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讲堂

委员讲堂之刘川生: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3-1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两会访谈节目。今天在演播室非常荣幸为大家邀请到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10:39]

 

[刘川生]: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这里。[10:39]

 

[主持人]:我们知道,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说是蔚然成风,首先请书记给我们介绍一下,就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您觉得现在效果如何?[10:39]

 

[刘川生]: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的基本遵循。[10:40]

 

[刘川生]: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效显著。我认为:[10:42]

 

[刘川生]: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高度认同核心价值观[10:42]

 

[刘川生]:据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问卷调查,我校98%的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81%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的成长成才非常有必要”。[10:42]

 

[刘川生]:在我校,学生们踊跃参加“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活动,在900余篇投稿中,随处可见学生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比如。有的学生写道:“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的崛起,同时还应该是价值观的崛起。国家奋进、民族崛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凝心聚力。我们青年人,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的心灵罗盘。”[10:42]

 

[刘川生]:二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弘扬核心价值观[10:42]

 

[刘川生]:学生们通过参观走访、知识竞赛、专题学习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弘扬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自信”主题教育活动近1000项。学生自发成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宣讲团,深入各院系单位,从学生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内涵,取得良好成效。[10:43]

 

[刘川生]:去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校本科生利用暑假,赴安徽等三省寻访抗战老兵,编撰了《老兵精神,时代之魂——安徽、山西、河南抗战老兵口述史》,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就像播种机,在同学中播下核心价值观的种子,让核心价值观在同学们心里生根发芽;让学生们深受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10:43]

 

[刘川生]:三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10:43]

 

[刘川生]:学生们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在服务社会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师大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22年来,一批又一批自称为“鸽子”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深入社区,将爱心送到孤寡老人身边;奔赴农村,为留守儿童开展“大手拉小手”义务支教。在APEC峰会、亚信年会、世锦赛颁奖典礼等大型活动中,随处可见大学生志愿者青春奉献的身影。正是因为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的突出表现,白鸽青年志愿者服务协会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特等奖,连续三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志愿服务杰出集体”荣誉称号。[10:43]

 

[刘川生]:这些年,在北师大涌现出了一批大学生喜爱的“青春榜样”:如主动选择前往最偏远、最艰苦的阿里地区任教的藏族学生珠曲;有连续多年赴贫困地区支教、毕业后放弃省会重点中学回到家乡任教、22次被《光明日报》报道的朱启平;还有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在教师节座谈会上作为学生代表向总书记进行汇报的古丽加汗。在这些“青春榜样”的引领下,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大学生们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10:44]

 

[主持人]:谢谢刘书记给我们介绍大学生群体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效果。刚刚您也给我们举了很多例子。我们其实更多地想了解一下高校针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的路径会有哪些?尤其是能不能请您把北师大的一些创新做法给我们做一些介绍?[10:44]

 

[刘川生]:好的。谢谢。北师大现在正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京师风范的世界一流大学。师范大学与其他大学不同,培养的学生不仅要“独善其身”,而且要“兼济天下”。因此,北师大对青年大学生的道德要求更高。学校党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贯彻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具体而言,通过三个路径:[10:45]

 

[刘川生]:一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10:45]

 

[刘川生]:改革通识教育。我校去年正式推出“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等六大模块,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10:45]

 

[刘川生]:改革思政课。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社会考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做到思政课教学与时俱进。[10:45]

 

[刘川生]:强化教师责任。学校强调立德树人,每一位教师都有育人责任,每一个学科都有育人功能。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10:46]

 

[刘川生]:二是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在实践养成上下功夫[10:46]

 

[刘川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0:46]

 

[刘川生]:注重制度保障。学校出台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强化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明确支持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与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共建活动,并纳入教学计划,要求文科实践教学的学分数不低于总数的20%,理科不低于总数的25%,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强化了学生感知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和服务国家的责任感。[10:46]

 

[刘川生]:深入实施“百千万社会实践育人工程”。每年暑期学校组织一百支社会实践团队,每年至少组织一千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每年至少组织一万名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在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10:46]

 

[刘川生]:2015年,我校发起了首届“中国启功教师奖”的评选和表彰活动,80多名学生志愿者们深入道路泥泞、环境艰苦的农村学校,对坚守基础教育领域30年以上、教学成果突出的优秀教师进行调研采访,这次一线采访实践,使学生们受到深深地教育和震撼。其中一位志愿者在调研手记中写到:“爱是最好的教育。虽然条件艰苦,但这些老师身体力行着爱的教育。爱教会人善良,给人力量,这才是受益终身的教育。”[10:46]

 

[刘川生]:三是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在塑造品格上下功夫[10:46]

 

[刘川生]: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校园文化积淀着学校的传统和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渠道。[10:47]

 

