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讲堂

范利委员: 推进医养结合得扎扎实实做些事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8-12    来源:人民政协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眼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正在忙着组织老年医学专家撰写《中国老年医疗照护》一书。范利说:“这本书是根据我国医养结合的大势所趋,对不同层次、不同机构、不同养老形式的老年人如何居家照护,都有详尽的阐述。我们还将逐步开展培训工作,让不正规的养老照料规范化,使长期照护能真正落地。”

 

范利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相关提案,为医养结合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积极建言。去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成立不久,她便组织专家力量对我国医养结合状况进行调研。“现状很不乐观。大家都喊着要做医养结合,但做起来很不扎实。”

 

全国有资质的养老护理员仅2万多

 

调研时发现,目前全国在养老机构专职服务的医生护士数量很少,有资质的养老护理员仅2万多。范利介绍说,“各类养老服务人员基本上是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差距大,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局限于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

 

“老年医学最大的特点,是老年人随增龄在各个器官逐渐衰老的基础上形成共病,即多种疾病存在于一体、多种症状表现于一身、多种药物服用于一人、多种器官同时受累。为这样的老年人群服务,必须要有全科医学护理知识,必须要有全人管理理念,才能做到触类旁通、辨证施治、去伪存真、诊治精准。才能使医养结合落地。”范利是著名的老年心脏病学专家,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比如一个多病的老年人心脏病急发,医生在治疗时如何兼顾他的呼吸、肾脏、消化以及代谢等疾病?不能治了这个病引发其他病加重、吃了这个药导致其他药副作用发生。不仅大医院的医生要有这个能力,基层医生也要对老年人常见病症有一个起码的判断,诊治处理要正确。”据统计,我国老年人中约76.5%存在一体多病,80岁以上共病率(共病是指2种或者2种以上慢性病共存于同一人身上)更是高达80%。同时,80岁以上高龄老人也正在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这将对医养结合形成更严峻的挑战。

 

“专业人才培养很关键,目前老年医疗照护人员极其匮乏,要有独立的培养体系,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社会需求培养不同层次的医护人员。”范利说。不久前,成都医学院被批准设立护理专业,培养中专护理人才。“现在国家正在推进的分级诊疗,需要这一层级的专业人才,而不仅仅是硕士、博士。”范利将会带领学会的专家队伍全力支持成都医学院,打造一个培养专业老年照护人才的基地。

 

范利认为,要努力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主,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辅的社会化医养结合服务队伍,为医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她建议,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充分发挥开放大学作用,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医养结合学历教育。同时,养老机构要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重点培养和引进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具有执业或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并执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相同的执业资格、注册考核政策。

 

探索医养结合进社区进机构模式

 

2015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9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到2017年要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

 

“国家政策给予了足够重视,社会组织应该做一些落地的事情。我们做了两个试点对我国医养结合的主要模式进行了尝试。”范利说。

 

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娄底镇东许营村是首家“互联网+医养结合”示范村,也是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对医养结合进社区的探索。

 

“村民家中安装了可视对讲终端,跟村里医院进行连接,随时应对各种紧急情况。村民的电子健康档案还与医院的医疗信息、健康体检和管理信息融为了一体,并与解放军总医院远程会诊相连,实现村医院病人由大医院专家在线诊断。”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陈运奇介绍,东许营村建立了一个小型医院、一个小型养老院和一个以全体村民为服务对象的健康管理中心,通过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实现了三个单位的工作流程数字化,实现了高度集成的智能化健康管理,保证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智慧医疗、智能养老。

 

四川青城国际颐养中心是医养结合进机构的试点。范利介绍,这一机构很好地把我国优质的自然环境和医疗资源利用起来,实现候鸟式的养生养老和医养结合。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帮助他们引进了现代远程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同时也承担了护理人员的专业培养工作,目前已形成良性互动。

 

通过深入参与两个医养结合试点的工作,陈运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老年人有病时,就应该尽快去医院,这时候只有医没有养。如果只是慢病状态,就需要养了。”

 

陈运奇说:“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结合,主要解决的是方便老年人看病的问题,但这不是医养结合的根本。医养结合的根本,一是学术上的结合,二是服务模式上的结合。医养结合的学术水平,应该在养老机构体现出来,其重点应该是治慢病、治未病、抗衰老方面,把这些方面作为养老机构的主业,必将带来医养服务模式的创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