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梦之旅
——全国政协委员谢晓尧的科教和参政生涯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6-0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做科研,没有冒险精神很难有突破。已过花甲的谢晓尧,从来都不缺冒险精神。2013年12月16日晚上11点,谢晓尧随科考团抵达南极长城站。这是谢晓尧第一次登上南极科考,也是贵州的第一次。

 

有人说,人生需要一点冒险精神,挑战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于是,61岁的时候,他成为中国第三十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年纪最大的一位队员。

 

他说,在南极的每一天都是冒险,50个辛苦并快乐的科考日,将成为一生中永远珍藏的记忆。

 

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贵州省委主委,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谢晓尧。

 

以刻苦之心追逐科研之梦

 

1979年,27岁的谢晓尧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到当时的贵州工学院任教。在贵州工学院,谢晓尧遇见了通往科学道路上的引路人:费初、许克明、傅家祥等老前辈,他们指引着谢晓尧走上了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之路。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信息技术正处于更新起步阶段。1999年4月,谢晓尧作为贵州工学院控制技术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带着研究所7名工作人员被公派到美国PChouse公司学习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面对美国PChouse公司的挽留,他婉言拒绝,带领团队全部人员和设备回到贵州。

 

回想起30多年前参与的第一个科研项目,谢晓尧仍记忆犹新。“那是研发‘都匀电厂锅炉闭环控制系统’,就是用微型计算机来控制火电厂锅炉,这在上世纪80年代初非常高端。”谢晓尧回忆,“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单板微机技术刚在国内兴起,设备也缺,什么都要从零开始。为完善技术,我们课题组同志一次次做实验,逢年过节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在电厂做调试,经常一大早进厂房,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才出来。”这种状态持续了3年多,项目终于成功,且受到了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

 

1995年,谢晓尧接到一个任务:用3个月的时间,建立贵州的第一个互联网,实现和国外连接。3个月时间

 

里要学技术、买设备,打通通信线路、申请域名和IP地址,协调各种关系,其中艰辛自不待言。在谢晓尧和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下,1995年10月22日,贵州工学院校园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国际互联网成功连通,贵州省的第一封电子邮件从这里发往美国南加州大学。

 

“当时的网速只有9.6K/S,内容大概是‘我们已经有了互联网,希望今后可以加强联系’。那天恰好是我的生日。我想这应该是我这辈子最好的生日礼物!”谢晓尧说,“当在屏幕上看到美国网站的信息慢慢显现出来时,我心情实在太激动了,感觉一下子和世界没有距离了。”

 

做科研,没有冒险精神很难有突破。已过花甲的谢晓尧,从来都不缺冒险精神。2013年12月16日晚上11点,谢晓尧随科考团抵达南极长城站。这是谢晓尧第一次登上南极科考,也是贵州的第一次。

 

此次科考课题是“南极乔治王岛地区植物光和适应多样性资源调查及大数据采集”,主要目的是为了贵州耐寒植物和抗旱植物的培育。为此,在南极近50天的时间里,谢晓尧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野外采集那里的植物藻类、苔藓和地衣。

 

除了采集标本,南极的环保现状也成了谢晓尧关心的问题。原来,在野外科考的途中,谢晓尧亲眼看到了因吞食人类丢弃的塑料泡沫且无法消化而死亡的贼鸥。种种研究表明,造成南极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是旅游,南极旅游产生了大量污染,如垃圾、噪声、痕迹污染。所以,不管是谢晓尧还是其他到南极的科考队员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到野外工作,见到垃圾,哪怕是指头大小的塑料泡沫,也会拾起来带回站内处理。

 

2014年春节,谢晓尧在长城站度过。近50天的努力,谢晓尧共采集藻类样品130余份、苔藓70余份、地衣80余份,有望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抗旱抗冻植物资源开发提供基因资源。“都是超额完成任务。我们会对这些植物建立基因信息大数据库,投入进一步的研究。”谢晓尧说。

 

不做科研,心里发慌——这是谢晓尧的心声。在谢晓尧的带领下,他的科研团队屡创佳绩:创新建立和开发了数字智能化综合业务信息系统、校园网络系统等,广泛应用于省内各高校和政府部门,极大加速了贵州省信息化与网络化的进程;率先建立了贵州第一个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结束了贵州省在该方面的空白……一个个重量级的科研项目,探索实现了贵州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新经验,为贵州IT产业谱写了新篇章。

 

以感恩之心培育栋梁之才

 

如果单纯地把谢晓尧划到科学家的行列,或许并不准确,因为他还是学生们尊敬喜爱的教授。2007年6月,谢晓尧调任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成了学生们对这位颇有名气的副校长的印象。

 

2013年4月1日,谢晓尧将获得的贵州省最高科技奖奖金100万元全部捐赠给贵州师范大学。随后,经学校党组研究,决定由学校再注入100万元共计200万元,设立“谢晓尧基金”,用于奖励具有创新能力的在读研究生。

 

100万元,对于一位没有副业、一直奋斗在实验室的教授实为一笔不菲的奖金。谢晓尧说,“我经历过修铁路、进工厂、上大学、出国学习,是党和国家、老一辈的科学家,把我培养成一名科技工作者,对此我将永远铭刻在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奖金捐给学校,希望鼓励同学们刻苦学习、坚持科技创新。”

 

在谢晓尧的床头,有他最喜欢的励志书——俞敏洪写的《在痛苦的世界里尽力而为》。他还很喜欢看电视剧《士兵突击》。他说,这本书和这部电视剧里传递“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深深感动着他。

 

