产品烂掉也卖不出去。一年前,村里建起电商平台,村民吾汗尼沙·肉孜网店第一个月就赚了8000元;阿依古丽·托合逊家的核桃,订货的客人买了一轮还要买;萨达木·莫来萨19岁,已经学着要开网店了。

跟随全国政协调研组对新疆电子商务发展的调研经历,让马利清晰地看到互联网与一个时代紧密相连,无数的命运因之改变,无数的事情需要为之努力。像尤库日格西木艾日克村一样,阿克苏将在3年内,为全市122个行政村建起网点。背后配套重组的,是电力、包装、物流、智力……以中国之大,多少梦想将在大潮中舞动?

当年有朋友对马利讲,从国外降落北京,反差很大,觉得北京简直就是一座大农村。现在从国外回到北京,再不是这种感觉了。不止北京,整个中国就像一个大工地,到处热气腾腾。在世界的很多地方,若干年过去,你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化;可是在中国,十天过去,都可能有种“不认识”的感觉。

这样的中国,必然有着大量的机会,有着大量的梦想,也有大量的具体问题需要解决。2016年,马利从媒体转型的一线再次转身,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谈到基金会的使命,马利通俗言之,“就是助力互联网圆梦”。

给年轻人创造机会,从来是马利最爱做的事情。她爱才,看年轻人做成一件事,比她自己做成还高兴。对年轻人,马利从来是9个字:给舞台,压担子,给掌声。

当记者时,马利每有重大题材,都会留意带初出茅庐的新人一同采写,与她的名字并列发表。那些年轻人如今都成长为名记者,甚至部主任。2004年,3个重大人物典型报道,马利交给了3个刚出校门刚走上岗位的记者。她自己默默作幕后,把稿子修改成大花脸,3个年轻人分别独立署名,闪亮推出。如今,3个记者都成长为业务骨干。

她对年轻人好到有人埋怨。“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你咋就那么放走了?”

马利不以为意,她相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年轻人就像充满元气的种子,撒到哪、哪开花。

马利还注意到,硅谷活跃着大批的中国精英,到处都能遇到中国人。有人告诉她,据不完全统计,清华大学毕业的技术人员的人数在硅谷企业里已排名第三。

她曾为此写过一份调研报告,讲未来对于人才流的“收割”。大量的中国人才,像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珍珠,如果用线把他们汇聚起来,一定是挂在祖国母亲脖子上闪闪发光的项链。

马利也遇到过一个年轻人,从硅谷回国创业。经过摸爬滚打,最终还是没有留在国内,依旧选择回硅谷。马利也理解,嫁接是有疤痕的,诞生是伴随阵痛的,这是客观规律,也是必走的过程。在营造气候、培育沃土方面,需要更多的付出,更久的耐心,更大的包容。中国终将要成为一个让梦想汇聚的地方,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当身体力行,政协委员当奔走鼓呼。

涓涓细流终成大河奔流。随梦求索,与时代同频,马利说:“年轻人的梦就是一个时代的梦,值得我为之倾心,专注、投入,义无反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