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许进:让前辈的选择和道路影响更多的人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4-1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段激情澎湃无悔青春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都将悄然逝去。许进说,他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怎么出发的。”

 

采访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地点是他日常所在的办公室。按图索骥如约而来,走上一栋并不显眼五层小楼的第四层,一眼便看见头发花白的许进,在一间局促而堆满文件材料的办公室里,跟两位同事聊着什么。

 

采访正式开始,我们“转战”到另一间稍显宽敞的办公室兼会议室。许进一直很有礼貌地招待着记者,目光柔顺,言语得体。由于已提前沟通好选题和采访提纲,话无多说,落座,打开笔记本,放好录音笔。

 

有一瞬间,记者有些恍惚,对面这个始终保持谦和微笑,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夸夸其谈的“普通”政协委员,就是我国著名爱国人士、教育家、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许德珩的孙子,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侄子?旋即,记者意识到自己所犯的“严重错误”。

 

全国政协委员许进就是许进,太多人忽略了许进,而只记住了“许德珩的孙子和邓稼先的侄子”。从这个角度上,许进应该是寂寞的。但许进释然地笑着,“我所在的家族是我永远的骄傲,祖父许德珩为国家兴亡奔走呼告,姑父邓稼先为祖国建设付出一切。那些对家国深切的爱和责任,已经成为深入血脉的家风传承和最大的精神财富。也许我一辈子都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会有勇气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没错,一个人的成长永远也不能割裂时代与家庭的影响。既然注定无法“逃离”家族里两大著名知识分子的耀眼光环,他便选择安心做自己。

 

祖父许德珩教给我的那些事儿

 

1959年出生的许进与自己的祖父共同生活了30年。

 

彼时家里来往的都是时代的风云人物和学界巨擘,许进瘦瘦的身影藏在门板后,无意间耳濡目染,祖父许德珩和很多九三学社创始的老先生们,在经历了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五四运动之后,高举起“爱国、科学、民主”的“九三”大旗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身边,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团结起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参与新中国的建设。而许德珩先生在耄耋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更是以自己的行动表达了“九三”前辈先贤们对民族国家命运的认识。

 

然而对于幼年许进而言,在小小的人儿那里,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重量级”祖父到底是什么感觉?

 

许进想了想,突然笑了。“可以这么说,其实在你的印象中,你的祖父是什么样的,我的祖父也是什么样的。”

 

许德珩有着跟天下所有祖父一样的慈爱。他并没有刻意教导许进多大的道理和志向,可老先生的所作所为就是最好的典范和模本。

 

许进的记忆根本不用跨越时间界限去刻意翻阅历史,关于祖父的任何一件事,似乎都早已等待在许进口中,呼之欲出。“每一件事都镌刻进我内心,这些对我来说不仅是历史,更是血脉。”

那是1948年的夏天。

 

北京大学在民主广场举行毕业典礼,当时的校长胡适对学生们说:你们马上就要走入社会了,我送给你们三根到社会上可以救命的毫毛,你们要多研究点问题、少谈些主义,要自我奋斗,争取做人上人……

 

许德珩不等胡适把话说完就拍案而起,转身对学生们说:“你们走入社会后首先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多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切不可只做什么人上人,而该立志做人中人。”

 

好一个“不做人上人,要做人中人。”这,也成了许进一辈子的信条。

 

在许进幼时的记忆里,每天吃饭,就是最好的倾听各种“逸闻趣事”的时候,只是当时还是小孩子的许进并不知道,他坚韧刚正品格的养成其实正是得之于此。

 

“他几乎天天在饭桌上讲述一生各个时期的经历。”许进轻声说,眼神中仿佛映透着过去时光。祖父反反复复讲过,靠蔡元培校长提供的勤工俭学机会读完大学,而他的同学中有些富家子弟每月开支数百大洋,用于听差、吃花酒、捧戏子,他们进北京大学只为混个文凭好做官。“祖父说这些人随后在社会中沉淀得无声无息,而那些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有志青年,后来成为社会的栋梁。”

 

因此等许德珩当北大教授时,他特别在意教书育人中“育人”二字。有学生来找他探讨人生观,他为此专门题写了“身无分文,心忧天下,面壁十年,志在救民。以此自励、奋斗终生”几个字,勉励青年们要脚踏实地的多学习一些知识,不可急功近利。在许进的记忆库中,祖父对青年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希望你们能继承五四运动的爱国传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读书。”

