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6-2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牛汝极常委代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重点提案调研组发言:大力推动电商扶贫工程

 

6月中旬,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就《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重点提案赴湖北、新疆开展督办调研。我们深刻感受到,农村电商日益成为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电商扶贫已成为“十三五”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为更好地推动电商扶贫工程,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把电商扶贫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联系机制。成立地方电商协会。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引导基础设施投资向电信、交通、物流等短板倾斜。实行财政贴息,带动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电商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扶上马、送一程”。

 

二、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有关部委延长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期限,扩大试点范围,力争用三年时间对国家级贫困县实现全覆盖。推动每个示范县发展一个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促进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与电商交易平台对接,并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产品上网、贫困户就业增收。

 

三、发挥产业升值作用。加快进度,加大投入,健全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食品安全、产品包装标准,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推动电子商务相关立法,明确生产企业、电商企业、电商平台对于产品质量应承担的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打通产业链,对农业产业进行深度改造,提高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服务水平。

 

四、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政府帮助建立专业的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组织动员电商企业,开展平台使用、经营策略和技巧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引入并留住一批电商专业人才;鼓励返乡打工人员、大学生村官等参加培训,成为带头致富“新农人”。

 

■邵琪伟常委代表全国政协特邀常委视察团发言:积极发挥旅游产业扶贫的作用

 

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产业扶贫具有巨大市场优势、综合的带动作用和强劲的造血功能。但目前,各地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二是国内外知名度高、市场吸引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旅游产品还很少;三是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仍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发展,旅游收益亟待提高。为此,建议:

 

一、因地制宜,制定好旅游扶贫专项规划。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生产、生活、生态特点,发展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旅游业态。加强区域协调联动,打造一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精品旅游组团和旅游线路。设计好旅游扶贫路径,确保旅游扶贫收益精准落到贫困户头上。

 

二、加大力度,切实改善旅游扶贫地区基础设施。在一定时间内,集中解决农村公路、停车场、厕所改造等突出问题,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下、游得畅”。

 

三、注重增收,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和纪念品。进一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出有创意、有特色、有层次、吸引力强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真正延伸旅游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强化宣传,提高旅游扶贫地区知名度。应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公益宣传推广力度。在宣传内容上,提高对旅游扶贫公益事业的认识;在宣传范围上,既要建立稳定游客流,也要努力提升国际知名度,吸引海外游客;在宣传渠道上,既要运用好传统平面媒体,又要通过发挥新媒体作用。

 

五、加强培训,建立起专业化旅游人才队伍。重视培养有较强规划、设计、管理能力的县乡旅游主管干部、旅游扶贫村村官、乡村旅游带头人,增强旅游扶贫持续发展动力。分级分类开展导游、讲解员等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切实满足市场需求,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姜建初常委代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发言:切实加强监督 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应通过加强监督来保障扶贫政策和资金真正惠及贫困群众,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检察机关、人民政协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切实维护贫困群众合法权益。

 

当前,扶贫领域存在一定的职务犯罪问题。通过调研发现,这些职务犯罪导致扶贫资金无法真正惠及贫困群众,且呈现突出特点:一是“蝇贪”、“蚁贪”问题突出;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三是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四是农村基层组织干部法治素养普遍不高。为此,建议:

 

一、涉及扶贫领域的各监督部门应充分履职,责任落实到位。纪委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督办查办工作。财政部门要明确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审计部门要加强扶贫资金审查。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体参与监督和推动专项工作机制。

 

二、加强纪检、财政、审计、扶贫和司法机关的沟通协作,形成监督体系。纪检监察可与财政、审计等部门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和各类专项行动,结合各自职能,对落实相关扶贫项目的单位以及各级地方的资金拨付、资金流向、项目落实等进行监督。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网络舆情监控以及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开展“大数据”监督,开辟精准监督方式。

 

三、建立各类监督同检察监督的对接机制。扶贫领域监督工作的最终环节是司法监督,要着力构建扶贫部门、基层各级同检察机关的有效对接机制,加强检察机关与扶贫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健全线索快速移送和案件查办协作配合机制,健全检察机关与审判、公安、审计等机关信息共享、案件协查和监督配合工作机制。

 

■姚爱兴常委代表民进中央发言: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贫困村“造血”能力

 

