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讲堂

委员讲堂之周明伟:如何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3-06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人民网两会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在演播室负责荣幸为大家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作客,我们欢迎周局长的到来。 [18:39]

 

嘉宾周明伟

 

谢谢

 

[18:40]

 

主持人

 

局长,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强烈热议,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感受是什么?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18:40]

 

嘉宾周明伟

 

第一感受是总理用了非常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在非常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情况下取得经济社会这样的进步,实在是难能可贵。去年国际国内发生这么多事情,有些是可预期,有些是完全没有预期的。中国人民能够零距离地同国际上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来应对,零距离地展示在各种复杂矛盾下,中国的发展理念、做法、思路,以及取得的成绩,实际上是令我们每个人都感到鼓舞和欣慰。当然,更多的印象是面对今年依然非常严峻的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心,给全体委员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也是今年我们开好这个局,打好决胜之仗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和路线指引。

 

[18:48]

 

主持人

 

中国外文局是联系中国和世界的一座桥梁,我们大家对中国外文局的建设和发展也非常关注,作为中国外文局的局长,对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您有没有最关注的内容?能不能跟我们一一分享一下。

 

[18:48]

 

嘉宾周明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篇幅不是很长,但是,可关注的内容还是非常多。我自己关注几个问题,引发自己思考比较多,也是各位委员热议的一些题目。

 

第一个题目是总理在报告当中讲到的,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和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决胜之年,重点任务之一是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虽然占的篇幅不是很长,但我觉得,是直接的描述了我们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我们原来理解的,相对于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翻一番,也对我们国民的素质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提出的一个明确的目标。

 

[18:51]

 

主持人

 

人的素质的提高,应该是国家形象软实力的一种体现。您对国民素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没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建议和认识呢?

 

[18:51]

 

嘉宾周明伟

 

总理提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基于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明确地把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全党要努力的方向提出来的。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身的要求来说,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维度,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应有之意。所谓全面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我们的国民经济收入总的经济能力和人均的收入、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包含着人的素质的提高。因此我觉得,文明素质是全面小康社会追求的目标之一。在我们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反复地说,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构成了我们对现代化理解的全部意义,缺一不可。在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以说中国人第一次如此自豪地对自己追求的梦想,对自己追求的目标,可以用看得到、摸得着的方式来体会、来衡量。因为到第一个百年目标,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可以用数字表达出来,我觉得中国人第一次可以这样用这种方式来感受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样子。但同时,它的一个软的要求、软的目标,需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的素质也要有相同的提升,也应该有更高的追求。这里面,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我们国民素质的提高,为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创造了极大的也是关键的、重要的物质基础。但社会的经济水平、物质水平提高,不等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或者国民素质就自然提高,两者不一定能够划等号,这需要全社会非常艰苦的努力来实现的。因为相对于我们实际的情况看,我们的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同我们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并没有完全呈正比,很多地方有可能是滞后的,或者是非常滞后的。这些原因倒不是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它是中国数千年来文化发展的一个过程,是数千年人的素质发展的一个结果。但是,这也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物质水平的提高,需要对人的素质要有更高的要求,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我们追求一致的目标,是我们数千年来本身中华文化的一个内涵,追求人的精神世界素质的提高。

 

[18:58]

 

嘉宾周明伟

 

党中央在我们改革开放初期一开始就设定了这个目标,表明了我们对社会现代化、社会进步的完整意义的表述。此外,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的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我们发展取向和价值取向一个特定的要求,应该是我们这个制度道路理论先进性、竞争性的组成部分。

 

强调人的素质的提高,强调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也是中国现在如此广泛的同国际社会的关联,是同我们的国际性有关系的,是我们的软力量、软实力的一个部分,是我们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家形象,随着中国本身对外交往的发展,中国国家形象的载体,我在一定程度上说,我说一定程度上是越来越多的为两样东西所承载,一个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几乎渗入到国际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同人有关的,人的生活用品方面,很多都是已经几乎无法找不到中国制造的产品。因此中国制造的产品,多大程度上能够承载中国人的价值理念、中国人的信用、中国人的文化元素、中国人的服务、中国人的品牌,很多程度上是通过我们的产品来呈现出来。当然,第二个承载中国形象重要的一个载体是中国人。别的不说,这几年来将近一个亿的中国人在世界上用各种方式同国际社会接触。全世界各个方面的人,不同人种、不同语言的人,通过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来感受中国人的品质、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你的行为准则、你的价值追求。因此,中国人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国家的形象。就这两个印象,无论是中国产品还是中国人的形象,都同中国人的素质,都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密切相关。

