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讲堂

委员讲堂之李兰娟谈:儿科医生培养与科技创新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3-14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两会特别报道,我是许博,今天在直播间我们非常荣幸地为大家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欢迎李院士。[09:58]

 

[李兰娟]:你好,各位网友大家好。[09:59]

 

[主持人]:李院士这次参会带来了哪些提案,能先给我们分享一下吗?[10:00]

 

[李兰娟]:我这次开会带来了四个提案,第一个提案是加强妇科产科建设,提升妇幼保健能力;还有三个提案,是关于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防治方面的,对我们国家已经实施的“十一五”、“十二五”的重大传染病专项,对肝炎、艾滋病、结核病所取得的成绩、成果要进行全国推广,为摘掉肝炎大国的帽子,控制艾滋病迅速上升的势头,以及控制结核病的疫情做的建议和提案。[10:01]

 

[主持人]:刚才我们大概了解一下您这样的提案,我们也在以前的沟通了解到,您对儿科医生的现状有过了解,能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10:02]

 

[李兰娟]:我们国家已经实施“二孩”政策,所以产科和儿科的案例不断增加,原本我们的儿科建设就紧张,因为儿童的看病往往跟成人不一样,儿童看病相对来讲压力比较大,儿童本身讲不明白病情,所以风险也比较大,儿科医生的待遇也偏低,队伍不是太稳定,所以全国各地儿科病人比较多,医务人员比较紧张,儿科的病床也比较紧张,随着“二孩”政策的出来,儿童数量不断增加,所以儿科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妇科、产科建设也很重要,所以我这次特别就加强儿科产科建设做了一个提案。[10:03]

 

[主持人]:就像您刚才说的,在一些医院当中排长队是我们在儿科医院里特别常见到的现象,那“儿科医生荒”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什么呢?[10:04]

 

[李兰娟]:“儿科医生荒”我觉得由几个方面造成的,因为这些年来儿童保健需求增加,作为家长、百姓更加重视他的健康,然后我们儿科医生队伍的增长还是慢了一点。儿科的医生、儿科的医疗机构不能满足儿童健康保健的需要;还有一个是我们儿科的医疗压力比较大,风险也比较大,儿童医院的收入比较低,儿科医生的收入也比较低,这样儿科医生的队伍 就不太稳定,有很多儿科医生就改行做其他事情,因此就产生了儿科建设需要加强的问题。[10:06]

 

[主持人]:所以这个问题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那现在我们就有一项措施,国家卫计委与教育部协调恢复儿科本科招生,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措施?[10:09]

 

[李兰娟]:我认为这个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儿科看病和成人看病相比有他的特殊性,儿童的生理、病理解剖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在医学当中设置一个儿科系对加强儿科医生队伍的建设,培训更多的儿科专科医生将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单单增加儿科系我觉得还不是很够,关键是在儿科建设的机制体制上应该有所突破,加强对儿童医院儿科的建设,解决儿科医生的待遇问题,来增加这支队伍的力量。否则的话你设了儿科系很多人不愿意学儿科。[10:11]

 

[主持人]:如何在体制机制上解决?[10:12]

 

[李兰娟]:我认为国内医院要加强建设,尤其政府要加强儿科建设的投入,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第二个也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民营资本来进行儿科建设。对儿童的保健我觉得要加大投入,因为儿童看个病比成人看个病更费时间,风险更大,所以它的收费标准方面应该适当的提高。有人说那这样增加了家长的负担了,我认为儿童的健康保障的水平要提高,我们现在有农村合作医疗了,城市也有医疗保险,那么儿童的保障水平也应该提高。这样不仅能让儿童看病难压力得以缓解,也能够让儿科的医务人员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那么医务人员的待遇就能得到提高,也不增加家长更多的负担,保障水平提高以后,就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从总体来讲,对儿科看病的收费标准适当提高,保障水平提高,可以通过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也可以通过社会资本投入,举办一些儿童的保障机构、医疗机构,两方面的力量共同来解决儿童看病难的问题。[10:14]

 

