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政协委员献策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6-0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编者按

 

长江经济带是关系子孙祸福的一条生态屏障带。我国40%的可利用淡水资源在长江流域,是4亿人的饮用水来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有6个省属于粮食主产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水稻产量占全国的65%,湿地面积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对中华民族历史命运高度负责的英明抉择。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也面对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与风险。如何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更好地保护好母亲河,实现永续发展,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今天,我们编发一组各民主党派中央及全国政协委员围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建言献策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敬请关注!

 

■民建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但在这片面积不足全国20%的土地上,分布着全国30%的石化产业、40%的水泥产业,以及武钢、宝钢、攀钢等钢铁基地,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承载力已然接近上限。目前,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更为严峻。

 

当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任务艰巨。二是有的地区生态环保积极性不高。三是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压力大。四是长江航道危化品运输风险隐患高。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为此建议:

 

把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

 

改革长江生态环保体制。将长江作为生态环保体制创新试点,整合资源,建立跨区域流域环境执法合作机制和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水污染联防联控物联网,建立生态保护应急机制,形成跨行政区河流污染等生态灾难事件的联防联控。依法开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划环评,以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统筹各方面开发建设决策,实现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长期以来,水电工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河流生态环境治理却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建议设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由流域内主要水电企业牵头,长江开发利用的水电、航运、旅游等行业企业参与,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按市场化模式运作,筹措资金用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利用。建立以省界断面水质为标准的赔偿制度和补偿制度。加强对三江源地区的补偿,确保源头水的安全。

 

建立统一完善的水系规划。实施江湖连通工程,修复湖泊自然水文节律。根据生态修复目标,评估泛滥平原湖泊的江湖水文连通需求和水位波动需求。综合考虑供水、防洪、灌溉等方面的需要,建立拦湖闸的多目标水文调度机制,构建多塘多渠的水文调蓄系统,以涵养雨水调控长江水系,保证水生植物正常生长。适时开闸,春夏季恢复江湖洄游鱼类幼鱼的入湖通道,秋冬季恢复成鱼入江的通道,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

 

加大对长江危化品生产和运输的监管力度。建立长江海事局牵头,地方政府主导,协调工商、公安、港务、船检、安检、消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危化品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危化品全过程监管和安全风险防范。进一步提高长江危化品运输准入门槛,鼓励中小型危化品运输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研究沿长江干流北岸建设铁路货运专线,配合沪渝高速公路和管道运输网络,实现长江经济带物流“宜水则水、宜铁则铁、宜公则公”,保障长江干流的生态质量。

 

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一江清水永续利用提供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鼓励和引导各行业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放在首位,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工业生产要彻底抛弃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进行持续、切实的节能减排。对农业面源污染等农业生产领域的突出问题加大防治力度,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产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构建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生态链,加强对绿色循环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

 

■九三学社中央:共抓大保护修复母亲河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她滋润泽被着华夏儿女,其生态功能难以估量,无可替代。2015年,九三学社开展了《长江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全流域生态环境影响》调研。调研显示,随着众多工程投入运行和多方面因素影响,长江流域整体生态环境已出现不容忽视的负面趋势性变化,主要表现在:水量减少、形态转变、环境容量降低、水生生物种群和数量减少等方面。

 

长江的健康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然而现在,母亲河已经不堪重负,一些问题已然严峻,更多隐患尚未完全显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对中华民族历史命运高度负责的英明抉择,我们坚决拥护!

 

为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保护好母亲河,我们建议:

 

彻底转变发展观念。在“十三五”期间,各级党政领导必须坚决摒弃“以用为主”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保护为本的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充分认识长江的最大效益是生态效益,生态保护第一、不得损害生态是今后一切涉及长江事务的铁律和红线。各级政府必须把生态保护和修复置于中心位置,任何为了局部利益危害长江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应停止。

 

强化流域综合管理。重构长江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并赋予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有关地方的流域综合管理责权。相关政府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要彻底与工程咨询、设计以及建设等经营性活动脱钩,主要履行流域规划、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公共职能。调整完善《长江流域规划》,把生态建设置于首位,并在“十三五”规划中加强衔接。完善联合调度与协调机制,对大中型水库实施国家统一调度,降低对中下游径流过程影响。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处理水库泥沙淤积,修复下游河流基本泥沙通量。加强中下游河道维护、落实分蓄洪区建设。

 

健全责任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快推进长江管理和保护立法,协调资源开发、流域保护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明确部门、地方、企业等攸关方的权责。在国家加大投入的同时,改革水电直接利益分配机制,将水利水电工程收益大部分用于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整合建立公益性的国家河流资源环境监测和信息机构,加强相关检测和评估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重庆市委副主委王济光:走好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绿色发展之路

 

由于长江上中下游区位板块发展重心各异,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落差,因而利益协调基础薄弱,部门管理难度较大。要做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必须注重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重视区域协作与产业分工相平衡,推动生态补偿与环保联动相促进,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正向协同机制。

 

为此建议:

 

第一,突出利益关系协同,加快构建多元、分层、一体化的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机制。一是要建立宏观层级上的部门协调机制,统筹研究解决长江流域总体规划、重大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二是要建立上中下游各省级政府之间的经常性对话机制,形成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区域政策协同。三是要提升沿江城市群之间相互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推进全流域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

