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戚建波的“音乐会”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12-1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戚建波简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作曲。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威海市政协副主席,威海一中副校长。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中青年徳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央统战部党外优秀知识分子,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代表作品:《常回家看看》、《父亲》、《母亲》、《中国娃》、《咱老百姓》、《好人就在身边》等。

 

“作家要靠作品说话,不能靠说话当作品。”戚建波时刻提醒自己要摆正心态,不能贪,不能图虚名,要对得起词作者,对得起演唱者,对得起听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社会责任。

 

每逢节日尤其是过年,很多人都会想起那首《常回家看看》,但却极少有人知道它的曲作者是谁。

 

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作曲戚建波。

 

寒冷的冬日,北京西五环一家录音棚内,身着一件红衣、正在监棚的戚建波让整个屋子变得格外温暖、有活力。

 

没有架子的戚建波在监控室里却有着强大的气场。一手拿着歌词,因为眼花他总是摘了眼镜离谱子很近。另一只手上有动作,脚踩着乐点……那一刻,默默无闻的曲作者变成了聚光灯下的明星,不是因为他的业内地位,而是因为他清唱时迸发出的情感总能打动人。

 

总是与人和和气气的戚建波对作品却容不得半点马虎。“唱‘嘿’字要像抡大锤往下砸之前要吸一口气”、“有的字叫你吃了”……戚建波有两个口头禅“再来一遍哈”、“好了哈”,不满意不会停止,而批评之后总会给人打气。

 

1981年至今,戚建波创作了800多首作品,《中国娃》、《母亲》、《开门红》、《咱老百姓》、《好人就在身边》……其中22首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这些作品就像他的为人一样给人一种朴实温暖的感觉,而那简单却有张力的旋律也有一种魔力,让人听过就能哼唱。

 

劝别人常回家看看自己却常回不了家

 

亲情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深厚的一种情感。而戚建波的亲情作品始终渗透着亲情的力量,吐露着百姓的心声,旋律也始终充满着浓郁的家的味道,中国味道。

 

1999年春晚后,《常回家看看》就像一股暖流淌进了无数人的心里。

 

词作者车行创作这首歌是因为父亲去世后,他常常回想起年轻的时候常犟嘴惹老人生气,参加工作后又很少回家。他很后悔没有多花点儿时间陪陪父亲,陪陪家人。

 

车行写好词后,寄给了戚建波。戚建波没有读完词就哭了,“这不就是我的心声嘛。”工作居住在山东威海,但是因为创作要每年几十趟地往返于威海、北京两地,还要经常去各地采风,戚建波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即使提醒自己多回家陪陪家人也时常感觉力不从心。

 

“常回家看看”这句话是对亲情做得最真实最朴实的表达。“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戚建波只用了十几分钟就把曲谱好了,一气呵成。他在电话中哼了一遍后,车行连说“对,对,就是这种感觉。”

 

《常回家看看》一进录音棚就感动了三个人———录音师张小安和棚里打扫卫生的老赵师傅两口子。

 

张小安是中国录音界的大师级人物,参与过《霸王别姬》、《青藏高原》等很多经典歌曲的创作,而《常回家看看》是他最忘不了的一首歌,也是少有的能让他在录音棚里流泪的歌之一。张小安也忘不了当时赵师傅夫妇哭得稀里哗啦,想把歌儿拷回家放给常年在外打工的儿子听。虽然专辑未发行这么做不合规矩,但戚建波还是答应了,因为感动。

 

《常回家看看》激起了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内心回响,触动了社会脉搏,唱到了人们心坎儿上。而比起这首歌带来的荣誉,戚建波反而对朋友们的调侃记忆更深,“你让别人常回家看看,你自己怎么不常回家看看。”

 

戚建波很惭愧,他常常腾不出时间回家,有时即使回了家也要在家里创作。

 

即使这样,戚建波依然是亲朋好友眼中的孝子。很多人都觉得父母老了,却变成小孩了。戚建波也这么觉得。“老太太现在给我打电话,基本就三句话——你好吗?儿媳好吗?孙子好吗?”戚建波只要一回答好,母亲随时会挂掉电话,不管他是不是把话说完了。

 

有一次过年,戚建波接了一位女性朋友的电话,寒暄几句之后说了些工作上的事,“一挂电话,坐在炕头的老太太就跟我说,‘儿啊,要记住咱不能对不起儿媳啊’。”戚建波坦言母亲没上过学也不认识字,但从小教他走正路,“我都快60岁了,还时不时敲打我。”

 

