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让祖国的天更蓝——绿色节能科技可持续发展座谈会发言摘登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5-1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把节能环保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并始终如一地贯彻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过程之中。因为从世界各发达国家走过的发展历程看,往往都存在着为了短期利益向自然索取过度,最后反受其殃的事例。在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后的今天,为避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加强环保节能工作,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一池清水,已经是所有相关人士的共识,为继续加大宣传力度,2016年4月29日,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联合纳斯蓝(北京)绿色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让祖国的天更蓝———绿色节能科技可持续发展座谈会”。现将座谈会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编者

 

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张国祥:保护祖国的绿水青山我们责无旁贷

 

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工作。我曾是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和曲格平等同志一道,参与有关法律的制定,修改和执法检查工作。我在担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时,参与过有关视察、考查和调研。我还担任过中华全国环境保护联合会的常务理事。因此,我有很深的环保情结,虽年逾古稀仍痴情不改。

 

21世纪是绿色环保、健康发展的世纪,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我们在华北地区生产生活的广大居民,深受雾霾之害,对这句话感受非常深刻。

 

当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人口老龄化严重,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人口老龄化的“红线”。

 

保护环境与人们当前的需求相契合。政府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模式。

 

今天,世界进入多元化时代,面对世界环保发展的新潮流,我们应该以创业创新的精神推动环保事业发展,迎接环保健康长寿世纪的来临。

 

国家“十三五”规划将防污治污、环保监控作为重点来抓,中国的产业结构将更加绿色、低碳。绿色发展将引导我国经济发展思维的转变,让我们共同追求人类社会的新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傅川:环境伦理对发展模式创新启示的思考

 

生态文明是关系到子孙的长远大计。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约束。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经济与生态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观。在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断认识过程中,环境伦理总结的自然价值体系可以为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模式创新提供有益启示。在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型生产力的今天,我们更应注重环境保护。

 

信息技术支撑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天。然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环境伦理学提出时,信息技术使用还不向今天一样普及。因此,当办公无纸化提出时,我们没有意识到大片、大片的森林变成打印纸,也没有意识到我们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更没有意识到电子垃圾该如何处理。

 

在大数据广泛使用的今天,一个新的环保问题已站在我们面前——数据中心节能问题。目前,国外大型数据公司已展开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在北极圈内建成了多座大型数据中心。利用那里空气颗粒物含量低、冬天平均气温零下20度等自然条件,将外界的冷空气泵进中心内与服务器产生的大量热空气循环交换,对计算和通信设备进行自然冷却。数据中心的建成,不仅为公司带来效益,同时还将当地改造成一座以信息服务为核心产业的高科技城镇。那里的数据中心日夜不停地将数据输送到世界各个角落。寒冷,这种被人们忽视的自然环境中固有的内在价值,为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

 

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她孕育了我们,提供了我们发展所必需的环境。什么才是我们对母亲无私给予的最好回答呢?我认为,对环境伦理的理解才是向自然最好的回答。这证明了子孙的智慧和文明。只有绿水青山常在,人类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农工党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王素芳:环保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许多人思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会不会有矛盾?

 

实事求是地讲,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确实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也非常艰巨,破解和平衡它们之间的矛盾,确实面临很大的挑战。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抓住今天的机遇,是为了明天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所以,我们不能回到过去粗放式发展的老路上,环保工作不能放松。

 

其次,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要做大做强,不能靠保护落后来实现,要依托提高生产效率,依托技术创新。

 

而它的重要推手,就是提高环保的要求。好的经济政策从来都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环保本身也是当前和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有些专业人士已经提出相应的建议。中国在未来的几年环保投资需求非常大,大概8万-10万亿元的水平上,而且这个投资没有重复建设,长期受益。

 

我们国家近年环保投入逐渐加大,大家可能注意到,过去三年全社会环保的投资,每年大概新增1000亿元,问题是我们现在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来解决,政府投入占的比例在30%-40%之间,这个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还没有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到这个市场。所以,有几方面工作要突破:

 

一是价格改革。形成合理的项目回报机制。

 

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推动第三方治理,要推动政府采购服务、排污权交易等环保市场的形成,提高治理效率。

 

三是发展绿色金融。现在环保产业融资成本过高,环保产业不是暴利行业,是长期稳定的回报,所以要带动一些有良心的资本、有社会责任感的资本进入到这个市场,要形成一个更好的融资模式的设计。

 

