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讲堂

段惠军委员:预防为主着力构建全民健康教育体系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9-07    来源:人民政协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全民健康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政府及医药卫生、环境、食品等部门的任务,同时也是全体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医学教育工作者,习总书记的讲话不仅让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我进行了初步思考,总结如下:

 

一是要切实把“预防为主”方针落到实处。

 

祖国传统医学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早有深刻认识,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就已提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新中国建立之初提出的“预防为主”方针与传统医学一脉相承,成为我国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之一。时过境迁,其他三大方针或已完全不提,或改变了提法,唯有“预防为主”这一方针没有变化。这充分显示了“预防为主”作为我国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之一,具有强大生命力。

 

习总书记在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再次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说明这一方针仍然适用于我国现代社会,符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现实需求。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然而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全社会对预防为主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从事预防的科技工作者社会地位还不够高,等等。由于平时对预防工作重视不够,在非典、禽流感等疫情暴发时,政府和社会临时高度重视预防工作,待疫情过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给人以“渴而掘井、斗而铸兵”之感。

 

因而,真正把“预防为主”方针落到实处,贵在持之以恒地坚持,政府应持续不断改善防疫等部门的技术设备条件,加大有关技术部门的人才培养,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使其全身心、高水平投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疾病预防工作中去。

 

二是应尽快构建全民健康教育体系。

 

“预防为主”方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疾病谱的变化,亦应顺应时代变迁赋予新的内涵。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等在我国已大幅度下降,而非感染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国民健康的主要危害。而这些疾病的预防依靠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是不可能解决的。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慢性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包括吸烟、酗酒、饮食习惯、缺少体育锻炼、不良情绪以及吸毒、性乱等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可以使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因此,我国应尽快构建完善的全民健康教育体系,培养全民的健康生活习惯,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全民健康,为实现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通过健康教育,使“健康中国从我做起”成为每位公民的自觉行动。每个人都需要主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促进身体健康;还要通过加强个人修养主动适应社会,保持平和心态并与人友善,促进心理健康。这样二者结合,真正做到身心和谐,最终达到身心健康。

 

三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环境。

 

不管是“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还是全民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都离不开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

 

习总书记在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也强调:“着力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职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加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这对广大医务人员是巨大鼓舞。

 

医生是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职业,因为医生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人、事、物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突发情况。要做一个好医生,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道德水平,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高超的沟通能力、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性格等。医生生活不规律、劳动强度大、加班加点是常态,且需要终生学习,因而也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在世界各国,医生都是受人尊重的职业。

 

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者,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同,之所以取得突出成就,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古今中外都把医德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规定非品德高尚者不准为医,现当代著名医学大家也都持同样观点。裘法祖说:“一个好医生应该具备三个条件,首先要善待病人;其次要有高超的医术;第三,为了病人的利益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汤钊猷说:“医德和医术是医生的灵魂,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其次技术上要精益求精。”

 

著名医者收徒,首先要看品德。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选弟子时,会询问前来应聘的人是为挣钱还是治病救人来学医,如果为挣钱来的一律不收。吴孟超也说:“医德和医术两者互相促进。我选弟子,德最重要,第二才是才。”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医务人员中确实有少数道德水平低下者,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整体形象。在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全社会“尊医重卫”的大环境下,医疗卫生界应主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另外,医学教育也应充实医德教育的内容,把医德培养和医疗技术的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医务人员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应该具有大爱精神、奉献精神,且不辱使命、不忘初心,加强自律为人民提供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