 

第二,强化交通物流协同,以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目标,制定跨区域的交通专项规划。尽快启动长江二级航道整治,增强沿江港口的集疏运能力和口岸吞吐能力;增强开放口岸对内陆腹地的辐射、服务和带动能力;加快形成成渝城市群连接长株潭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快速铁路大通道,提升沿江城市群与腹地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能力。

 

第三,注重绿色产业协同,加强对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一是要加强上中游地区承接地产业布局的科学规划。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标准,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对上中游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定位要加强重点指导和适度调控,防止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二是要适时出台引导长江经济带产业西向梯度转移的差异化政策,支持上中游地区承接下游地区的产业转移,建立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专项资金,发挥产业链的核心引领作用。

 

第四,厚植开放平台协同,以“开放就是改革”的理念构建涵盖金融、产业、交通、科技、环保等领域的平台体系。可以筹划设立以沿江11省区市为主体的股份制“长江生态发展银行”,有效解决产业梯度转移和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李长安:给长江母亲河立个“生日”

 

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调动全民保护长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长江经济带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建议国家尽快设立“长江日”。

 

活动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一、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有关长江的科学知识、长江与中华民族的关系、长江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长江的环境现状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及其长江保护的意义等。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让生态道德成为社会公德,让生态文化成为大众主流文化。

 

二、环保公益行动:动员流域沿江广大群众参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如组织沿江群众到江边进行垃圾清理,开展河、湖清淤活动等;“长江日”当天,禁止一切向长江及其支流排污等等。开展“长江日”环保公益活动,一方面是将“长江日”落实到保护长江环境的实际行动中;更重要的是对沿江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一次自我教育,提高保护长江环境的意识。

 

三、执法和法制教育活动:组织法制部门、环保部门、水利部门、林业部门、土地管理部门等,开展声势浩大的长江环境执法大检查活动和环保法制宣传。通报年度重大环境事件,曝光和处理年度环保违法和违规行为。

 

四、保护母亲河表彰活动:利用“长江日”开展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表彰活动,如对保护长江作出贡献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等,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投入长江保护,自觉践行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

 

五、长江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发布:在每年的“长江日”发布《长江生态环境现状年度报告书》,让全社会知晓“母亲河的健康状况”。

 

六、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发布:利用“长江日”进行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长江环境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各种绿色产品等的信息发布,以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推动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

 

时间选择上建议将“长江日”设在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理由有三:此时一般是长江汛期后的水位回落期,大量垃圾沉积在沿江岸坡上;汛期形成的大量坡地侵蚀冲沟、崩岸等,可通过“长江日”活动进行整治和修复;10月上中旬长江流域秋高气爽,便于户外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监督委员会副主任陈清华:加快建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负面清单

 

总体来说,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之大、措施之实、进展之快前所未有。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加上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中上游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长江流域仍然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

 

下面就加快建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负面清单提几点建议:

 

一、建立国家长江流域水资源环境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要负责长江全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和协调、监管、治理,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每年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环境,特别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负面清单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和评估,组织开展记者行和长江沿岸环境污染隐患排查、制定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规划等。委员会当务之急,一是加快制定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负面清单。二是紧扣“十三五”规划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产业布局一体化。三是推动边界区域省市县开展环保合作。

 

二、制定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负面清单。参考上海自贸区做法,由环保部牵头其他部委参加共同制定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特别管理措施,即制定负面清单,明确禁区,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格管控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红线。一是对长江上游及其支流和长江流域生态脆弱区等实行区域限批,并提高项目环境准入条件。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严格控制入江排污控制量。二是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不仅要有总量控制指标,而且对各支流、江河交界段面也应有控制性目标和措施。三是对长江经济带涉及的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方面,中央相关部委要制定全流域分区、分类、分级的生态环境保护特别管理措施。

 

三、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绿色是长江流域的底色,生态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保障。在生态环境保护从严从紧的前提下,必须依托长江水道,统筹岸上水上,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强化长江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一是组建长江经济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补偿税制度。三是以法治方式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环境公益诉讼,积极探索和推广环境资源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三审合一”归口审理工作模式。

 

两部委就加强长江黄金水道污染防治印发意见

 

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于2016年2月印发《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最多、经济活动强度最大的流域,也是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流域之一。当前长江干流总体水质较好,但部分支流污染严重,涉危涉重企业数量多、布局不合理、污染事故多发频发,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部分河段总磷、氨氮超标,船舶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江湖关系紧张,部分地区生态问题突出。

 

基于此,《意见》明确了污染防控治理的主要目标,提出到2017年,长江经济带水环境质量不降低并力争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涉危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立。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稳定保持在75%以上,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意见》要求,切实加强水环境质量管理,严控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好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工作。2016年6月底前,明确所有控制断面的水质目标,对于不达标地区要制定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通过核发排污许可证确定排污单位排放限值,强化监督检查。

 

在推进沿江产业水循环利用方面,《意见》提出,加大火电、钢铁、造纸、化工、纺织等行业节水改造力度,开展园区废水循环综合利用试点。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30%以上。

 

《意见》强调,要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全面排查沿江工业污染源,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限期治理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依法关闭。2016年底前,完成造纸、制革、电镀、印染、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专项治理任务。

 

根据《意见》,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建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