民进中央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缺乏是一个十分突出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贫困村多为集体经济空壳村,无资金、无资产、无资源,有些甚至是零收入。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有些村组织运转基本靠“补”,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靠“要”,公益事业基本靠“捐”。为此,建议: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精准脱贫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村看村,户看户,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要把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扶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紧密结合,形成“基层组织建设引领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助力基层组织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政策集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一是整合现有资源,对拥有集体耕地、林场、荒地、水面等资源的村,通过土地流转、改造提升、集约化经营等方式获得收入;二是盘活资产,对闲置办公用房、校舍、农房等资产,通过依法改造、资产重组、回购租赁等方式获得收入;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对位于城镇周边、靠近产业园或农业产业集中的村,通过土地入股、联合开发、发展物业服务等方式获得收入;四是兴办乡村旅游,对具有民俗文化、山水风光、红色文化和历史人文资源的村,通过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等方式获得收入;五是对无集体资产资源、自然条件恶劣的村,通过政府扶持易地生态移民、发展村级光伏电站等获得收入。

 

三、加强技术集成,用大数据和农业科技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技术保障。要尽快建立全国联网的涉农信息平台,对主要农产品的种养规模、产销信息实时联网和分析,发布市场动态和风险预警。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在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特派员等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卢志强常委代表全国工商联发言:发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效用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工商联的一项任务。全国工商联与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4月份联合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了解到,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发现一些问题:各类扶贫资源没有形成合力,有的地方没有把“万企帮万村”纳入党委、政府统一扶贫行动中;有的地方未能有效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和企业捐赠资金;鼓励支持企业参与行动的措施少,缺乏相关激励机制;金融对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小,企业扶贫能力和预期受制约。为此,建议:

 

一、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把“万企帮万村”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精准脱贫整体规划中统筹考虑,使各类各项扶贫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二、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积极性。把引导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作为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推动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政策细则早日出台落地,使参与企业享受到政策,增强政策获得感。

 

三、突出产业扶贫,切实提高精准脱贫成效。鼓励中小微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探索村集体、家庭入股方式,建立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和家庭的利益联结和运行机制。政府要做好企业同贫困村的精准对接。企业要对扶贫项目进行详细摸底,因户因人科学选择帮扶措施,实现企业和贫困户的精准有效对接。

 

四、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切实改变贫困地区人民精神面貌。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精准扶贫,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加大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投入,支持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动技术培训基地,实现农民技能脱贫。引导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理念,从根本上使其脱贫。

 

■刘慕仁常委发言:做好精准识别 夯实脱贫基础

 

从广西的实践来看,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一是识别指导思想精准,二是识别标准精准,三是识别方法精准。广西历时4个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精准识别工作为精准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关键是要用好这一成果,切实解决“扶持谁、谁扶持、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为此,建议: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实现全国扶贫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检验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指标体系和操作办法,明确贫困县、贫困村退出标准,实行动态管理,做到脱贫则出、返贫则进、进出有据。进一步完善扶贫监测统计机制,确保统计数据能客观、真实反映脱贫攻坚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二、明确精准脱贫的具体标准和认定办法。中央提出了“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这是方向性的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提出形象化、具体化的指标体系,如广西提出了“八有一超”的脱贫标准。“八有”指有稳固住房、有饮用水、有电用、有路通自然村、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电视看、有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一超”指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脱贫的认定由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户户主一起进行“双认定”,由第三方开展独立评估,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具体脱贫指标体系进行审计、督查。

 

■李冬玉常委发言:“一个产业链,脱贫一千万”

 

陕西渭北旱塬粮食生产条件差,“面朝黄土背朝天,十年九旱闹饥荒”是上世纪80年代前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基本形成了“小苹果,大产业”“一个产业链,脱贫一千万”的脱贫致富格局。截至目前,全省苹果种植面积1042万亩,是全球苹果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年产量1037万吨,占全国近1/3、世界1/7;浓缩果汁出口量占全国1/2、世界1/3。

 

依靠产业脱贫致富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共识。全省建成44个苹果生产基地县,其中老区县25个,全产业链从业人员逾千万,创出了“一户一亩苹果园,不愁脱贫过好年”的经验。

 

陕西产业扶贫实践带来深刻启示:一是选择产业必须“精准”,尊重自然规律;二是做大产业必须依靠科技,提高农民技能;三是巩固产业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四是延长产业链必须不断创新,拓展市场营销。

 

发展特色产业脱贫,需要各级各部门精准聚焦、靶向发力,突出重点、倾力支持。为此,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行水电路库网协调推进,着力破解产业园区配套设施滞后等瓶颈。加快水源、道路通达和数字网络建设。

 