说这句话的时候戚建波流露出的是幸福感。就是这份细腻,让这位山东大汉创作了无数家喻户晓的亲情作品。

 

父爱如山,戚建波却对父亲充满了愧疚。父亲去世时,他刚忙完元宵晚会正准备从北京飞回威海。“父亲生病不愿跟我们说,怕影响我们工作。后来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在我送给他的脚踏风琴上,用图钉钉着《中国娃》、《常回家看看》、《咱老百姓》三首歌。”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戚建波的脑海里。

 

因为怀念父亲,因为想提醒人们常回家看看,戚建波在很多场合唱过《父亲》:“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百善孝为先。戚建波把他对家人的爱,对亲情的感悟倾注到了作品里,使得他的亲情作品首首深入人心。

 

戚建波很感谢母亲、妻子和儿子对他的理解,不埋怨他不回家也不会让他为家里的事操心。而就是因为经常在外奔波,戚建波接触了很多人也结识了很多朋友。

 

车行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与戚建波合作的歌曲有《常回家看看》、《母亲》、《父亲》、《好运来》、《好人就在身边》……戚建波差不多有一半作品都是和车行合作完成的。

 

搭档眼中的戚建波是什么样的呢?“他不装,在哪儿都一样”、“很善良,与人为善总怕伤了谁”、“对作品要求很严,非得把歌词翻来覆去地吃透嚼碎,吃到肚子里然后才能流出来”……20多年的搭档早已变成了彼此信任的“兄弟”。

 

在晚辈的眼中,戚建波更是一点儿架子都没有,真心关照他们。歌手刘和刚认识戚建波已经整整16年了,他眼中的戚建波是良师是益友。刘和刚至今都忘不了拿《儿行千里》参加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时,戚建波对他这个并没有名气的年轻人的帮助。那时,戚建波来北京经常住在真武庙二条一家饭店的三楼,刘和刚经常去那儿请教戚建波。因为是夏天,他们开着窗户唱吧声音太大了,关着窗户开空调唱吧又怕嗓子坏了影响比赛,所以两个人经常是光着膀子唱的。

 

歌手田毅与戚建波从合作《真朋友》变成了真朋友。40岁左右是男歌手的黄金年龄段,而那时的田毅感觉自己缺少一个代表作,于是他找到了戚建波。“戚老师送给了我一首《天上由我说了算》,抛开出名这些不谈,他只是希望我在空政能立得住脚,能养家糊口。”田毅心中的戚建波不仅是艺术上的老师,更是生活上的老师。

 

就像田毅说的那样,“戚老师的性格让人不想和他成为朋友都难。”采访当天,记者亲耳听到录音的间隙,戚建波问一名青年男歌手和女朋友相处得怎么样,在歌手准备离开的时候还不忘嘱咐说:“你女朋友比你强,大气厚道,可别辜负了人家哈。”

 

将心比心,真诚待人的戚建波因此收获了无数朋友。他的真性情在圈儿内颇负盛名,很多人愿意跟他合作,更愿意交他这个朋友。

 

唱歌特别有“味道”“土气”更接地气

 

第一次见戚建波是他在“人民政协讲坛”讲音乐和生活,边聊边唱,《常回家看看》、《中国娃》、《母亲》……一场3个小时的“音乐会”让学员们记住了戚建波,也记住了他饱含真情的戚式唱法。

 

戚建波喜欢唱。1997年,他把《中国娃》“唱”进了春晚。

 

那年,词作者曲波和曲作者戚建波拿着威海市委的介绍信找到了那届春晚的导演袁德旺,想让这首歌上春晚。没有录音带,靠着曲波的朗诵、戚建波的清唱,他们“征服”了导演。

 

说起戚建波唱歌,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起他浓郁的家乡口音。虽然他很认真地说自己说的是威海普通话简称“威普”,但歌手佟铁鑫却常常“糟蹋”他说“特别有味道”。

 

2000年前后戚建波开始闯北京的时候,也怀疑过自己“山东味”的创作风格“是不是有点儿土?”可《懂你》的曲作者薛瑞光的一句话点醒了他,“这是你的本钱啊!”

