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如“实”“道”来
——记北京市政协委员郑实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5-1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不论是对待建筑质量管理的态度,所秉持的建筑设计理念,还是履职方向选择、话题述说方式,郑实都在印证何谓“实”。“实”成为他的气质,也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找到了融入世界之“道”。

 

如果说“人如其名”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美好希望,那郑实委员就应该是充分达成这份期待的那类人。职业生涯贯穿始终的理念、履职主题的精心选择、打开话题的讲述方式,无不是一个“实”字。

 

5月10日至11日,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二十五次常委会,主题聚焦“加强城市管理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郑实做了《优化设计管理机制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发言。

 

5月12日,汶川地震8周年。前一天,九三学社市委举办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研讨会上,郑实在谈及建设质量时拿出了他8年前的文章《应重视地震后建筑物评估鉴定工作》一文,这一天,他在微信朋友圈提到震害中的北川中学,回顾一段惨痛记忆,也警醒更多人,关注和正视建筑质量!

 

5月13日,记者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见到郑实。没来得及客套,一个建筑专家就“不经意但迫切露出了真容”。穿过办公桌上几打“恣意摆放”的资料,边说且行,郑实关于建筑质量的一番逻辑严谨的专业普及,首先钻进记者耳朵……

 

概率论里,随机抽取的样本总会对总体有一定程度的反映。从时间线上,郑实接连4天的活动、行动、发言,大概也能窥到他日常的生活状态,且其中最让人确信的,是技术质量管理这个话题,与郑实牢不可破的关系。

 

这也正切合了认识郑实的人眼里给他的第一标识:一个建筑行业专家。不过,随着采访深入,一个“专家+”的形象也越来越丰富立体……

 

“求实”贯穿建筑行业生涯

 

作为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建筑学涉及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

 

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郑实职业生涯的两段,也恰恰分布在建筑学的两个层面上。“1984年开始工作,前十几年是做设计,后十几年专注技术质量管理。”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土生土长的郑实迎来人生第一个大选择:考大学选专业。“我小时候喜欢画画,也会画画,也爱写文章,不过那个年代对大学生的需求和导向,更多是学理科。建筑学就算是一个居中调和的选项。”回忆起30多年前的经历,郑实说庆幸自己“选对了专业”。

 

选专业终究带点偶然,当时的郑实还不知道,建筑与绘画等可以完全自主的艺术不同,它不仅要承载使用者的要求,更要承载地区文化、传统风格,延续城市的肌理,是个有点“复杂”的学科。

 

不过郑实也在对“复杂”的不断学习历练和实践中,树立起自己的建筑设计观念,找到了精准的职业方向。

 

“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如饥似渴读书那几年,获得的不仅是建筑学启蒙,更是受益终生的思考方法。”他所言的思考方法,正是融合实用与审美,一种“求实”的态度。

 

这种态度也在他后来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后的一系列设计项目中得到体现。

 

分布在北京市不同方位的方圆大厦,工商银行数据中心、浩鸿园、环岛小区等都是他主持设计的“得意之作”。“得意”并不来自“获了多少奖”,而是这些设计作品达成了他心中的“好”标准———具备对自然和环境的人性关怀,平和宜人,实用精致。

 

在做建筑设计时,郑实就不是锋芒毕露、气质凌人的风格。他给人的感觉,也跟他的设计风格一样平实,洗旧了的格子衬衫,大方框的眼镜下面的眼神略带疲惫,一丝没有想象中属于建筑师的凌厉,但说起话来又能专注地发光……他说在他眼里,“大多数建筑还是要甘于平凡”。

 

设计上关注功能性,在后来职业方向转到技术质量管理后,这种气质发挥得更加充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质量保证是建筑的底线。”

 

说到这儿,郑实转身从电脑里打开了他细心收集的照片,电脑被他垫在一打纸上面,那是因为他身高太高,为了对齐视线“专门放置”的,“犯不着为这个再调整桌子换椅子吧”。

 