二、加大特色产业转型技术支撑力度。全面推行标准化和循环绿色生产;加快优质品种选育和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加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建设。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提高财政扶贫能力,积极开发支农金融产品,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农产品自然灾害保险、特色产业发展担保基金重要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支持建设特色产业园区。赋予园区更多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如以延安洛川为依托,建立国家级现代苹果产业科技示范区,打造“园区+基地+科研+贮藏+物流+销售+加工”的全产业链新格局。

 

■许家印常委发言:民营企业在脱贫攻坚中可大有作为

 

全国政协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在俞正声主席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下,恒大集团于去年12月1日开始结对帮扶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计划三年无偿投入30亿元,通过一揽子综合措施,到2018年底实现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半年来,我们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形成了几点认识:

 

一、因地制宜产业扶贫。我们计划无偿投入9亿元,三年建设1000个以合作社形式运营的农牧业产业基地,并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进驻大方,帮助10万贫困人口就地脱贫。目前,已建成75个产业基地,引进26家上下游龙头企业。同时,设立“恒大大方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基金”,专项为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

 

二、依托产业易地搬迁扶贫。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我们计划无偿投入7亿元,建设50个带产业依托的新农村,易地搬迁2万名贫困群众。首批10个新农村和1处民族风情小镇已全面开工建设,今年年底可易地搬迁6000人。

 

三、吸纳就业扶贫。我们计划三年吸纳3万人到恒大集团及战略合作企业就业。目前已完成11期8000人的技能培训,吸纳就业5608人,直接实现近2万人脱贫。

 

四、发展教育扶贫。我们目前已开工建设11所小学、13所幼儿园、1所完全中学和1所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并设立了“恒大大方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家庭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

 

五、鼓励创业扶贫。我们捐赠3亿元设立了“恒大大方贫困家庭创业基金”,计划三年内分期分批,以鼓励的方式直接奖励给创业户,帮助3万人脱贫致富。

 

六、支持慈善公益事业。我们无偿投入3亿元,已开工建设1所慈善医院、1所养老院、1所儿童福利院。捐赠2亿元,设立了“恒大大方慈善基金”。另外,为14140名特困人群每人购买一份固定收益的商业保险。同时,恒大集团员工帮扶全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孤儿4993人。

 

■牛汝极常委代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重点提案调研组发言:大力推动电商扶贫工程

 

6月中旬,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就《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重点提案赴湖北、新疆开展督办调研。我们深刻感受到,农村电商日益成为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电商扶贫已成为“十三五”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为更好地推动电商扶贫工程,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把电商扶贫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联系机制。成立地方电商协会。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引导基础设施投资向电信、交通、物流等短板倾斜。实行财政贴息,带动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电商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扶上马、送一程”。

 

二、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有关部委延长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期限,扩大试点范围,力争用三年时间对国家级贫困县实现全覆盖。推动每个示范县发展一个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促进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与电商交易平台对接,并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产品上网、贫困户就业增收。

 

三、发挥产业升值作用。加快进度,加大投入,健全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食品安全、产品包装标准,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推动电子商务相关立法,明确生产企业、电商企业、电商平台对于产品质量应承担的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打通产业链,对农业产业进行深度改造,提高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服务水平。

 

四、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政府帮助建立专业的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组织动员电商企业,开展平台使用、经营策略和技巧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引入并留住一批电商专业人才;鼓励返乡打工人员、大学生村官等参加培训,成为带头致富“新农人”。

 

■邵琪伟常委代表全国政协特邀常委视察团发言:积极发挥旅游产业扶贫的作用

 

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产业扶贫具有巨大市场优势、综合的带动作用和强劲的造血功能。但目前,各地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二是国内外知名度高、市场吸引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旅游产品还很少;三是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仍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发展,旅游收益亟待提高。为此,建议:

 

一、因地制宜,制定好旅游扶贫专项规划。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生产、生活、生态特点,发展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旅游业态。加强区域协调联动,打造一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精品旅游组团和旅游线路。设计好旅游扶贫路径,确保旅游扶贫收益精准落到贫困户头上。

 

二、加大力度,切实改善旅游扶贫地区基础设施。在一定时间内,集中解决农村公路、停车场、厕所改造等突出问题,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下、游得畅”。

 

三、注重增收,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和纪念品。进一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出有创意、有特色、有层次、吸引力强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真正延伸旅游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强化宣传,提高旅游扶贫地区知名度。应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公益宣传推广力度。在宣传内容上,提高对旅游扶贫公益事业的认识;在宣传范围上,既要建立稳定游客流,也要努力提升国际知名度,吸引海外游客;在宣传渠道上,既要运用好传统平面媒体,又要通过发挥新媒体作用。

