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草原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世世代代赶着马牛羊群逐水草而居,游牧文明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人、草、畜三者间的生态平衡,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9月22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多位与会委员呼吁进一步提升牧民保护草原生态平衡积极性。
“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移民搬迁和学校撤并,部分牧民转移城镇生存,同时,草原地区大多干旱缺水,水资源的短缺与工矿业开发形成了强烈反差,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不相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破坏了草原生态平衡。”董恒宇委员迫切地希望各地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草原保护的关系,划定基本草原保护红线,严格执行禁止开发区的限令,同时要以水定产,防止草原地区出现漏斗,并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矿业和化工企业对草原造成的污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草原质量,保护草原生态景观。”
蒋平安委员表示,完善草原承包确权制度,实现承包者“责、权、利”的有机统一,是保护好草原生态平衡、推进现代草原畜牧业的重要基础。为此他建议,统一确权登记主体,实施草原分类管理。“统一归口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避免造成草原产权使用权混乱。”
为提升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的积极性,孟庆才委员建议发挥好草原畜牧业作为牧区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努力增加牧民收入,“引领广大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