 

强调中国人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也是这几年党和政府明确提出来,和社会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目标有关的。从目前积极开展的反腐倡廉斗争,倡导中国共产党我们自己的价值追求的同时,我们深刻地看到,党风好不好对民风、对社会风气有一个直接的影响,党风做不好,搞不好,很难说我们的社会风气、民风会不受影响。而反过来,党内出的一些问题,绝对不是孤立的,因为党内本身固有的一些问题,很多是社会问题集中的反映。因此无论从治表、治本的方面要求说,它的基本的逻辑关系来说,或者是目前实际的,中国社会进步本身遇到的问题而言,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都是我们在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当中追求我们中国梦的过程当中一个自然的要求。

 

[19:04]

 

主持人

 

刚刚您提到四点。

 

[19:04]

 

嘉宾周明伟

 

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我提三个建议。第一个建议,国家必须从软实力提升的高度来认识重视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我觉得作为政府,应该对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应该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描述,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要求。

 

第二个建议,倡导全社会持续广泛的社会动员。这件事情不是哪一个团体、哪一个机构、哪一个阶层,是全社会的问题。党要解决党员的先锋模范的作用,社会各个阶层应该有我们社会各个阶层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自己的责任。因此,要通过广泛持续的社会动员,使得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公共事业部门,应该更包括学校,在我看来,我觉得家庭和家长的责任都应该有明晰的责任,每一个社会细胞,对自己在提升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都应该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特别是家长和家庭,如果家长和家庭对于孩子的素质没有一个要求,你很难说我们这个社会文明程度会有基本面上的提高,我觉得就会受影响。

 

第三个建议,我们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社会主义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引导人、影响人的同时,应该有更明确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19:07]

 

主持人

 

刚刚您给我们做的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这样一个非常清晰、具体的分析,也让我们感觉到,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更展现的其实是我们整体国家的整个实力。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

 

[19:07]

 

嘉宾周明伟

 

是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是全社会共同追求中国梦的应有的内容。

 

[19:08]

 

主持人

 

除了这样一个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您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之外,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还有哪些您特别关注的,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19:08]

 

嘉宾周明伟

 

总理报告当中讲到,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我认为这两句话直接点出了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过程当中,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过程当中,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性,就这一点来说,因为职业的关系,关注的会更多一些。

 

    [19:10]

 

主持人

 

可能和外文局关系更加密切一点。您怎么去看待,您作为政协委员,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当中发挥一个作用呢?

 

[19:10]

 

嘉宾周明伟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首先是为了更好地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这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全部内容,但是如何传声音、讲故事、展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讲故事、传声音、展形象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同国际社会良好相处,这是直接影响到中国整个现代化过程,整个实现中国梦过程这两个百年目标过程当中,我们同关联度已经如此之高的国际社会的关系。因此,绝对不是说我们想不想说、能不能说的问题,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前所未有地已经步入了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心,我们的一举一动,不论我们是不是愿意,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内容。很多我们过去的那种国内的因素,国内一些关注,现在很可能瞬间成为国际的关注,甚至重要关注。发生在国际的原来和我们不相干的事情,现在是影响国内进程的一些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事关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进程,事关我们同国际社会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虽然只有两句话,但是对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要求、很好的目标。

 

从目前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命题,倒不仅是因为它的重要,还在于我们现在传声音、讲故事、展示中国形象,还有许多同目前的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同目前的中国对外关系交流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有些地方是我们做得很好,但事实上讲不好。

 

[19:14]

 

主持人

 

这是因为没有运用好世界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述中国故事。

 

[19:14]

 

嘉宾周明伟

 

这里有方法和内容的问题。有些是我们主观努力了,但是,解决不了国际关注,我们在国际众多的信息交流,并且借助各种新技术交流的过程当中,常常是我们做了努力,但是依然没有我们的声音。并不是我们的内容不应该引起国际关注,应该引起国际关注,但是我们方法上还是有差异。

 

中国声音在对外传播过程当中,面临的一个特别的问题,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是我们的内容需要转换成别人的语言,才能让人听到、理解、接受或者欣赏。这个过程还是一个比较艰巨的过程。

 

[19:16]

 

主持人

 

刚刚您谈到最后一点,我们如何去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国的故事,展示我们国家的形象。这是因为可能国际受众和我们国内受众的话语体系不一样。我们如何去引导受众能够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故事,在这方面我们应该会做一些思考和建议,我们想请周局长能不能谈一谈您是怎样看待这样的转换?