 

五、加强培训,建立起专业化旅游人才队伍。重视培养有较强规划、设计、管理能力的县乡旅游主管干部、旅游扶贫村村官、乡村旅游带头人,增强旅游扶贫持续发展动力。分级分类开展导游、讲解员等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切实满足市场需求,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姜建初常委代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发言:切实加强监督 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应通过加强监督来保障扶贫政策和资金真正惠及贫困群众,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检察机关、人民政协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切实维护贫困群众合法权益。

 

当前,扶贫领域存在一定的职务犯罪问题。通过调研发现,这些职务犯罪导致扶贫资金无法真正惠及贫困群众,且呈现突出特点:一是“蝇贪”、“蚁贪”问题突出;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三是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四是农村基层组织干部法治素养普遍不高。为此,建议:

 

一、涉及扶贫领域的各监督部门应充分履职,责任落实到位。纪委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督办查办工作。财政部门要明确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审计部门要加强扶贫资金审查。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体参与监督和推动专项工作机制。

 

二、加强纪检、财政、审计、扶贫和司法机关的沟通协作,形成监督体系。纪检监察可与财政、审计等部门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和各类专项行动,结合各自职能,对落实相关扶贫项目的单位以及各级地方的资金拨付、资金流向、项目落实等进行监督。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网络舆情监控以及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开展“大数据”监督,开辟精准监督方式。

 

三、建立各类监督同检察监督的对接机制。扶贫领域监督工作的最终环节是司法监督,要着力构建扶贫部门、基层各级同检察机关的有效对接机制,加强检察机关与扶贫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健全线索快速移送和案件查办协作配合机制,健全检察机关与审判、公安、审计等机关信息共享、案件协查和监督配合工作机制。

 

■姚爱兴常委代表民进中央发言: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贫困村“造血”能力

 

民进中央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缺乏是一个十分突出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贫困村多为集体经济空壳村,无资金、无资产、无资源,有些甚至是零收入。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有些村组织运转基本靠“补”,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靠“要”,公益事业基本靠“捐”。为此,建议: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精准脱贫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村看村,户看户,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要把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扶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紧密结合,形成“基层组织建设引领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助力基层组织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政策集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一是整合现有资源,对拥有集体耕地、林场、荒地、水面等资源的村,通过土地流转、改造提升、集约化经营等方式获得收入;二是盘活资产,对闲置办公用房、校舍、农房等资产,通过依法改造、资产重组、回购租赁等方式获得收入;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对位于城镇周边、靠近产业园或农业产业集中的村,通过土地入股、联合开发、发展物业服务等方式获得收入;四是兴办乡村旅游,对具有民俗文化、山水风光、红色文化和历史人文资源的村,通过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等方式获得收入;五是对无集体资产资源、自然条件恶劣的村,通过政府扶持易地生态移民、发展村级光伏电站等获得收入。

 

三、加强技术集成,用大数据和农业科技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技术保障。要尽快建立全国联网的涉农信息平台,对主要农产品的种养规模、产销信息实时联网和分析,发布市场动态和风险预警。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在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特派员等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卢志强常委代表全国工商联发言:发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效用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工商联的一项任务。全国工商联与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4月份联合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了解到,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发现一些问题:各类扶贫资源没有形成合力,有的地方没有把“万企帮万村”纳入党委、政府统一扶贫行动中;有的地方未能有效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和企业捐赠资金;鼓励支持企业参与行动的措施少,缺乏相关激励机制;金融对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小,企业扶贫能力和预期受制约。为此,建议:

 

一、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把“万企帮万村”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精准脱贫整体规划中统筹考虑,使各类各项扶贫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二、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积极性。把引导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作为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推动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政策细则早日出台落地,使参与企业享受到政策,增强政策获得感。

 

三、突出产业扶贫,切实提高精准脱贫成效。鼓励中小微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探索村集体、家庭入股方式,建立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和家庭的利益联结和运行机制。政府要做好企业同贫困村的精准对接。企业要对扶贫项目进行详细摸底,因户因人科学选择帮扶措施,实现企业和贫困户的精准有效对接。

 

四、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切实改变贫困地区人民精神面貌。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精准扶贫,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加大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投入,支持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动技术培训基地,实现农民技能脱贫。引导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理念,从根本上使其脱贫。