 

是啊,“土气”才更接地气。

 

戚建波每天都会收到很多词,选词是他雷打不动的“功课”。他选词有两个要求,一是反映的内容要积极向上,二是要接地气。

 

《好男儿就是要当兵》就是一首接地气的励志歌曲,是一位很喜欢戚建波歌曲的老朋友推荐给他的。而词作者香君写这首词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鼓励“90后”的儿子去当兵。

 

凭着经验,戚建波一眼就看上了这首词:“当兵才知道过去的模样太放松,当兵才知道自己的骨头硬不硬,当兵才知道什么是孬种和英雄,当兵才知道千金买不到战友情……”

 

而让歌手刘和刚后怕的是他差点错过了这首歌。拿到词曲后,刘和刚觉得个别地方有点“土”,像“骨头硬不硬”、“孬种与英雄”。他犹豫要不要录,而他也知道戚建波看上的词肯定差不了,又不舍得让给别人。“有一天,我妈在扫地,我就给她试唱了一下,结果我妈说‘好啊,多好的词啊,曲也好,我听一遍就能跟着唱了。’”

 

戚建波的作品就是这样,总能被老百姓喜欢。这首歌通过当兵前后的感受变化抒发了对战士军纪严明、吃苦耐劳、刚正不阿、保家卫国、互助友爱精神的赞美,引无数好男儿志在军营!

 

《好男儿就是要当兵》也因此高票入选了2011“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十佳作品。著名作曲家印青这样评价:“这首作品简单直接,特点鲜明,朗朗上口,充满阳刚之气和时代感,略带进行曲式的节奏奋进向上,是近年来一首难得的军旅佳作。”

 

欣赏戚建波的作品不难发现,这些作品不浪漫但真实有真情。他不炫技也不追求华丽。演唱《夕阳红》的歌手佟铁鑫抱怨常被戚建波“忽悠”。每次戚建波试唱新歌,佟铁鑫都觉得感动,词好曲也好,也录过不少,但最后出版的很少。为什么?戚建波笑言中低音唱民歌太洋气了,他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唱。

 

为了让作品表达的感受更真实,戚建波花了大量时间与歌手沟通。吕继宏录《咱老百姓》的时候,表现出的专业和音色无可挑剔,但戚建波就是感觉不对劲儿。他对吕继宏说:“‘都说咱老百姓……’你应该握着老百姓的手唱。把声音放下来,朴实一点、亲切一点、口语化一点,这样才能表达出那种对老百姓的真情。”

 

“从事音乐创作尤其是写歌,怎么写只是个技术问题;而写什么,则是一个态度问题。在二者之间,我更注重后者,它不单单是艺术创作,更是艺术家的责任良知和社会担当。”

 

在戚建波的作品中,“离老百姓近一点”是一条主线。因为老百姓才是文艺作品最广泛、最主要的关注者和倾听者。

 

《咱老百姓》、《老百姓的爱》、《情系老百姓》、《天下百姓》、《推开这扇门》、《亲亲的老百姓》……都是戚建波送给百姓的歌。“心为民所忧,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戚建波坦言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让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比如腐败现象,如果歌词写不好,老百姓会不认可。

 

“好词是作曲的生命。”回首30年的创作路,戚建波感谢与他合作过的那些词作者,感谢那些深入人民、贴近生活的好词。

 

戚建波对自己创作的要求是“要将好词吃透,还原到生活的本真。”他认为只有牢牢地扎根生活、用心地采撷生活,才能在作品中渗透出炽热的感情、迸发出勇气和力量,才能真正感动人,才能真正回应广大老百姓的期盼。

 

将责任扛在肩上

 

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

 

“只有你心里阳光,才能给人带来温暖;只有你心中有爱,才能给人传递善良。”无论是对作品还是对生活,戚建波都始终坚守着这样的信念。

 

有一段时间,“老人倒了扶不扶”成了社会热议的焦点。这让戚建波非常困惑:尊老爱幼、见义勇为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

 

戚建波决定主动做点什么,他马上与车行联系,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好人就在身边》:“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互相牵牵手,旅途就有伴侣;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互相帮帮忙,生活就少了风雨……”

 

这是一首温情的公益歌曲,戚建波希望借此向社会发出爱的呼唤,也唤起“平凡的良心”。

 

9月,由车行作词、戚建波作曲的《幸福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组歌》出版。而两人创作这套组歌的初衷就是“为孩子们写适合他们年龄且适应这个时代的歌儿”。

 

很多人可能已经发现,现在“10后”的孩子要么唱的还是“60后”、“70后”、“80后”的儿歌《让我们荡起双桨》、《春天在哪里》、《小燕子》……要么唱的是大人的歌。“有谁希望自己家几岁的孩子唱那些爱情歌曲?”作为一名从教36年的人民教师,戚建波有了一种紧迫感,不想孩子的童真就这样被“偷”走。

 

回想自己是如何走上音乐道路时,戚建波深感音乐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戚建波出生在山东威海神道口村,他儿时的文娱活动就是听大戏。上世纪70年代初,下乡支农的文化干部经常住在戚建波家中。趁他们不在的时候,戚建波就喜欢鼓捣那些“家什”。学了5天三弦,戚建波就能跟着大人们到别的村子去演出了。