[刘川生]:弘扬京师风范。北京师范大学有着114年的悠久办学历史,学校注重从历史积淀中汲取资源,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大学精神,注重用京师风范熏陶学生,以“治学修身,兼济天下”为育人理念,以“盛德励耘,上善乐育”为精神品格,使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素质,形成具有北师大特色的脚踏实地的学风、以身作则的教风、勤勉踏实的校风。[10:47]

 

[刘川生]:打造文化品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灵的熏陶。北师大发挥学科优势,发起设立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已经连续举办23届,将弘扬正能量作为根本遵循。一年一度的“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已经连续举办七届,树立了从顾明远资深教授、李小文院士,到“教九大叔”齐明会、后勤管道工人李富越等44位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教职员工典范,为大学生们树立了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再比如,我们心理学院倡导的“5.25心理健康节”,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10:47]

 

[刘川生]:从刚才所谈,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是一个社会的精神灯塔,守望着整个社会的理想信念,大学必须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建设,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10:47]

 

[主持人]:我们再回到刚刚提出来的之前的话题,具体路径当中有一个主渠道的问题,我们说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主渠道作用,北师大在思想理论政治课上面改进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关注。但是我们了解到,其实一些大学生还是会认为思政课内容比较枯燥,可能没有其他的课来的有兴趣,您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怎么样去提高学生的兴趣?[10:48]

 

[刘川生]:您提的这个问题特别关键,这也是我们学校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不能一概而论,这要看在什么学校,由哪些老师来讲,有的老师讲的一点都不枯燥。我们曾经对北师大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做过问卷调查:96.5%的大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表示满意,93.33%的学生对课程讲授方式表示喜欢。这表明,思政课本身并不枯燥。但也有同学说,“课讲得不够精彩生动”。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思政课的老师是否在教学上下了功夫。[10:49]

 

[主持人]: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10:49]

 

[刘川生]:如何看待思政课我有以下几个观点:[10:55]

 

[刘川生]:1、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近年来,中央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专门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明确了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重点建设内容。[10:55]

 

[刘川生]:2、北师大大力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学校党委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思政课建设,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努力实现科学理论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10:55]

 

[刘川生]:一是全力打造多元化的师资队伍。由校内思政课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和校外专家共同组成的多元团队。加大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培养了一批在教学与科研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我校思政课教师先后获得“高校思政课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殊荣。[10:55]

 

[刘川生]:二是悉心打造思政课“立体课堂”。经过多年探索,构建了“课堂讲授、实践教学、网络课堂”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全方位教学体系,着力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在近几年评出的“最受学生欢迎十佳教师”中,总能看到思政课教师的名字,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同学们由衷地为思政课教师们“点赞”:据我校调查,思政课在学生评教中得分一直名列前茅,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满意率高达96.5%。[10:56]

 

[刘川生]:三是大力凝练教学研究成果。学校编写出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教案”,生动立体地展示了各个教学环节,是全国第一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编写出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文库”,这是全国第一套涵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用书,收到广大师生的欢迎。[10:56]

 

[主持人]:书记,刚刚您在强调具体路径方面,一直在说强调教师的重要责任,教师的主渠道作用。我们想了解一下,您觉得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10:56]

 

[刘川生]:您提的问题非常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指出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既做经师,又做人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10:57]

 

[刘川生]:一是教师要发挥教书育人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0:57]

 

[刘川生]: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广大高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渗透其中,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0:57]

 

[刘川生]: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问题,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10:57]

 

[刘川生]:我们在大一新生中实行导师制。每一位导师指导6名本科生。这些导师品德高尚、学养深厚、都具有高级职称。他们帮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指导学生学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得到学生们的普遍好评。我们学校的资深教授、文学院的童庆炳先生,在教师岗位辛勤耕耘了近六十载,把全部的心血和生命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童先生曾言,真正的教师应该是使用全部的使命书写自己职业的人,学生是他培养出来的最主要“作品”,教书育人是他一生最感幸福和骄傲的事业。童先生在生前的最后一堂课,就是为文学院二级党校的学员做了题为“如何做一名四有好老师”的报告。[10:57]

 

[刘川生]:二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示范表率作用。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过程中,带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教育非常重要。以北师大为例,学校党委组织部、校工会每年组织10余个共产党员服务小分队、10余个教师小分队,赴西藏、宁夏、陕西等边远地区开展“国情考察、理想教育、智力支教”三位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10:57]

 

[刘川生]:去年国际志愿者日,我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示范,牵头成立了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通过教师志愿服务传承美德、引领风尚,潜移默化感召学生、激励学生。启动了“烛光行动”计划,建立起10所省属师范大学和10个当地受援市县“点对点”的志愿服务联动机制,引导师生在教育培训,科技扶贫等方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积极贡献。[10:57]

 

