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当代共产党员的一面旗帜——怀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第六届湖北省政协主席沈因洛同志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12-27    来源:中国政协传媒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6年2月20 日15时09分,有一位96岁的老党员走了,他带着不改初心、永远跟党走的理想情怀从容离开了人间。他以历尽艰难、矢志不渝的一生向党交上了终身答卷,以离休不离党的夕阳颂歌画圆了人生句号。于是,从他的家乡荆楚大地到全国的各条战线,从广大党员到普通群众,都深深地怀念他,对他寄予无限的哀思,神州大地更掀起了学习这位老人的浪潮——他,就是第六届湖北省政协主席,被誉为当代共产党员一面旗帜的沈因洛同志。

在他的字典里,没有“讲价钱”这个词

沈因洛,这位1920年12月出生于江苏吴县的老革命,有着传奇的经历和辉煌的一生——

沈因洛同志18岁参加革命,并在那一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与信念,为了穷苦大众不再受剥削者的欺压,都能过上好日子,他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一个热血青年,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怨无悔跟着党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他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和“中原突围”等许多重大战役,先后担任过八路军第129师385旅13团政治指导员、中原军区一纵队八团政治处副主任、江汉军区第二军分区教导队政委,在革命战争血与火的考验中淬炼了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铸就了党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的坚定革命立场。

全国解放后,无论是在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长、湖北军区组织部副部长、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副政委的任上,还是担任中南军区第三文化速成中学副政委、四十一军政治部副主任,他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捍卫新中国人民政权和革命果实。无论是拿起枪杆子为老百姓打天下,还是投身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社会主义建设,他都以共产党人的能武能文而大显身手。

一个革命功臣,在革命胜利后,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没有贪图个人安逸享受,而是不吃老本,再立新功,在社会主义建设伟业中发奋图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搏击风雨。1961年至1982年担任武汉钢铁公司主要领导的21年间,他带领全体职工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创造了大型国有企业的辉煌,使武钢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他有着共产党人“坚决服从组织”的意识——党让他担任部队领导,他就全身心致力于为祖国带好兵、打好仗、守卫好人民江山;党让他领导武钢公司,他就一门心思搞好生产经营,为国家多产钢、产好钢;党让他担任省委领导,不管是任湖北省委书记兼任省委组织部长,还是第一书记制度取消后改任湖北省委副书记,他始终严于用权、倾心为民,把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放在心头,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手中。

无论是在一线岗位冲锋陷阵,还是在二线任上保驾护航,沈因洛同志都能准确定位,发热发光。在就任湖北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期间,他主动认真地“顾”,有的放矢地“问”;在担任湖北省政协主席期间,他积极履职不负使命,有力地推进了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在他的字典里,没有“讲价钱”这个词,有的只是听从组织安排和召唤的“规矩”。

一个党的领导干部,不断转换角色,不断适应新的需要,从一个年轻的革命者历练成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从一个军事指挥员锻炼成企业管理者,从一个企业管理者成长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从湖北省委书记转任湖北省政协主席,从工作一线离休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坚定的革命意志、优良的革命作风始终伴随着沈因洛同志走完了他96年光辉的人生旅途。这是什么精神?是听党指挥、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是毫不利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这是什么情怀?是党叫干啥就干啥坚决服从组织的情怀,是党叫干啥就干好啥坚定相信组织的情怀。他是当代共产党人的一面镜子,一把尺子,那些出了一点力气就向组织伸手的人,那些害怕艰苦挑肥拣瘦的人,那些忘记初心向党讨价还价的人,都应该好好地照一照、量一量。

“离休不能离党,为人民服务是党员的终身工作”

沈因洛同志一生严于律己,清白做人。他曾书写“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条幅悬挂于家中,这七个笔迹略显颤抖的大字是他96个春秋的人生写照。

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离休之后;无论是社会风气好的年代,还是人情风盛行之时,沈因洛同志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修身齐家的高尚风范。走进沈老的家里,客厅空空荡荡,最值钱的是一台旧电视机和他用的老式“大块头”台式电脑,家具物件让人恍若隔世。在生活物质条件上,沈因洛对自己近乎苛刻,他总是说:“我离职多年,对党贡献不大,不要再浪费东西。”

沈因洛同志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令人感动,冰清玉洁的品质更让人肃然起敬。2012年春节前夕,一位多年的朋友来看望沈老后,悄悄留下“心意”——2000元钱,沈老发现后,几经考虑,决定以这位朋友的名义把这份“心意”捐献给当地老促会,并将发票直接寄送到朋友手中。试想,对于一个在任期间就克己奉公、为官清廉,而且已经退下来多年的老同志,这位朋友的“心意”只能是出于情谊,但他还是替人家捐献给革命老区。这与有些领导干部脸不红心不跳地收礼,心安理得接受所谓“感谢”,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啊!