 

“为国家富强而发奋读书”,在国家危亡的关头,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时刻,这句沉甸甸的话,成了老一辈知识分子最深切的希望和呼唤。

 

“铃铃铃——”一阵悠扬的乐曲从放在桌子上的手机里响起,许进低声说了句抱歉,起身接电话。从历史中回过神来,这通九三学社中央打来的电话,如同历史连通器,当年那个绕在许德珩膝下,总缠着“听故事”的孩子,也已成为许家第三代“九三”人。因为家风传承,许进始终保持着一个学者的谦逊、温文尔雅、平易近人。

 

“知道吗,加入‘九三’时我诚惶诚恐。”许进并没打算隐藏自己的心路,他说,我既没有父辈祖辈们的学识和能力,也没有他们的地位和声望,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不够资格的。

 

但九三学社中央一位秘书长无意中“点”醒了他。这位秘书长在九三学社成立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半开玩笑似地对许进说,你不加入“九三”就是“不务正业”呀。此时的许进才又一次更深刻地思考着自己与“九三”的关系。

 

“我突然发现自己在心里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大家庭,甚至说在内心深处对这个大家庭的渴望和热爱更加深切。而且我可以为九三学社、为多党合作尽一份力。”许进说,这也正是祖父对他的嘱托,“能自食其力,对社会有些贡献。”

 

加入“九三”的许进开始忙碌起来,调研、座谈,更重要还是他的优势所在———对社史的亲历和深刻认识。为了发挥更多作用,单单过去一年,许进就利用自己时间在“九三”各地方组织讲了32场社史,大受欢迎。许进翻开自己的记事本,“今年截至目前,才四个月间,就已收到20场社史讲座的邀请了。”

 

除了专题讲座,无论是在走访调研还是在好友聚会,提起九三学社的传承,他总能信手拈来“九三”先贤的故事讲给大家,将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之间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血肉联系讲给大家。

 

接受思想洗礼,才能更好前进。许进所做的或许并不能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但一有场合,他就像“传道士”一样,把历史的呼唤和期盼、先辈的理想和信念,传播出去。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段激情澎湃无悔青春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都将悄然逝去。许进说,他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怎么出发的。”

 

个人命运永远与祖国相连

 

2015年10月,香港中华总商会邀请许进赴港。

 

原来香港中华总商会出资为全港中学生播放爱国影片《邓稼先》,特意邀请许进作为家属代表前来观看并与中学生座谈。

 

平静讲述中的许进深深叹了一口气。“这部电影我之前就看过一遍,再也不想看第二遍。”许进使劲地眨着眼睛,努力压制内心涌动的波澜。“我心里过不去,你明白吗?”许进抚着自己的胸口问道。

 

这种失去至亲至爱的滋味,只有自己家里人才能体会。在影片放映后的座谈中,许进当着香港各界精英和中学生代表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话,没有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个人命运将是随时可能倾覆的一叶小舟。

 

第二句话,这个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价值观。有人豪掷几亿买豪宅办婚礼,有人一生简朴用微薄收入资助上百贫困学生,有人默默无闻把一生献给祖国的事业,请大家慎重思考作出自己的选择。

 

第三句话,没有一个社会是十全十美的。完美的社会是所有社会样本优点的集合,正是这些“不完美”给了我们发挥作用施展才能的空间。

 

三句话后,掌声雷动。

 

三句话里,饱含姑父邓稼先带给许进的人生启迪。

 

在许进记忆中,跟总是忙碌的姑父并不能经常见面。有一次邓稼先突然十分感慨地对许进说,“我们基地生活太苦了。我还可以吃小灶,有烟有酒,其他同志就更艰苦了。有一天晚上,我一个人喝了差不多一瓶五粮液,结果醉了。”邓稼先喜爱喝酒,但许进见他平时每次只喝二两左右,从未见他醉酒。可以想象当时他在事业上、生活上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接着,邓稼先沉重地说,当年到我这里来的大学毕业生,现在他们的孩子都已经上高中了,可是在山沟里,怎么能考上大学呢?他们的父母已经在山沟里奉献了一生,我们怎么能耽误孩子的前程呢?说完,总是微笑的邓稼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他去世多年之后我才了解到,姑爹生前我国共进行了30次核试验,他亲自指挥过其中的15次,凡是他做出的重大决策无一失误,因而被同事们称为福将。”可许进想说的是,在这值得骄傲的成绩后面,邓稼先付出多少心力,受过多少大剂量辐射,忍受多少病痛的折磨,因病离开我们时年仅62岁,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被人家落下。