[主持人]:李院士给我们分析的非常全面,尤其您刚才提到了现在全国“二孩”时代的来临,我们对于儿科医生的需求度肯定越来越大,所以在这些方面都是需要极力加强的着力点。现在我国正在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您觉得从哪些方面可以进行“双创”制度的创新,从而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呢?[10:16]

 

[李兰娟]:我觉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问题,习总书记对这个问题也作了许多重要的讲话,没有创新、没有科技我们就不能成为强国,所以我们要成为一个强国必须实现科技强国。科技强国要大众共同来创新、创业,所以我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各级有关的职能部门,都要非常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想认识要提高。第二个,我认为政策措施上要落实,尤其是怎么样来激励广大的科技人员,把他们科研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把科技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让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如何更好地调动起来,尤其是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他们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尤其是在理论基础上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可能也发表了很多的SCI的文章,科研院所考核往往发表论文了就算完了,我认为这还是不够的,要把论文发表的这些研究的内容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那么在转化当中有很多政策,包括科研人员的待遇,怎么样更好地激励科研人员的政策。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进一步强调了要落实科技人员的激励政策,只有这样把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们的科技强国才能实现。[10:18]

 

[李兰娟]:第二个,我觉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个企业应该也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到创新和科技上面来,从而发展我们的生产,真正赶上国际先进的生产力。我们要成为强国,实现科技强国,需要各个企业、各个部门重视科技、重视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中,要更好地注意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引进和人才的挖掘,以及人才的生产力的释放。[10:18]

 

[主持人]:刚才您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建议,的确是科技成果转化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究竟研究的成果能够怎么样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都是大家关注的。那医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如何处理好效率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呢?[10:20]

 

[李兰娟]:国家是有非常明确的一些规定,研究成果要用于生产力,要经过反复的实验研究,医疗成果要用于临床,要反复地进行对比研究。像我们一个新的药出来,要经过一期、二期、三期临床研制,才能在临床上大规模地推广,所以科学是非常严谨的,我们不能浮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经过严格的评审,这是不行的。所以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一定要按照严格的科学的客观的规律来评价,按照相关的一套国际惯例来进行推广。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才是安全的。当然我们既要大胆实践,又要注意规范和标准建设。[10:21]

 

[主持人]:所以说,能不能转化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如何转化,怎么转化的好,还要有相当的制度和标准来保障。[10:23]

 

[李兰娟]:额外要有一个转化的平台,让他经过这个平台再实验,再转变为大规模的生产,所以这里有个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要有人支持,要有政策支持,还要有一定的财力给予支持。许多东西实验室里好用不一定临床好用,所以是需要有一定的投入来保证成果的转化。[10:23]

 

[主持人]:目前就成果转化方面我们的现在存在的这些问题,哪一块是最缺的短板,还需要亟需加强的?[10:24]

 

[李兰娟]:我觉得还需要几方面的努力,一个就是我们要有更好的转化平台,投入转化的一定资金,还有要调动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那么总理也讲了,我们学术界也多次强调,科技成果转化当中要落实科技人员的激励政策,尤其是他们知识产权的政策,甚至给他们一定股权的政策,要让这些人员有积极性,有这样的一个平台去转化他们的科研成果,而且又要有一定政策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10:24]

 

[主持人]:所以平台和政策还是非常关键的。我相信今年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李院士非常关注的,其中就提到了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说法?[10:25]

 

[李兰娟]:这句话讲的太好了,因为现在科研工作有关部门的干预还是偏多了一点,其实科研要尊重科技人员的意愿和创造。讲科研经费,你预算比如说是三年的预算,不能预计到第三年钱怎么用,所以应该给科技人员应用科研经费的灵活性。现在往往说预算是怎么写的,买了醋就不能买酱油,尽管上面已经有了规定,可以尊重科研人员的意愿,但咱们在具体执行当中还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另外,其实我们重在考核科技成果最后的效果和成果,这个过程管理当然需要有,但是要允许科技人员有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这方面我觉得还是要有比较好的宽松的环境,让科技人员大胆地去搞科研。另外,科研人员的理念、创新观点来了,有些还是不能预测的,所以在这些情况有变化的时候应该给予支持。[10:26]