谢晓尧身上这股不服输的精神,让他成为了学生们的精神导师。谢晓尧有个学生,来自于陕西,家境贫困,一心想着尽快做出研究成果能得到些物质鼓励,结果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迟迟不能进入角色。这名学生提出了退学申请,在找导师签字时,谢晓尧吃了一惊。虽然谢晓尧理解学生的心情,但他不想就这样让一个年轻人告别学校。于是,谢晓尧每天都找这名学生谈心,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科研故事。在导师的鼓励下,这名学生重拾信心,回到实验室。如今,这名学生已经顺利毕业,在上海一家大型外企工作。

 

这只是谢晓尧与学生相处的一个缩影,更多的时间,谢晓尧像学生们的一个“大朋友”。2010级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单涛在谈到自己恩师时说,“科学家给人的印象一般是比较严肃,不易相处。但谢教授很幽默,平时很喜欢和我们开玩笑。他看到同学们发布有趣的微博时会说,‘你们发的那条微博很有意思,为什么不﹫我?’他还会用微信和我们聊天,探讨学术生活方面的问题。”

 

在学校的“朋友圈”里,谢晓尧的乒乓球技术令人称赞。每年贵州师范大学的校运会上,他都会展现矫健的风姿,并且还会乐滋滋地抱个奖状回来。他也喜欢像个学生一样向文科的老师们请教写作方面的知识。谢晓尧说,现在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接触不同的人和事,有一种强烈的写作冲动,希望把想写的东西表达出来。他以“小遥”的笔名发表了《陪同袁隆平院士在贵州的日子》、《新疆感悟》等文章,文风朴实,以精练的文笔和翔实的数据记录了他对岁月和人生的感悟。

 

即使身兼数职,但只要提到自己的学生,谢晓尧就会滔滔不绝。谢晓尧始终在教学第一线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本专业带出了52名硕士研究生和6名博士研究生。“每年6月毕业季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学生走入社会贡献力量,我的心里都会感到特别自豪。我想,这种感觉只有老师这种职业才能体会到。”谢晓尧乐呵呵地说。

 

现在,谢晓尧还在培养10位博士生、8位硕士生,“他们是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会尽一切努力去培养他们。”谢晓尧接着说,“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我一直在教育战线上工作,我心中的‘中国梦’就是让中国的每一个年轻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

 

以责任之心唱响政协好声音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谢晓尧每年都会带着提案上两会。他提出的“防治大气污染,应大力推进完善相关立法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大数据是大产业大机遇大红利”等观点受到关注。他还积极为贵州大数据的发展鼓与呼,争取获得中央和国家部委的更大支持。

 

谢晓尧在担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贵州省委主委等职务后深感使命重大。他常说:“我一直在科技教育战线工作,担任政协、党派的职务后岗位转换跨度很大,要适应新角色的要求就要认真学习,尽快使自己从外行变成内行,由专业科技教育人员转变为政协、党派工作者。”谢晓尧认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认真。

 

“海外联络工作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在谢晓尧的呼吁下,2013年9月,致公党贵州省委首次实现组团出访任务。由谢晓尧作为团长率贵州侨务工作小组一行7人赴美国、加拿大考察。考察期间,促成了加拿大绿宝生物制药集团美大区营销副总裁提出在贵州建立加拿大生物科技健康养老示范产业基地,加拿大麦科文大学亚太研究院赴贵州磋商高校合作事宜。2015年12月,他又率团赴俄罗斯、蒙古进行经济、教育、人文交流,宣传推介贵州大数据发展战略。

 

不仅如此,谢晓尧还将自己的一腔忠诚倾注于多党合作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他倡导在致公党贵州省委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制度,要求领导班子成员都要联系一到两个基层支部,把致公党贵州省委建成广大党员信赖的“党员之家”;他发挥专业特长,参与完成了致公党贵州省委网站和微信订阅号的建设,党员们通过网站、微信及时了解到致公党贵州省委最新工作信息。在他的带动下,各级组织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利用QQ群、微信群等建立在线交流平台。2015年,谢晓尧发起成立了致公党贵州省艺术团,给热爱文艺的致公党员搭建了一个既能学习、提升文艺素养,又能展示才华的平台。

 

在谢晓尧的指导下,致公党贵州省委不断唱响参政议政的“好声音”:先后有77条信息被全国政协、贵州省政协等有关单位采用;15件提案分别被评为贵州省政协主席会议督办提案、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督办提案、贵州省政府领导领衔督办提案,14份调研报告被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评为优秀调研报告。其中,《我省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建议》、《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光电产业发展的建议》专报先后得到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省长孙志刚的重要批示;促成《贵州省关于促进光电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出台。

 

谢晓尧在贵州省政协分管港澳台侨委工作。30多名港澳委员里,非黔籍的委员有很多,他们不是在贵州土生土长,对贵州各方面情况不太了解。为了使港澳委员更加了解贵州,谢晓尧带领港澳委员开展3次视察,实地走访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铜仁市的10多个县,使委员们亲身感受到了贵州省的发展变化;他还组织港澳委员赴广东、广西、福建、云南4省区进行了3次考察,通过考察活动,住港澳的省政协委员们进一步增进了对内地的了解,坚定了热爱祖国和参与祖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谢晓尧的真诚,赢得了大家的肯定与赞同。

 

悠悠中国梦,拳拳中国心。这就是谢晓尧———一位严谨认真的科学家,一位无私大爱的人民教师,一位履职尽责的全国政协委员。不管哪种角色,谢晓尧始终不变的是一颗中国心,他也将继续怀着感恩之心,报国之情,去征服一座座科研高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栋梁,奉献无悔人生。

 

谢晓尧简介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贵州省委主委,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第三十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年纪最大的成员。2009年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度获得“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