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为了草原美景永续
——全国政协“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9-2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主要生态屏障。但由于长期重开发轻保护、不合理利用等原因,曾一度致使我国90%左右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影响了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牧民增收,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世纪初,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诸如退牧还草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简称补奖政策)等措施,草原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根本扭转,牧民收入增长尚缺乏持续动力。

 

为此,9月22日,以“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为主题的第5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多位来自相关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下,就如何继续推动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建言献策。

 

为了充分做好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准备工作,今年7-8月,在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正伟率领下,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吴双战、李成玉任组长的“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调研组赴内蒙古自治区、江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相关调研。

 

草原新政的喜与忧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流传千余年的诗句描述了我国大草原曾经水草丰茂、牛羊肥壮景象,令人向往。

 

但如今,我们的草原是什么状况?抱着这样的疑问,在近两周的时间中,调研组马不停蹄奔赴内蒙古、江西、新疆三省区,通过深入牧区实地考察、与牧民详细交流以及多次与地方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委员们看到了各地在草原保护中取得的经验、落实补奖政策的情况,也了解到许多地方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通过调研,我们得出的判断是:我国推行绿色发展、工程治理、补奖政策近五年以来,是草原生态恢复最好的时期,草原持续恶化趋缓、局部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吴双战在座谈会上汇报了调研情况。

 

调研组看到,通过补奖政策的实施,草原的生态明显恢复,牧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增加,特别是草原生产方式出现了可喜转变,正从粗放型草原畜牧业向生态型现代畜牧业转型。在这过程中,牧民的草原保护意识得到加强,从“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转变,而且各级党委、政府与社会各界呵护草原风气逐步形成。

 

然而,在为成绩感到振奋的同时,调研组了解到,草原的保护依旧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一些新情况也逐步凸显。

 

补奖资金使用效率是地方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

 

吴双战指出,目前草原保护的监管不到位,超载放牧及领补奖款后不禁牧、昼禁夜牧的现象依然存在。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福耀委员也反映,目前补奖资金“普惠制”的现状导致资金发放缺乏考核,无法与禁牧减畜任务建立联系,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了“养懒汉”现象。“应该把补奖资金发放与落实禁牧和减畜任务挂起钩来,保证补奖资金发放与草原保护责任相协调。”

 

在调研组看来,补奖资金不单纯是福利,而要发挥杠杆作用,且应加大对牧区牲畜棚圈、青贮窖池、储草棚库等生产性设施的投入。“要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牧区信贷资金投入,通过完善以草场使用权抵押贷款的融资形式,切实解决牧民生产生活贷款和金融扶贫放款难的问题。”

 

“下一步,保护草原不能总在围栏上做文章。”在新疆调研期间,自治区副主席钱智特别提出。

 

据新疆调查统计,截至2015年底,新疆围栏面积达1.9亿亩,占全区草原面积的27%,围栏面积已达极限。新建围栏不仅收效不大,甚至有浪费资金的现象,在有的地方对野生动物也带来一些危害。

 

“未来资金使用应突出重点,给地方政府一定的调剂权限。”李成玉委员建议,“比如,有的地方已不宜再扩大围栏的投入,应该整合现有涉牧资金,参照补奖资金‘四下放’的做法,给予地方调配权限,合理统筹利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被轻忽的草原

 

在甘南玛曲草原长大的丁目迪委员对草原一直怀有深厚感情,这位甘肃省甘南州政协副主席近年来都在积极为保护黄河、长江上游的甘南草原鼓与呼。

 

但他发现,与耕地相比,全社会对草原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草原被不断侵占、面积逐年减少的状况还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这一点调研组也深有体会。特别是在南方草原调研中,他们发现,南方草地被称为“荒山”、“荒地”,草地被开垦、占用现象十分普遍。在管理投入上,也支持很少,存在只重视植树造林,不重视种草绿化的现象。一些省份宁可在坡度大于25度的山上垦殖种粮,也不愿种草。而这种盲目垦殖的行为很容易造成草原退化和石漠化,恢复周期长,成本很高。