[刘川生]: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年,北师大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教师。我们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黄祖洽院士,是著名的“两弹一星”专家,更是一位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他年届八九十岁仍然坚持为新生讲授物理知识。黄先生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每次上课前都认真备课。他说:“我愿意做一个铺路者,架桥人,永远和年轻人在一起,我从心底里热爱他们。”除了黄祖洽先生,我们学校还有像郑光美院士、黄会林资深教授等一大批教书育人楷模。这些老师,都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是青年大学生交口称赞、争相学习的榜样。[10:58]

 

[主持人]:刚刚我们说到教师的作用,其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全心投入,还需要整个社会参与到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中来。我们也想请书记谈谈您在这方面的意见,我们也知道您曾经提过全社会都要参与到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中,现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观点?[10:58]

 

[刘川生]:价值观,我认为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国家的青年,都是这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都应该传承这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到两个有效衔接:教育系统内大中小各个学段的衔接,教育系统外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配合和有效衔接。[10:58]

 

[刘川生]:一是教育系统内大中小各个学段的衔接。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成长规律,做好顶层设计,综合考虑、规划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学目标,系统设计、设置课程内容,形成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有效衔接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比如,小学阶段,更多地从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抓起,中学阶段更多地从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基本的公民道德抓起,大学阶段更多地从承担责任使命切入,在循序渐进中积极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最终形成教育合力。[10:58]

 

[刘川生]:二是教育系统外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配合和有效衔接。全社会都应该成为育人的课堂,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参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学校、政府、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协同平台。比如,在国家层面,需要在政策保障、经费投入、权益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国家级、省市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在家庭方面,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传承好的家教家风,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社区、企事业单位等要构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支持体系,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体验场所,不断丰富和深化他们对真实社会情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理解和实践。[10:59]

 

[主持人]:谢谢书记,最后一个问题要结合国务院去年出台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个方案当中明确提出,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我们要请教一下书记,您觉得我们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当中去?这二者如何结合到一起。[11:00]

 

[刘川生]: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双一流”的建设方案,应该说这给中国高校指出了一条非常明确的方向。国务院这个方案,从战略高度明确了党和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指导方针和具体目标,是中国高校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办学方向与办学目标,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灵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11:01]

 

[刘川生]:一是要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的定位和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彰显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具有国际视野,又要独立自主,扎根中国土地、服务国家战略。我们一直强调“三要三不要”:要借鉴西方办学理念,但不照单全收;要学习西方办学经验,但不照抄照搬;要参考西方办学管理,但不搞全盘复制,要走自己的模式和道路,这是中国大学参与世界高等教育竞争的必由之路。[11:01]

 

[刘川生]:2012年,北师大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京师风范”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世界一流”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体现了北师大人的时代使命和卓越追求;“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国情、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对学校的根本要求;“京师风范”是我们的精神品格,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她包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脚踏实地的学风、以身作则的教风和勤勉踏实的校风,以及“盛德励耘,上善乐育”的精神特质。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这是我们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认识的深化。[11:01]

 

[刘川生]:二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的文化和精神。世界一流大学不仅仅是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更应该有高尚的精神和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大学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积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成果。近年来,学校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八所孔子学院,其中在英国创建北师大——卡迪夫中文学院,成为中国大学在欧洲创办的第一所分支教学机构。学校文学院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文学系合作,面向美国读者推出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出版了10卷本英译丛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将中国作家推向世界,促进了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11:01]

 

[刘川生]:三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的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创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动力。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学校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加大了综合改革的力度。在《综合改革方案》中,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社会、国家层面的不同要求,分别融入到了学校综合改革的各项目标定位中去,实现了三个有机结合:一要聚焦提升办学质量,将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师大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要聚焦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将落实《北京师范大学章程》与实现公平法治的依法治国方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三要聚焦丰富大学精神,将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北师大校训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思想引领、结果验证,收到了很好的成效。[11:02]

 

[刘川生]:四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对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的核心使命就是要培养人才,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要弘扬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感,坚定理想信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关系四个角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为促进大学生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要坚持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确奋斗的目标和方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总目标。在大学生中间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教育,不断地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培育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要恪守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规范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增强规则自律意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塑造大学生人格的基本尺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人格塑造,强化大学生的自律意识。[11:02]

 

[刘川生]:总的来说,我们把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基础工程,融入到学校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实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育英才,安安静静搞学问,扎扎实实做服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11:02]

 

[主持人]:说得好,今天我们也非常感谢刘书记在两会期间和我们人民网的网友们进行了交谈,以北京师范大学为经验、为例子,和我们分享了如何去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刘书记的到来,非常感谢您。[11:02]

 

[刘川生]:谢谢。[11:03]

 

[主持人]:也谢谢大家收看我们本期的节目,再见。[11:03]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