最后,一定要加强监管,规范环保市场,特别是环保企业要守法,带动对技术创新的需求。

 

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副主任魏立新:让科技支撑起祖国的蓝天白云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三十几年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粗放的资源消耗型发展也带来了资源环境的破坏问题。

 

例如北方冬季采暖煤燃烧污染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提出了“煤拔头”的概念,为如何高值化、清洁化利用低价煤指出了方向。在煤专项的支撑下,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并应用于一些企业的实际生产中。

 

具体技术路线为煤经洗选后,采用新的热解工艺,将煤生产为兰炭或半焦,在这个过程中将洗块煤中所含挥发分的80%以上提取出来,作为煤化工的重要原料的同时,得到清洁优质的兰炭产品。挥发分中的焦油和焦炉煤气经净化分离后,通过催化加氢得到清洁燃料油,剩余的焦炉气还可发电。

 

据估算一吨260元的煤经过加工以后,约可得到850元的产值。以京津冀每年4000万吨燃煤计算,可新增产值200多亿元。

 

从环保的角度,这样一组数据充分表明了集中加工、净化的优势:

 

1.PM2.5排放上新工艺生产的兰炭较洗块煤排放降低90%以上。

 

2.对健康影响最大的多环芳烃的排放上,我们的兰炭较洗块煤20多种芳烃总排放上降低97%以上。

 

3.兰炭的含硫量可以达到0.2%以下,大大减少硫化物的污染。

 

4.兰炭的固废排放仅占总质量的4%-6%,而型煤的固废占总质量的40%,使用兰炭可显著减少固废的排放和二次污染。

 

综合上述,我们希望通过与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通过供给侧的升级,科学用煤,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愿以科技支撑起祖国的蓝天白云。

 

北京大学客座教授齐伍军:在净化世界环境中发展产业

 

世界环境污染起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西方经济的大机器工业时代,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到了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造成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于是,在治理环境的同时创造了“没有破坏的经济发展模式”。西方发达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大力开发利用,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改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治理纳入了基本国策。新的环保法、环保政策为企业发展环保产业奠定了政策基础。

 

我国未来环保产业与健康产业将是最大最有前景的产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的企业家都应该承担环境治理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环境治理,为保护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华社参编部经济分析室副主任杜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环保与经济发展相统一

 

目前,全国人大正在起草环境保护税法,核心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鼓励企业少排污的机制。这项工作在国务院分工中由财政部牵头。

 

通过立法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不是包袱。

 

关于治理雾霾。我们用三个数字来看是不是取得了我们所期盼的变化。一是优良天数,二是重污染天数,三是全年的PM2.5浓度。

 

从“大气十条”实施以来,这三项指标都在发生积极的变化,有明显的改进趋势。比如2015年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1%。美国NASA卫星也观测到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出现了颗粒物的降低。

 

我们国家治理大气污染应立足于中国当前的国情,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全局。今年两会特别强调风险管控。

 

关于环保体制机制改革。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执法垂直管理。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改变以地方为主的环保管理体制;改变以往环保责任不落实,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问题。

 

用好环保这个抓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只有让那些污染的企业退出市场,才能给环保企业留出发展空间,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经验证明:浙江铅蓄电池污染整治,关闭淘汰了220多家企业,淘汰了80%多,产业变好了,污染大幅度下降了。山东的造纸行业、兰州的大气治理也如此。

 

如何破解老少边穷地区的绿色贫困?

 

一是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在发展中要避免东部污染的产业进驻到这个地区。

 

二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

 

三是要通过好的生态补偿引导和鼓励走向生活富裕、绿色发展。

 

总之,一个好的顶层设计,就是要通过环境标准,财政政策来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推动我们的绿色发展。

 

纳斯蓝(北京)绿色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东滨:共建生态、绿色、节能环境

 

空气污染威胁着人类健康乃至生存,在自然环境恶劣的状态下,我们的选择是共建生态、绿色、节能环境。纳斯蓝(北京)绿色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是空气污染治理的专业公司。我们秉承自然、科技、健康、服务的理念,以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洁净的企业宗旨致力于环保事业。纳斯蓝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公司,通过引进德国专利技术、核心部件、先进的生产工艺,并自主研发形成多项行业领先的空气净化技术专利,填补了多项相关领域的空白,并成功地为多个企业量身定做定制产品。在生产方面,纳斯蓝年产能可突破10亿。在销售方面,纳斯蓝初步完成了全国销售布局,形成了线上线下,渠道、战略、直销的销售模式。纳斯蓝视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为企业的生命线,并初步形成售后线上平台,接受社会监督。在管理方面,纳斯蓝采用国际化管理,并以管理、市场、产品研发为核心构建了专业化运行管理团队。运用先进的制度和机制先后培养出了各个领域的专家、人才,并形成了纳斯蓝人的企业文化。