 

[李兰娟]:所以,我觉得对于科技、科学研究,评审评估总结是需要的,但是太烦琐也不行。包括科研成果的申报,很多科研人员忙于奔波申报科研项目,忙于迎接各种检查,确实是太烦琐,所以怎么样既严格管理好科研经费,有非常明确的规范,但是又能让科技人员有一个相对宽松的自由的搞科研的环境,只要把经费全部用在科研上,至于怎么用,我觉得科研人员要有一定自主的权利,这样科研进展速度会比较快。另外有些科研是连续性的,需要一定的规模,所以在科研立项当中应该尊重科研的规律,尊重科研人员自己提出的要求,所谓的那些评审的专家,外行评内行,乱侃,结果使申报课题的人哭笑不得,这种情况时有发生。[10:27]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规律,其实不同门类学科之间的规律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可能要用到这样的评估和制度的时候既要讲究规范,您刚才说了也要有一定的灵活度,可能这些制度就要更加的精准化了,这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一刀切的制度恐怕已经不是太适宜发展了。[10:27]

 

[李兰娟]: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这个还是要遵守的。因为科技的东西是未知的要进行探索和研究。最重要的是我们只要把好几个关,保证国家的科研经费要用在科研上,要用在创新上。[10:27]

 

[主持人]:所以您刚才提到把好几个关,这个度在哪里呢?[10:28]

 

[李兰娟]:我觉得科研人员总体来讲有几点要把握好,比如国家给了科研经费就要用在研究上,不能挪做他用,国家审计什么的就怕这点,有的一看就知道你这个是不是用在科研上。但是出于科研需要,经费做适当调整,是不是可以按照科研需要和项目的发展需要来用,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研究当中可能会碰到很多的困难要给予支持,帮助共同来解决,这个我认为也是非常重要,大家都要为科研人员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让他顺利地克服很多困难,再一个科研的资源还要共享,要开放。所以这次十个字当中还有“开放、共享”,这样才能更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0:28]

 

[主持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出现了屠呦呦女士的名字,屠呦呦女士获得诺贝尔奖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但是屠呦呦女士此前未被评为院士,这让大家对中国的院士制度又有一些质疑了。[10:29]

 

[李兰娟]:我觉得不能因为这个事情就对院士制度进行质疑,有多少科技创新人才做了大量工作并不一定都要当院士,对这个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屠呦呦,她在中国传统中医药方面作出巨大的贡献,我认为对屠呦呦这个重要的贡献,就是她研究的青蒿素,最后被我们临床所接受,治疗了大量的病人,尤其是让非洲的很多病人有了药可以医治,所以得到了国际的认可。所以我认为这里有一点是可以得到启发的,假如我们评价一个人,我们是评价他的成果,不能单单地看写了几篇文章,应该看这个成果最后在转化生产力方面有什么样的作用,是不是成果真正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得到了历史的检验,这么多年证明她这个研究成果是有效的,是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有推动作用的。所以,我认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可以用到我们对人才、对科研成果最后的评判标准上,这点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建立评价机制的时候应该更重视研究成果的效应吧,可以有理论效应,也可以有实践效应,对它的效应,对社会进步推动的作用,这上面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也是给我们社会非常重要的启迪。[10:29]

 

[主持人]:最后还想问一下李院士,对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您又如何来理解呢?[10:29]

 

[李兰娟]:我觉得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做的非常好。实事求是地肯定了2015年和“十二五”取得的成就,也实事求是地看到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2016年工作的布局和“十三五”工作的布局,都非常的详细,非常的实事求是,而且也有很多为民的措施,体现了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实现小康,我觉得我们全国人民按照这个《报告》的要求,踏踏实实地落实上面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情,我们国家将会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真正的“十三五”全面实现小康就有希望。[10:30]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李院士为我们带来的分享,谢谢您。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的,感谢您的收看,再见![10:30]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