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殊教育领域,学前教育的投入是‘性价比’最高的!”11月8日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焱委员把关注点集中在了学前特殊教育上。
“由于学前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各级政府对学前特殊教育普遍重视程度不够。”刘焱说,虽然大量研究显示,尽早对残疾幼儿进行干预,可以提高特殊教育的效益,降低社会经济成本。然而,能够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特殊机构严重匮乏,而普通学前教育机构又缺少接纳残疾儿童的师资力量和相应设施。“这使得残疾幼儿‘入园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刘焱建议,将免费特殊教育端口前移,设立学前特殊教育专项行动计划;鼓励在有条件有能力的地区设置特殊教育幼儿园,建设面向社区的特殊儿童资源教室,并对残疾幼儿家长进行指导;支持有条件的公办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幼儿随班就读,配备数量适宜、受过特殊教育培训的教师,并将其纳入享受特殊教育津贴范围。
据统计,当残疾儿童接受完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后,只有1.13%能接受高等教育,而且能选择的专业很有限。如果他们想继续深造,那更是难上加难。
对此,秦和委员深感惋惜,她认为目前特殊高等教育体制不健全,经费保障制度也不完善。加之我国目前还没有手语和盲文的“普通话”,增加了残疾人沟通障碍和学习、阅读困难。她建议,发展融合教育,改变多年不变的高考入学体检标准,加强资源教室、残疾人通道、师资等保障措施,让更多残疾学生能够进入普通高校就读;开发更多适合不同类型残疾人学习需求的专业,为就业扩大渠道,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立特教学院和设立硕士、博士点;在教育行政部门中设立专门的特教管理机构,在机构设置上做到“车同轨”,建立自上而下专门的特殊高等教育经费拨付制度;在手语和盲文标准上做到“书同文”,从国家层面尽快出台通用的手语和盲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