与“垫纸”的随意相反,他对待工作文件的归置却是相当精心。文件夹层层打开,里面是按照情况和年份等要素收集的建筑工程质量案例图片:2014年4月,浙江奉化锦屏街道居敬小区第29幢住宅楼突然坍塌,7人被埋废墟之下。2015年5月,贵州9层高楼瞬间坍塌……就像医生见到太多病患却依然为生死动容一样,眼前的郑实也依然为每一个因为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导致的悲剧感到伤心,“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却实实在在发生了。而那些失去生命的个体,原本就来自我们身边每个鲜活美满的家庭。”

 

专注科技质量工作后,郑实负责和参加了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大剧院等多项工程的设计审查,从事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的规范标准的评审工作。他说“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心里一直有根弦——质量问题没有余地”。

 

他也参与主编了《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专业技术措施》和《设计深度规定》及《建筑设计深度图示》等院标准文件……为质量管理做“定准则”的工作,他说这种标准类的工作更是要“苛求”,“如果连标准都有问题,更别说具体工作了”。

 

在郑实看来,建筑本应是现代人最信任的实体。建筑物质量出现问题,那就像给生存埋下了一颗未知时间引爆的炸弹,或者天灾发生时最可怕的“帮凶”。他要做的工作,就是尽量降低建筑物的“负面力”。

 

“实诚”选择履职主题

 

技术质量管理是专业,也顺理成章成为郑实对履职、对更广泛社会事务施以热心的切入点。

 

与刚刚在北京市政协常委会上的发言主题一致,4月7日,全国政协围绕“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与对策”,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郑实作为专家代表发言。发言中提到的五个方面,他在采访一开始,又事无巨细向记者解释了个遍。

 

“质量责任要个人、单位、政府并重,是说既要强调个人的责任感,也需要单位承担赔付等职责……”说起自己经历长时间实践和总结的结论,郑实没有重复多遍的厌倦,反倒依然有一种因专注而“生发”的兴奋。

 

“所以现在我们在建筑工程中,也强烈呼唤工匠精神。”郑实说,“大量建筑需要的是达到基本水平,满足基本功能,而不是把‘炫目’作为首要诉求。”

 

滔滔不绝连续讲了一个小时,郑实几乎没有停顿。也许建筑质量话题于他,已不仅是专业是关注是履职切入,更是如办公室窗外摇曳树叶的风一样日常和自然的事。

 

不过,在北京市政协机关工作人员眼里,郑实让人印象深刻的,其实不是他的建筑类建议,而是交通问题的各类提案建言。

 

“2008年当北京市政协委员以来,提案关注最多的就是交通问题。”翻看郑实的履职经历,绿色出行、城市慢行系统、停车收费权管理、市域铁路建设等相关提案建议,都与交通相关。

 

谈及为什么把交通作为履职重点,郑实觉得,履职内容不仅可以来自本职,更可以来自生活的观察和关注。且交通和建筑工程建设也同属城市规划的范畴,跟他的专业有“关联”,“更能从一个相对广的视野看待这个问题”。

 

今年他提交北京市政协的一件提案,建议“以违停执法为突破口,破解停车治理恶性循环”。提案本身很明确,就是要破解停车乱象这一“大城市病”,建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建立科学的治理违章停车理念,加大执法频率和力度,严格停车秩序管理。

 

不过,建议背后的考虑,却不是这么简单。他是试图通过一个切口,达到更大程度上合理配置资源的根本目的。

 

“我想的是,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鼓励大家绿色出行方面,建设更好的公共交通体系,而不是盲目扩建车位。”郑实也向记者发问,“如果地铁建设很完善,也不会挤得不行,又四通八达,你也不会想着要开车吧?”

 

说到这个问题,记者也忍不住问郑实。“那您本人是怎么践行绿色出行的?”“我开车,也坐公交,也骑自行车。”说罢,他笑起来,“好多记者都会问我,这么倡导绿色出行为什么自己没有完全‘公交化’,我觉得解决交通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诉求都是生活最大程度便利化,而我的建议正是要让大家觉得公交、骑行最方便!”他接着说,如果公交、地铁比开车方便得多,如果整个城市对绿色出行特别友好,他“自然而然会做出最理性的选择,而不是‘被大力提倡’”。答案如此实诚理性,让记者既惊讶又认同。

 

