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其因“标准严、监管严、处罚严和问责严”被冠以“史上最严”头衔。
法律实施后,如何真正树立权威让“严”落实,从而绑住食品安全违法者不计后果向利益狂奔的双腿,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24日,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委员们就此提出诸多方面的看法与建议。
操作性上的具体和细分,是法律落实到位的一个前提。在全国政协常委徐辉看来,在细分专业领域尚缺乏具体的法律规范,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还需尽快出台。“建议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修订工作。分品种形成更多细分领域的食品专门法律法规,实现立法的精细化。”
“新食品安全法对公安机关、行政部门案件相互移交和公安机关查处行政案件的相关情形进行了规定,但在具体操作层面缺乏配套制度,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全国政协常委吴刚也有类似看法,在修订出台新的实施条例之外,他同时建议,“尽快督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快地方立法步伐。”
最严的法律,还需最严格的执行。贾楠委员建议,要用“该活则活,该死则死”的市场铁律,引导生产经营者以健康与安全为准绳,规范生产经营。政府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强日常监管,从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确保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安全。
食品安全重在预防。目前新食品安全法宣传的重点和针对性不强也是委员在调研中普遍发现的问题。
对此,贾楠、彭静等委员提出,加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宣传培训,努力构建涵盖食品安全所有职能部门、所有社会公众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宣传体系,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报、刊、网、视、信”宣传体系,使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
食以安为先。在委员们看来,完善法律本身,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建立全面的法律宣传体系,是将法律威慑力落到实处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食品从业者带上“紧箍咒”,提高公众安全感,营造食品安全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