 

1977年,戚建波考上了蓬莱师范学校的音乐班,一门心思钻研手风琴。“那时全班就7把琴,我经常在课后将琴‘偷’走,到蓬莱阁或学校的防空洞练习。”

 

至今回想起来,戚建波还是很怀念那时睡草褥子大通铺、每天打打闹闹的日子。1980年,从师专一毕业,戚建波就走上了教育岗位,在威海七中任音乐教师。同一年,他调到威海一中任教,这一待就是36年。很多人不解,面对那么多诱人的“橄榄枝”,戚建波还是选择了留在这所中学。

 

后来,教师戚建波的音乐之路越走越远。但他始终没有放松对孩子音乐教育的关心和关注。戚建波认为,其实现在每年创作的儿歌并不少,但是耳熟能详的少,而儿歌市场萧条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缺少出口”,久而久之打击了作家创作儿歌的积极性。

 

戚建波坚信好的儿歌能使孩子的心灵更纯洁、感情更朴实。对于儿歌的创作,戚建波认为这需要全社会的推动,既需要教育部门让更多的好儿歌进学校进课堂,也需要媒体为儿歌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且要配合孩子的作息时间。

 

在众多的称呼中,戚建波最喜欢别人称他“戚老师”。而他也一直要求自己对得起“老师”这个名字。多年来,戚建波为多所学校无偿创作了校歌:威海一中的校歌《做最好的自己》、山东大学校友之歌《我的山大我的家》、中央财经大学的校歌《未来》……

 

教师戚建波不仅希望通过校歌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更希望通过校歌这一载体,把爱的旋律传下去,把中华民族传统的“大爱”融化在年轻人的血液中,让他们爱家、爱社会、爱国。

 

能为孩子们出一份力,戚建波感觉“心里热热的”。他承诺还会继续好好为孩子写歌。

 

中国文联、中国音协是戚建波的一个“家”。戚建波每年都会参加一些中国音协组织的采风活动,了解各种人群的生活面貌,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老百姓,以创作出具有时代印记和张力的、老百姓真正喜欢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采访当天,戚建波正在录制的《青春无悔》就是他10月到河北馆陶县采风回来后谱的一首歌。也是继2015年创作《我在小镇等着你》后第二次为馆陶创作。

 

前后两次到馆陶,戚建波明显感受到了这个省级贫困县建设美丽乡村的成效。而最感动戚建波的是馆陶县为解决人才匮乏问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丽乡村大学”。

 

5月正式开学的“美丽乡村大学”第一批83名学员是从全国近400名报名者中择优录取的,绝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在校期间的生活费、学杂费全部由县财政支付。结业后与县美丽乡村旅游管理有限公司签约,到村里从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馆陶县这种不等不靠的致富思想感动了戚建波,学生们走进田间课堂的志气也感动了戚建波。于是,他为这所大学谱了《青春无悔》,“热血青年,胸怀理想,我们誓师把青春留在小村庄,为街巷披上新装,让田野充满希望,把汗水洒在小康路上……”

 

全国政协是戚建波的另一个“家”。当教师和文艺工作者这两个身份叠加在一起,全国政协委员戚建波很容易明确了履职的方向。近几年,他提交的提案都是关于文化发展中涉及教育的内容。2014年全国两会上,戚建波建议加快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通过创新实践活动载体,引导群众自觉成为道德建设的践行者和传播者;2015年,对于社会上“浮躁”的创作心态,他建议不要把选秀舞台都变为“草根狂欢”,应给受过专业训练的年轻人更多展示机会,要多传播主流文化;2016年,戚建波呼吁早日恢复代表国家声乐水平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对于明年的全国两会,戚建波表示将带着《幸福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组歌》参加,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儿歌的发展。

 

近年来,社会各界给予了戚建波无数荣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央统战部党外优秀知识分子……而戚建波却不敢骄傲,“作曲的干的就是容易出名的事儿”。

 

戚建波时刻提醒自己要摆正心态,不能贪,不能图虚名,要对得起词作者,对得起演唱者,对得起听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社会责任。刚刚参加完第十届全国文代会的戚建波也告诉记者他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备受鼓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

 

“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一直是戚建波所追求的,也是他未来努力的方向。

 

采访最后,戚建波对记者提了两点要求,一是要真的听了他的作品再写稿子,另一个是稿子要朴实。在他看来,“作家要靠作品说话,不能靠说话当作品。”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