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专家眼中的草原保护与修复:“像种粮一样种草”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9-2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在发展中出现,也要依靠在发展中的办法来解决。9月22日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几位专家和专家型委员,不约而同提到了人工草地种植的“新办法”。

 

“我国草原牧区主要以天然草地为饲草来源的传统粗放型畜牧业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方精云委员认为,发展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对于我国草原牧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方精云介绍的在呼伦贝尔农垦进行的试验成果更是具有说服力:人工草地的产量是天然草地的6-37倍,折合成蛋白质产量则更高;通过对天然草地的改良复壮,使其平均产草量由60公斤/亩增长到150-170公斤/亩,优质牧草比例从不足20%,提高到60%-80%……

 

“以小保大”的草地保护与利用模式既然可行,更需要“配套”建设。对此,方精云也提出国家加大牧草育种选种、分子育种技术应用以及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建立与牧草特点相适应的人工草地生产技术体系;建立规范的草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体系等具体建议。

 

“像种粮一样种草,像对待种粮一样对待种草。”在卢欣石教授看来,草原要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必须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牧草)+消费者(家畜)+分解者”,削减消费者数量难行,只有增加牧草生产量,才是维护草原生态系统平衡与草原人民生活水平的可行途径。

 

他也举例,“可在特定条件下,选择适宜土地,进行人工种植多年生优良牧草,尤其是优良豆科牧草,例如苜蓿,粗蛋白含量是一般草地的3倍,产量是天然草地的10倍,土壤固氮相当于50公斤/亩尿素,同时多年生植被,而且对家畜有促繁殖作用。”

 

来自兰州大学的南志标院士也认为,发展草地农业是解决我国草原退化和农业生产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草地农业简称草业,核心思想是实施粮草畜系统耦合,在草原牧区利用现有耕地适当种草,天然草原-栽培草地耦合,合理利用草原,遏制草原退化。”

 

“人”的力量对生态发展意义重大。在专家们看来,在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中,人工种草,是可行之道。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