 

[19:16]

 

嘉宾周明伟

 

作为对外传播者,在我看来,每天眼睛睁开,想的就是两句话,“说什么”“怎么说”,你向国际社会传播什么,怎么传播。这两句话是很多传播工作者的心得,也是一个责任,是一个要求。但是,恰恰这两句话,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挑战的主要的,每天要面对的挑战是,你在国际各种各样的声音,特别是针对中国的声音,如此之繁杂的情况下,你说什么,你说的东西怎么能让人家听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人家听得到、听得懂、听得明白,这是巨大的挑战。我们经常会以为,只要中国故事精彩,国际社会就应该会欣赏。比如说,我们在汉语教学当中,我们用过的一些教材,其中有一个介绍中国经典的故事叫《愚公移山》,我们这些人都是读着这些故事长大的,这个故事流传了上千年,感动了无数代的人,这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精英所在,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所在,他想说的是我不一定最聪明,但是只要我认准目标、持之以恒,我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以为这个故事告诉别人,别人应该欣赏中国人是这样一个有毅力、有耐力,只要认准目标不怕任何困难,一代人做不了,可是几代人连续做下去的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外国人就觉得,愚公是不是真的很愚蠢,两座大山挡住了你家的出路,你为什么不搬家,你为什么搬山呢?真的是很笨吗?这就是不同文化的解读,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好的文化的呈现,单是把这个故事,以为你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别人就会欣赏,一定会理解,不一定。相反,他会有其他完全不同的理解方式。

 

[19:19]

 

主持人

 

是不是要抓住他的兴趣点在什么地方?

 

[19:19]

 

嘉宾周明伟

 

是的,中国文化能不能呈现给国际社会,一定程度上不仅仅是取决于你的文化有多精彩,或者首先当然取决于你的文化要精彩,要有不同,同时,要关注别人的文化传统,关注别人的文化习俗。也就是说,中国文化走出去绝对不是你单向呈现你一个内容你就会理解,就会欣赏。对外文化的传播,一定是一个交互的过程。中国文化能走多远,一定程度上不仅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有多精彩,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多少。你了解别人越深刻,你的故事才能越精彩,你就被别人了解、理解、欣赏的可能性才越大。

 

[19:20]

 

主持人

 

这说明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可能我们第一个要内知我们的国情,其次我们还要感知外在的世界,要有的放矢地去做一些事情。

 

[19:21]

 

嘉宾周明伟

 

这方面的例子还很多。我所在的这个小组有一批非常有经验的对外传播的大师或者大使,他们有很多心得也表明,我们在讲自己故事的时候,真的要贴切别人能理解的方式。比如我们讲故事,或者讲一个原理。最近很多同志就会问,介绍中国,向世界说明中国,发出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讲中国故事,最难的部分是什么?我们经常会说,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在过去30年已经证明我们的选择、我们取得的成就,但是很多情况下别人还是不太理解。其中有一些不是他愿不愿意理解,不是说我们说得好,说不好的问题,我们说得再好他都不会理解,他不会接受,这是因为意识形态和利益取向的选择问题,跟我们说得好,说不好没关系。但是多数情况下确实存在着我们怎么讲自己道路、理论、制度的问题。我们小时候写作文,习惯上就是三段式,要有一个开头,要有一个中间的内容,要有一个结尾。西方很多无论是它的新闻,讲新闻或者他讲故事,他的办法和我们不一样,美国人就说,你如果看三行字看不到内容他就放弃了,你不能开门见山,前三句话没有吸引他的力量,基本他就放弃了,因为信息海洋是如此之深远,他没有理由说,他要有耐心看完你30行字以后才是主要的内容。第二个就是我们习惯要讲述中国追求的是和平发展,我们会从道理、逻辑、历史、原理上说,然后再说为什么我们现在追求和平发展的路线是必然的,是我们执着的追求。他们的阐述方式不一样,我们的大使用了一个非常有趣,但是很简明的例子说,在那里你必须以人为准,为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你三句话离他本身的关切没有关系,他就放弃了。就像我们给外国人写信,在信封上第一个是他的人名,然后是楼、街道、城市、国家,我们是国家、城市、街道、楼号、个人。不是说简单可以套用这样一个文化上的差异,但是比较形象地说明,他关注的人同我们设的人的位置会不一样。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地来了解、理解,从内容和形式上把握好我们应该把握的内容,使得在我们面对西方已经是现实,就是西方声音占主导地位,使得我们在面对很多人看中国还是有成见,有偏见的情况下,要在偏离别人的语言、话语体系、别人的表述方式和文化差异,本身别人对理解你还有一些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讲好中国声音,就会说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们真的还不能自说自话,一定程度上真不能卡拉OK,你还需要面对读者,面对重大关注,要面对别人的文化和语言表达的习惯。这不是我们要迎合他,不是要奉承他,或者接受他,但是,一切还是要从对外传播的效果而言,我们必须了解他。