郑实像解释他的建筑类专业建议一样,乐于并细细慢慢解释起他关于破解北京市交通发展的理念。而他的解释因为有系统、全面思考作基础,也像建筑专业解说一样,有说服力。

 

“平实”打开话题域

 

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最鲜明标签,那记者预设给郑实委员的,就是“技术派”专家。因为他的履历非常明确,而且采访初始,就径直讲解起他在政协平台上提出的关于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条条建议。

 

不过随着话题领域渐宽,他显示出了更丰富的思考空间和特点。

 

说起小时候爱写文章,他还顺手从办公桌上的资料堆里抽出一本杂志,给记者看他的一篇关于“办公建筑”的文章。脉络清晰,文字平实,就是出自老到的写作者。“我所有的提案、建议都是自己动笔自己写,写多了就讲究,成品里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问题都不能有。”

 

回忆起大学生涯,他也提到一点对教育的想法,“希望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课程设置里能更多关注到审美教育。学社会科学的,要注重多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学理工科的要加强人文素养。涉猎面广,综合能力强,大众建筑审美能力就会相应提高。不要小看这种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引导建筑设计水平、创作方向的理性。”

 

说到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郑实觉得“这种紧贴发展的或大或小的主题协商座谈,着实对解决问题有益,完全称得上是全国政协的一个品牌”。

 

去年6月18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是以“建设工程消防审核验收”为主题。他的发言建议中,有一条是“解决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环节中的不协调现象”,这条建议也是他见过不少惨痛案例后得出的痛心领悟。“2000年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都商厦发生的特大火灾事故,伤亡那么惨重,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楼梯间门关闭,没有逃生通道和机会。”

 

建筑质量、消防设计,这些话题都事关人命,重要也沉重。大概觉察出这份沉重,郑实主动跟记者提起,“我还有个小提案,遗憾关注的人不多。”

 

提案确实很“小”,是让“无灯人行横道行人优先”的相关建议。“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里有相关规定,但事实情况却是‘道理虽对但问题不大,公众等车流过去再走也是常态’,这看似是小事,不过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不鼓励绿色出行,更是没有强调人的生命安全高于机动车道路通行效率。”

 

“我开车时有个习惯,到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前,停下来让行人先走,这时候行人反而不习惯了,后面的车也会催我。”郑实希望,通过增设“行人优先通过”字样标识,通过文明宣传等手段,“建立这个良好的小习惯”。

 

“是不是讲来讲去还是没有离开城市建设、交通规划这个‘大框框’啊。”郑实也笑起来了,他是打开了话题域,不过依然“跑不远”。

 

政协履职话题讲不完。郑实为作为九三学社北京市市委委员、西城区委副主委,在履职方面的工作精力一点也不少。翻开他这几年参加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各级组织的活动和撰写的调研报告列表,也是密密麻麻,仅就今年,已经列出数十条,“2016年1月8日,2016年立项选题讨论会;2月3日,2015年总结;3月1日,2016年社务工作会……”

 

再加上采访期间不断有工作电话和同事过来交流工作事务,郑实看来根本就是“时间不够用”的样子。谈及怎么分配工作时间的“老问题”,他的答案相当朴实——加班。

 

“早上七点多到办公室,晚上一般也会七点以后才离开办公室。周末也基本当做工作日来用。”郑实说,不管是本职工作还是在政协、党派履职,他都要“亲力亲为”,每一个提案,每一个建议,每一份工作总结,也很少让别人“代劳”。“不过我参加活动会有选择性,挑选自己关注的、熟悉的相关主题,这是我唯一一个‘节省精力’的办法。”

 

“这样的出行时间也不给北京早晚高峰‘添堵’。”说起来轻松,背后支撑的却一定是肯于付出的自我驱动。眼前的郑实,正是传说中那种“比你聪明还比你勤奋”的人。

 

从头到尾,郑实说的都是自己的专业、关注的话题、履职的经历,表达自己的东西其实挺少。不过细想,每一次行动每一份述说,表达时的每一种兴奋每一点遗憾,都在恰如其分构建当下一个实实在在“专业+”的他。而“实”也已成为郑实的精神气质,也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找到了融入世界之“道”。

 

郑实简介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北京市市委委员、西城区委副主委;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科技质量中心主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火综合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消防协会理事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