 

技术专利是蓝图,只有兑现成产品才能形成市场价值,为社会服务。纳斯蓝公司重视研发,并构建了多层次多角度大深度研发团队。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锤炼,纳斯蓝推出了全业态、全领域新风净化设备,并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锻造了净蓝、明蓝、智蓝系列化产品。纳斯蓝的新风净化设备广泛应用于住宅、院校、医疗、博物馆、写字楼、商务酒店、电力等多个业态,多个领域,并成功地为多个企业组织并落地了空气净化方案。纳斯蓝新风净化设备具有恒氧、恒净、恒新、恒静等技术优势,具有多功能高效率等设备优势,具有安装简单、模块化维护等可操作优势。在空气净化领域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台新风净化杀菌一体机,第一台净化加湿一体机,第一台净化除湿一体机,第一台IFD杀菌一体机。

 

支撑人类文明辉煌和延续有三个因素,科技力量、自然资源及自然环境。当科技力量、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相对平衡时,人类文明得以健康发展。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人类文明呈交错式发展状态。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成为时代的标志。但是煤炭大量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污染物侵蚀着自然环境,当西方等发达国家认识到这一点时,自然环境的报复已经开始,西方等发达国家自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治理行动。由此人类为了治理空气污染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空气污染的治理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也会经历一个艰辛的过程。“十三五”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了治理空气污染的全面规划和措施。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出治理空气污染的倾斜政策,这是治理空气污染的前提条件;通过自主研发和借鉴国外治理空气污染的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并推出根治空气污染源的技术及设备,这是治理空气污染的基础;我国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煤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改变能源结构是治理空气污染的关键。在治理空气污染所需技术及设备需要大量经济投入,用经济换环境,则经济投入是治理空气污染的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健康意识的不断觉醒和提高是治理空气污染良性循环的动力。在培养和提高健康意识、环保意识,环保监督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理空气污染应该经历一个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越过程,应该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的过程。

 

在过去的一年,纳斯蓝品牌获得了2015年新风净化十大品牌,放眼未来我们将纳斯蓝的理念、技术、设备全面服务于社会,让新风净化行业因为纳斯蓝而骄傲。

 

全国老龄办原巡视员、北京大学老龄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振兴:应加大环保执法的力度

 

良好的生态环境,青山绿水,不仅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更是老百姓最大的民生。做好环境保护,要探索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政府的责任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建管并重,以改善环境为目标。对一切破坏环境的项目坚决不批;有污染的工程,坚决下马;对有危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的行为要坚决责处,绝不能手软。对国土空间开发,资源环境节约利用的项目给以坚决支持,形成生态文明、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达到人人参与,共同保护,共同享受环保成果。

 

要动员每一个人参与环境保护,成为志愿者,揭发检举破坏社会环境的现象,与危害社会环境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2015年元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施行,这个环保法,亮点很多,环境保护执行的效果,也成效显著,老百姓有目共睹。但在这个问题上,老百姓还有许多期盼。在经济发展走向新常态的时候,我们期盼政府要充分发挥法律手段,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多管齐下,重拳出击,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让民众“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共同迎接中国的绿水青山的到来。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高级编辑夏珺:环境问题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

 

保护环境很早就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保护环境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不少环境问题。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从2013年开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去年4月份,发布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

 

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的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1.21亿吨增加到1.82亿吨,已成为世界上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安装脱硫设施的煤电机组由5.3亿千瓦增加到8.9亿千瓦,安装率由83%增加到99%以上。数字是枯燥的,但是能说明中国在环境保护上做的工作。

 

新时期环保也需要供给侧改革。“十二五”我们有四个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都超额完成了任务,而且酸雨也在明显减轻。做好新时期的环保工作,需要供给侧改革,从源头抓起。

 

环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完成现代化之后,污染物排放量会到达顶峰,随后会出现下降。大家都关心“拐点”什么时候出现,它的出现,仰赖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有信心,在看到不足的同时,也要看到成绩,看到中国为环保作出的贡献。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