 

[19:24]

 

主持人

 

我们说到一个细致性的问题,我们如何用世界都能读懂的语言来讲述中国好故事,这就说到我们外文局一个非常细致重要的工作就是翻译工作,翻译工作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窗口,也是我们中国走出去的这样一个战略的重要的手段。但是,现在我们发现有一些,比如说我们翻译出来的一些东西,给外国人看的时候,他们说看不懂,或者中国本身的一些文字、一些文化的东西,就很难翻译成西方的其他国家的一些文字,让他们能接受或者理解,你怎么来看待这样一种好象是一种矛盾的方式?

 

[19:24]

 

嘉宾周明伟

 

我们经常会苦恼,也是我们工作时候希望能努力的一个方向。在过去30多年,随着中国教育,特别是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国的外语教学的水平有极大的提高。能使用外语的,不光是人数上有巨大的增加、变化,而且我们理解别人的语言,同别人沟通的能力大大增强。但是依然我们在传播自己声音、讲中国故事的时候会遇到语言上的障碍,这并不是说我们翻译不了,就是您刚刚说的,我们的能力不是字对字的翻译的能力,不是我们翻译不了,是翻译出来别人不了解。我觉得有几个原因。一方面,翻译实力大大增强,同时也是因为翻译能力的增强,需要了解中国、需要感知中国的内容在丰富,因此翻译的范围大大扩展。我刚刚说的翻译水平、语言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显然不争的事实。我们有一些语言工作者,他说外语和说母语没有太大差别。但是,他依然不一定能做好一个好的翻译,原因所在,不是说他的外语水平,是他的中文功底不够,中文本身的水平,理解中文、展示中文的能力事实上是制约他外语表达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或者越来越突出的原因。

 

[19:26]

 

主持人

 

一个翻译家可能更多的是一个文学家,是一个作家。

 

[19:27]

 

嘉宾周明伟

 

他的中文的功底,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文明的了解、理解,他的转述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他再创作过程当中的能力。因此,翻译首先要有深厚的中文的功底。另外,当然也是说市场经济既给翻译事业带来诸多的活力,因为市场经济的导向对翻译的需求,日益增长的翻译需求有它的激励因素、激励作用,但是也恰恰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取向,使得有一些行为变得越来越短期,越来越利益取向,所谓的货币的取向。这当然有它合理的部分,但是,也确实使得我们有一部分翻译工作者,不太乐意说十年磨一剑,几乎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他追逐的首先是希望自己的翻译价值能够更快的翻出来就能见钞票的过程,而我们很多前辈,无论是傅雷、杨宪益,他们翻译的作品,像《红楼梦》,十几年、几十年磨一剑,依托他深厚的中国文化的根底和对别人文化和语言的把握,最后几十年磨成这样一剑,对于很多翻译工作者现在缺乏这样的功力和这种修养,很多情况下,还是急功近利,这是造成目前翻译作品不理想,翻译出现一些烂作品、坏作品的一个原因。因此,这几年,习近平主席所描述的,我们的很多文化作品,是有高原缺高峰,有数量缺质量,我们翻译界也是依然如此。我们翻译工作者如何作为一个职业修养,负责任、精细地来再创作好我们的翻译作品,是翻译事业发展努力的一个方向,翻译工作努力的方向。

 

[19:30]

 

主持人

 

如果我们扭转这个局面,应该从哪些手段着手呢?有没有什么样的方法?