沈老受人尊重,就在于他对清清白白做人的执着、对干干净净做事的坚持,就在于他一尘不染的崇高境界。

“9月5日,早上6时40分,到蔬菜批发、零售市场参观,发现批零差价在50%到100%。白菜批发0.20元/斤,零售为0.40元/斤;辣子批发0.80元/斤,零售经分类后1.6元/斤;茄子零售价1.50元/斤。外来蔬菜从河南来。”这是沈因洛1996年写的一段民情笔记,那时他已离休。

沈因洛同志常说“离休不能离党,为人民服务是党员的终身工作”。沈老的离休岁月,是他关心关注湖北发展的岁月,更是他写就夕阳红颂歌的岁月。他退下来的20多年里,时刻牵挂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情系湖北改革攻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党中央出台的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开展的重大活动,他总是率先站出来支持、点赞。

由于年事渐高行动不便,但沈老依然十分希望了解基层一线的情况,便嘱咐身边工作人员利用休假或周末回乡之际,让他们代为调研。他先后以农村党支部建设、农民低保状况、“三袁”文化在公安等为课题,向身边工作人员面授任务,针对专门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由沈老亲自将调研情况分析梳理,写出报告。2014年除夕刚过,他自己动手给湖北省委写了《关于湖北农业发展15条意见与建议》,这年他已94岁高龄。

沈老去世后,人们在清理他的遗物时,除了发现106张捐款收据、22本学习工作笔记,还有10多份他在不同时期,寄送给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湖北省几届主要领导人的意见与建议复印件。

许多离退休的老同志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发挥余热,但像沈老这样持之以恒的并不多;而坚持调研,不能亲身调研,就写好纲目、内容让人代为调研的少之又少;不断向组织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更是十分难得。

“请大家不要叫我沈主席,叫老沈或沈因洛同志,党内都是同志式的平等关系”

沈因洛同志始终反对特权,从来不做特殊党员。他到武钢的第一个月,就主动找到财务处,要求把自己的工资从280元降到186元,财务处的同志说:“人家都是要求涨工资的,哪有主动要求减工资的?”沈因洛却说“企业目前还有困难,少拿点,我的工资也够花”。他从武钢调任湖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省委第一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时,按常理配偶随其调动安排工作亦属正常,但他却动员妻子提前退休,以避免妻子因自己受到特殊关照。在省委组织部工作期间,由于工作忙加上住得远,组织上专门在宾馆为他订了个房间,沈老住了几晚,就搬回办公室住,说“住宾馆太贵、太浪费”。当时,社会上已经开始时兴讲吃讲穿讲享受的风气,沈因洛同志的做法难能可贵。

沈因洛同志不搞特权,也不让亲属沾自己的光。一次,他的外孙女燕燕乘夜班飞机回武汉,试着央求爷爷派车接,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就是小事一桩,而沈老却委婉中带着坚决对外孙女说:“车是公家配给爷爷工作用的,不是咱家私车。你还是打车回来吧。”

沈因洛同志带头讲规矩、守纪律。在他担任湖北省政协主席期间,时常对省政协机关党组的同志们说“请大家不要叫我沈主席,叫老沈或沈因洛同志,党内都是同志式的平等关系”。1995年8月他从领导岗位离休后,仍坚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沈老所在的老干部党支部原书记蒙美路回忆:“党支部开展活动,沈老每次都参加。2014年以后,他走不动了,就让秘书用轮椅推着来参加。他从不在支部大会上发表一些和党中央、省委不一致的言论。对社会不良现象,他总是告诫大家看问题要看本质,看现象要看主流,要对党中央、对省委充满信心。”

离休后的沈老对政治学习一刻也不放松,已是高龄老人的他,依然严格要求自己,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2013年7月22日,湖北省委老干部局向省级老领导传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工作讲话精神,沈老早早就到了会议室,不但认真地听,还认真地做笔记,不时地点头表示赞许。沈老说:“老干部参加政治学习是服从组织安排,是讲纪律、是讲规矩。省委第一时间就安排我们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这是对老同志的关心和尊重。”就在他临终前一天的上午,还嘱咐家人把报纸上刊发的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念给他听。