 

重视程度不够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是监管能力的薄弱。

 

农工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主委孟庆才委员发言指出,目前,国务院草原行政管理职能主要在农业部畜牧业司草原处仅4个编制,草原管理机构层级较低、监督管理机构执法主体资格不明确都限制了工作的开展。

 

跟随调研组一起调研的随行专家、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李伟方表示,目前我国县(市)一级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普遍存在着机构级别低、人均管理草原面积巨大、执法人员严重不足、执法装备缺乏等困难,甚至一些县(市)的草原监管机构还存在着无办公场所,无草原执法的设施、设备的状况,很难深入开展草原监督管理工作。

 

同时,草原资源底数不清也困扰着管理工作的实施。

 

据调研组了解,目前不同部门对于我国草原资源实际面积存有疑义。例如,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数据为58.9亿亩,2011年“国土二调”的数据为43.1亿亩,相差15.8亿亩;江西省草原面积,农业部门统计数据为6663.5万亩,“国土二调”数据为455万亩,相差近15倍。

 

再加上鉴于植物生长规律,草与林共生或混生界限不清,林地、草地、耕地交叉地带的权属存在“有利都争、有责互推”的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抓紧修改草原法,制定基本草原保护条例,为草原保护提供强力保障”就成为委员们的共识。

 

“在修订草原法时,要增设草原生态红线保护、草原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草原资源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规定;宜早日升格草原管理机构层级,建立与草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相称的行政管理队伍;同时,进一步明确草原监管机构的执法主体资格,理顺草原监督管理体制。”孟庆才建议。

 

“应尽快启动全国第二次草原普查,很有必要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加快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划定草原‘红线’。”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南志标建议。

 

草原保护要久久为功

 

“当前,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整体仍比较脆弱,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正处于‘进则能胜,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吴双战说出了与会委员、专家们的心声。

 

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草原地区土壤贫瘠,一旦被破坏,极难恢复。以内蒙古为例,目前仍有70%以上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问题,生态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在这个节点,持续推进草原保护至关重要。

 

“禁牧、草畜平衡不能一禁了之、一平了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后续的支持。”在内蒙古调研过程中,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刘永志向调研组反映,“目前对禁牧之后的政策支持还较为缺乏。比如棚圈建设、畜种改良、饲草料深加工建设等都需要继续跟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主任方精云委员指出,我国牧草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十分滞后,建议国家加大牧草育种选种、分子育种技术应用以及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

 

“一方水土养育一片草原”,内蒙古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召明委员认为,未来草原保护应加强科学性和针对性,特别是要坚持对“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做定点、定量的生态数据采集,了解草原的“身体变化”。

 

在调研中,委员们还发现,一些大学生成为了草原创业带头人,不仅带动了草原牧民致富,为国家开辟了就业新路,还为草原地区干部的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培养新型牧民,支持大学生到草原创业,为草原保护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应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也是调研组得出的重要结论。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草原牧区也有了许多转变。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董恒宇委员指出,近年来草原旅游的人数以20-30%的数量增长,带动了牧民致富。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草原文化未能深度融入当地产业,旅游等新型第三产业难以做大做强。他建议,应通过建设国家草原公园等形式,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果与草原文化融会贯通。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艾克拜尔·米吉提委员对于目前草原的发展方向有着自己的忧虑。“牧民千百年来与草原相依相存、相依为命,他们是最懂得珍惜草原和保护草原的人。请不要以管理农业的经验去管理草原,应当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尊重牧民保护草原的传统经验,让他们与草原同生存、共发展。”

 

民进中央秘书长高友东委员对此深表赞同,他认为一些地方盲目割裂草原系统建设,不切实际地强调单纯的围封、禁牧等,违背了牧业自身发展的规律。

 

……

 

两个半小时过去了,委员、专家们对草原保护的讨论依然意犹未尽。争相发言的背后是每个人心中沉甸甸的责任感,点点建议汇聚成“让草原美景永续,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更加幸福”的心愿。

 

会议虽然结束了,但可以确信这份关注与用心将不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