 

■刘慕仁常委发言:做好精准识别 夯实脱贫基础

 

从广西的实践来看,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一是识别指导思想精准,二是识别标准精准,三是识别方法精准。广西历时4个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精准识别工作为精准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关键是要用好这一成果,切实解决“扶持谁、谁扶持、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为此,建议: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实现全国扶贫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检验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指标体系和操作办法,明确贫困县、贫困村退出标准,实行动态管理,做到脱贫则出、返贫则进、进出有据。进一步完善扶贫监测统计机制,确保统计数据能客观、真实反映脱贫攻坚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二、明确精准脱贫的具体标准和认定办法。中央提出了“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这是方向性的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提出形象化、具体化的指标体系,如广西提出了“八有一超”的脱贫标准。“八有”指有稳固住房、有饮用水、有电用、有路通自然村、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电视看、有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一超”指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脱贫的认定由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户户主一起进行“双认定”,由第三方开展独立评估,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具体脱贫指标体系进行审计、督查。

 

■李冬玉常委发言:“一个产业链,脱贫一千万”

 

陕西渭北旱塬粮食生产条件差,“面朝黄土背朝天,十年九旱闹饥荒”是上世纪80年代前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基本形成了“小苹果,大产业”“一个产业链,脱贫一千万”的脱贫致富格局。截至目前,全省苹果种植面积1042万亩,是全球苹果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年产量1037万吨,占全国近1/3、世界1/7;浓缩果汁出口量占全国1/2、世界1/3。

 

依靠产业脱贫致富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共识。全省建成44个苹果生产基地县,其中老区县25个,全产业链从业人员逾千万,创出了“一户一亩苹果园,不愁脱贫过好年”的经验。

 

陕西产业扶贫实践带来深刻启示:一是选择产业必须“精准”,尊重自然规律;二是做大产业必须依靠科技,提高农民技能;三是巩固产业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四是延长产业链必须不断创新,拓展市场营销。

 

发展特色产业脱贫,需要各级各部门精准聚焦、靶向发力,突出重点、倾力支持。为此,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行水电路库网协调推进,着力破解产业园区配套设施滞后等瓶颈。加快水源、道路通达和数字网络建设。

 

二、加大特色产业转型技术支撑力度。全面推行标准化和循环绿色生产;加快优质品种选育和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加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建设。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提高财政扶贫能力,积极开发支农金融产品,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农产品自然灾害保险、特色产业发展担保基金重要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支持建设特色产业园区。赋予园区更多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如以延安洛川为依托,建立国家级现代苹果产业科技示范区,打造“园区+基地+科研+贮藏+物流+销售+加工”的全产业链新格局。

 

■许家印常委发言:民营企业在脱贫攻坚中可大有作为

 

全国政协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在俞正声主席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下,恒大集团于去年12月1日开始结对帮扶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计划三年无偿投入30亿元,通过一揽子综合措施,到2018年底实现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半年来,我们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形成了几点认识:

 

一、因地制宜产业扶贫。我们计划无偿投入9亿元,三年建设1000个以合作社形式运营的农牧业产业基地,并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进驻大方,帮助10万贫困人口就地脱贫。目前,已建成75个产业基地,引进26家上下游龙头企业。同时,设立“恒大大方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基金”,专项为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

 

二、依托产业易地搬迁扶贫。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我们计划无偿投入7亿元,建设50个带产业依托的新农村,易地搬迁2万名贫困群众。首批10个新农村和1处民族风情小镇已全面开工建设,今年年底可易地搬迁6000人。

 

三、吸纳就业扶贫。我们计划三年吸纳3万人到恒大集团及战略合作企业就业。目前已完成11期8000人的技能培训,吸纳就业5608人,直接实现近2万人脱贫。

 

四、发展教育扶贫。我们目前已开工建设11所小学、13所幼儿园、1所完全中学和1所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并设立了“恒大大方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家庭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

 

五、鼓励创业扶贫。我们捐赠3亿元设立了“恒大大方贫困家庭创业基金”,计划三年内分期分批,以鼓励的方式直接奖励给创业户,帮助3万人脱贫致富。

 

六、支持慈善公益事业。我们无偿投入3亿元,已开工建设1所慈善医院、1所养老院、1所儿童福利院。捐赠2亿元,设立了“恒大大方慈善基金”。另外,为14140名特困人群每人购买一份固定收益的商业保险。同时,恒大集团员工帮扶全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孤儿4993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