十八届六中全会要求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约束的特殊党员,不允许任何党员搞特权,而沈因洛同志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六中全会精神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党没有忘记他,人民没有忘记他

沈因洛同志的事迹十分感人,却很少见诸媒体报端。因为他给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定下了两条“铁律”:一不接受个人专访,二不撰写个人回忆录。上世纪80年代初,原《长江日报》记者章重花费了近2个月时间写了篇关于沈因洛的人物报道,沈因洛却对章重说:“不要写我。你应该多写写高炉、平炉、焦炉旁高温作业的工人,写烈日和寒冬中的矿山工人,写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写忘我工作的知识分子的不计名利。”这篇没有完成的报道,让老记者章重遗憾至今。

党没有忘记他,人民没有忘记他。2016年4月26日,《湖北日报》刊发长篇人物通讯,称赞沈因洛同志为“共产党人一杆旗”;老百姓发自内心称他为“真正的共产党人”。沈因洛同志的事迹在祖国大地迅速传播开来——

武钢有一条“沈因洛路”,以前这条路是职工上下班必经的土路,坑坑洼洼,遇到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沈因洛急职工所难,立即组织施工,将这条路修成了一条平坦的水泥路,职工无不感到高兴,他们把这条路叫“沈因洛路”;当沈因洛得知许多职工上下班全靠坐列车,却因没有站台,每天上万人“上扒下跳”十分辛苦时,他立即组织修建了有雨篷和电灯的站台,职工上下班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沈因洛同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永远把自己当做最普通的群众,不管身处任何位置,他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群众困难在哪里,他就出现在哪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谱写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命赞歌。

离休后,沈老坚持每年将一个月的离休费捐助给困难群众;2015年他将自己获得的5000元“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老战士慰问金”转赠革命老区红安县的两个贫困军烈属家庭;他先后向慈善总会、残联、老促会、“希望工程”和“春蕾行动”捐款14余万元……曾受沈老资助的红安县张家河村72岁村民闵新洲,提到沈老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他说: “老沈真是好人啊!连一双好布鞋都舍不得买,还给我们捐钱。”

沈因洛同志兑现33年前捐献遗体的承诺,让生命散发出最后一道光芒。《人民日报》1983年8月16日刊文《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倡议者中就有沈因洛。起初家人不能接受,他反复劝说家人“遗体捐献,就是以无用之躯,尽最后有用之力,让更多的生者找到希望,让更多的医学难题得到破解,让生命散发出人生最后一道光芒!”他不仅亲自到武汉市红十字会领取《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填好所有内容,又一个一个动员近亲属签名同意,在病危时刻又郑重向亲友重申心愿:捐献遗体,丧事从简。沈老家人于2016年2月20日下午6时将沈老的遗体交给武汉市红十字会,他成为湖北省第一位捐献遗体的正省级领导干部。

沈因洛同志的事迹很感人,很感人;他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

学习沈因洛同志,争做“沈因洛”式合格党员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最难最难的事,沈因洛同志却做到了——待遇变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不变;生活好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变;地位高了,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不变;退下来了,为群众办实事的行动不变;年龄大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变。千变万变,一心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永葆共产党人本色的决心始终没有变。沈因洛同志用精神、用行动、用一生,书写了端正、大写的“共产党人”,这四个光辉的大字,凝聚了他一生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人民的无私奉献。

沈因洛同志去世后,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赵乐际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他的逝世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湖北省以及其他许多省份的领导和老同志也纷纷通过各种形式慰问沈老家属。沈老生前有“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的遗嘱,人们在武汉为他举行了追思座谈会。中共中央、中共湖北省委都给予沈因洛同志极高的评价,称赞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忠贞不渝,对湖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惦记着湖北发展,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其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和崇高境界,遵规守纪、严于律己的政治操守,永远值得广大党员学习;并作出了开展向沈因洛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湖北省政协号召全体省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认真学习沈因洛同志的高风亮节和优秀品质,把沈老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传承好、发扬好,不断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创新发展,更加主动地履行好政协职能,更好展示人民政协为人民的良好形象。

沈因洛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艰苦创业、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自己的模范事迹和崇高品质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谋事、创业、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先进典型。

学习沈因洛同志,争做“沈因洛”式合格党员,已成为时代的呼唤。一个学习沈因洛的热潮正在全国上下迅速兴起,共产党员中必将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沈因洛,必将助推伟大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