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一次“增进共识”的有温度协商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4-2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安宁疗护”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个新词。而新词的“命运”,就是被赋予不同的理解、意义和寄望。

 

4月21日,全国政协以“推进安宁疗护工作”为题,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这既是医学伦理的专题话题,也是应对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是面向每一个临终个体的人文主题。

 

来自相关领域的委员、专家们,来自相关部委的负责人,纷纷立足自身工作、调研成果,对安宁疗护工作提出看法、意见、建议。然而,从概念的确定、诊疗标准、场所的确立,到人才培养重点、医保支付手段优化细节等等,大家的意见并不尽相同。

 

“安宁疗护应主要以居家方式进行”,“安宁疗护要有大型医院的支持和直接参与”,“优秀护理资源应该向社区及基层辐射”……针对安宁疗护体系建立中的“场所”问题,不同委员给出了不同侧重的答案。

 

“安宁疗护应该完善评估制度、引入社会资本,构建多层次安宁疗护体系”,“安宁疗护不需要很多的资金,最重要是护理队伍和义工团体的建设”,“安宁疗护要以接受慈善募捐和捐赠等多种方式展开”……关于安宁疗护发展重点,委员们也观点不一。

 

甚至在安宁疗护概念界定中也有不同的说法。“减轻患者痛苦和不适”、“给予爱心和呵护”……诸如此类。

 

然而,观点差异并不意味着意见分歧。来自不同领域、专业的委员、专家,来自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就同一个有温度有关怀的“新课题”释放着最广泛的协商力量。不同观点互相交融,讨论即意味着凝聚共识的可能。

 

安宁疗护的前提是有益、不伤害,是一种自愿接受的服务,是减少痛苦的“善终优逝”,不论对主体界定、手段方式有怎样不一的看法,最终对方向的把握形成了“一种集中的观点”。

 

要改善筹资方式,解决社保对安宁疗护的支持问题,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不论对支付方式的建议有怎样细小的差异,对支持体系的建立,大家也共同勾画了一条路径。

 

一场近3个小时的协商,无法立即转化为“摸得着”的实效,也无法兼顾立足不同位置的不同诉求。但在讨论中,安宁疗护工作面临的困难、推进的手段、面临的方向渐渐清晰起来。一种“摸不着也看不见”的效果正在潜移默化中达成。

 

主会场观点碰撞,分会场也毫不冷清。大家就每一个有疑问、值得探究和讨论的观点互相“小声交流”,协商的气氛从大屏幕延伸至分会场,感染着每一个“旁观者”成为话题“参与者”……一种“包容多样而不弱化主题”的能量正在释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