 

[19:30]

 

嘉宾周明伟

 

这里有社会环境,有教育培养的过程,但是作为翻译工作者,在中国前所未有面临一个同世界接触的过程当中,我们能够担当中国同国际社会交往的关键的环节,我觉得应该有自豪感,有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这是事关文化交流,事关不同文化之间、不同地域语言之间的交流,没有这个责任心和事业感是不行的。同时,要有更强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机制和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端的,现在我们一般的翻译数量上是有巨大的发展,但是,各个语种,无论哪个语种,无论我们习惯表达大语种或者小语种,最缺的人才是高端的能够定稿的人、大师。能够融通中外,学贯中西,能够对历史和现在都能够交融的这些大师,缺这些大师。但是我们永远缺大师,每个时代都在说缺大师。因为中国前所未有面临着一个国际社会的场景,中国正在承担着前所未有的责任和扮演这样的角色,我们需要全社会,特别是翻译工作者本身的努力,通过我们的努力扮演好这样一个角色,使得我们在整个中国社会国际化、中国角色国际化,中国的责任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担当好这个责任。我想既有理论的追求,又有制度的优化,同时,更多的需要我们翻译工作者本身的学习。

 

[19:32]

 

主持人

 

谢谢周局长给我们好几条思路。最后来聊一聊外文局的工作,因为我们说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现在围绕着五大发展新理念,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包括“十三五”的规划,对于今年或者说是未来五年,我们外文局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些重点工作或者总体部署是什么?

 

[19:32]

 

嘉宾周明伟

 

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今年努力的基本的取向。具体地说,外文局作为一个专业的对外传播机构,我们是通过图书、期刊、网络、翻译、理论研究、对外发行这些渠道来实现所承担的使命。但是,关键的因素是,作为这样一个60多年的机构,在面临国际传播许多新的问题过程当中,就像中央要求的,五大发展理念当中所要求的,第一个就是要创新。外文局在整个对外传播过程当中,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过程当中,能够多大程度上争取抓住这个发展的机遇,提升我们整个对外传播的水平和能力,实际上一定程度上,或者首先取决于我们的创新。我们过去的优势永远是过去的,创新成为我们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这个专业,现在任何行业,只要你和传播相关,创新就是你永恒的主题。这不仅是现在信息传播本身的需求所决定的,也在于目前信息传播搭上了信息技术发展最快的最新技术成果,它同信息技术的发展,首先或者许多是瞄着信息交流本身需求来推进的。我们的对外传播,或者是国际舆论传播、舆论交流,首先搭乘或者搭乘最多的,是新技术。因此这些都是对我们创新提出了许多课题。新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本身的变化,形成了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规律,这些规律都直接或者间接表明,至少是逐步表明,原有的传统媒体必须和新媒体融合呈现起来才行。平面、立体、图像、声音的,也就是过去的报纸、期刊、图书、杂志、电视、广播融在一起,才可能有现在信息传播所需要的呈现方式和受众的需求,才可能有这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在相同的时间里面出最多的信息量。因此,改革是我们今年事业发展主要的一个取向,我们要通过改革转变观念,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我刚刚所说的媒体融合,首先是观念上要融合。新技术的运用首先是观念上的变化,内容形式的变化等等就不言而喻,整个都要通过创新来聚焦我们对外传播当中,聚焦媒体融合过程当中的短板。就是你刚刚讲的我们今天努力的目标之一。

 

第二个,要开拓创新一些新的对外传播的领域。过去几年的努力和我们的实践,体现出来一个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也是感到很鼓舞的是,我们的对外传播只要搭上国家重要的信息发布、重要的对外出访和国际的重大关注的时候,对我们的信息需求就大,我们发声音、展形象、讲故事的机会就多。特别是配合国家领导人的重要的出访,是国际关注度最高的时候,也是我们配合国家领导人出访,配合出访国家领导人所呈现的我们对外交往一系列的交往的思路、思想、战略,来配合他讲这个故事,效果就会不一样,关注度会完全不一样。我们配合高层访问,所能够设立议题的机会也完全不一样。因此,像这些都是我们今年可能会进一步努力做好的方向。

 

当然,如何出好我们的图书,出好我们的期刊,办好我们的网站等等,我们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今年具体的突破还是要依托创新,依托多媒体的发展,借助这些能够有更好的针对性,更好的吸引力,更好的影响力。

 

[19:38]

 

主持人

 

今天非常感谢周局长能够接受我们采访,和我们来分享中国外文局的故事,如何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来讲中国好故事,受益匪浅,非常感谢你。

 

[19:38]

 

嘉宾周明伟

 

谢谢你这么多好的问题。

 

[19:38]

 

主持人

 

谢谢,也感谢大家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再会!

 

[19:38]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