 

即便如此,当中央领导同志询问许进姑姑许鹿希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时,姑姑却说,请总理派个医疗队给基地的同志们检查一次身体,他们的生活太艰苦了。

 

姑父邓稼先带给许进的是另一种震撼,是科技报国的献身精神,是对祖国富强不惜一切代价的理念信念的坚守。

 

“我们现在的科研条件不知要比当时好多少,真正能耐住寂寞潜心钻研的有多少?”许进反问道。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杨振宁教授曾经问他,听说你研制核武器只得了10块钱奖金?邓稼先回答说:不对,我一共得了20块钱。原子弹10块钱,氢弹10块钱,杨振宁倍加感慨。当许进姑姑对杨振宁教授说,中国研究核武器的开支比外国少很多时,杨振宁摇了摇头,“算上我们科学家的生命,计算结果就不是这样了。”

 

“有时我也在想,如果当时姑父不接受这个研究项目,安心做一个科学家。也许他在物理学上的成果并不输于李政道、杨振宁,最重要的是还能亲眼看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巨大发展变化。”许进憧憬着,旋即摇摇头,假如上天给邓稼先1万次重新再来的机会,我相信他依然会坚持当时的选择。“祖国把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交给他,他向祖国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生命。一生能够如此地被祖国信任,又能够如此地报效祖国,是多么难得的事啊!”

 

饱受过亡国奴滋味的邓稼先太渴望国家富强了,他永远不会以个人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先决条件。

 

他太知道,如果自己的国家不富强、不繁荣,个人的成就再大,地位再高,也没有任何意义,你还是要被人瞧不起。

 

“反观现在的社会简直很有些浮躁,有些人凡是为自己,处处‘利’字当头,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没有了所谓的理想信念。”许进说,前辈们的品德和人格,以及他们的选择和价值观,放进哪一个社会阶段,都有可以进行对照借鉴的地方。要实现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只有物质的极大发展是不够的,历史和历史人物会告诉我们该选择什么坚持什么。

 

邓稼先发现病情手术后一个月,恰逢建国35周年庆典。他不顾家人阻拦,坚持来到人民大会堂看五星红旗。凝望高远,他平静地对身边年轻的警卫员说,“等到建国100周年时,祖国的发展一定是非常好的了,到时你再来看我。”

 

这个65年的约定,是邓稼先对祖国发展的信心和祝福。

 

不让人民失语

 

书架上,桌子上,到处摊满了各种书籍和资料,谈到祖父和姑父的每一个细节,他都会认真核对。可每当记者试图将话题转到许进自己身上,他总是颇显“为难”,似乎不值一提。

 

许德珩先生是九三学社创始人,邓稼先先生是许家第二代“九三”人,许进则是第三代“九三”人。

 

对于全国政协委员,到许进这里已是家族里的第五位。许德珩先生是第一至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许进的祖母劳君展是第二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许进的父亲许中明是第五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许进的姑姑许鹿希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许进则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对比三代五位政协委员,我的祖父祖母坚定地与共产党站在一起就是履职,我的父亲和姑姑是行业权威,他们的履职是与专业领域紧密结合。”许进自认为,作为家里资历最浅的晚辈,他有压力也有动力,全心投入。他常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今天的政协委员需要的是无私无畏地代表人民讲真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014年,在云南腾冲调研的许进,专门去参观纪念滇西抗战英烈的国殇墓园。岁月把有的墓碑磨砺得字迹模糊,殊不知这些“无名氏”们在战场时曾多么英勇,常常以一敌几,直至耗尽最后一滴鲜血。

 

许进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也刺痛了。他暗下决心要为抗战老兵做些什么。

 

“不管是健在,还是逝去的抗战老兵,都需要被历史和人民铭记。”许进坚定地说,只有为国家付出生命的烈士得到社会的足够尊重,在下一次国家危难时,才会有年轻人继续冲上前去。

 

经过不断地酝酿调研,2015年两会期间,许进拿出一份《关于给抗战英雄授勋的建议》,建议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授勋;向参加抗日战争的全体官兵颁发纪念章;优抚健在的、曾经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兵,以安军心、振民气。

 

这一年恰好也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当许进看到佩戴着抗战胜利纪念章的抗日老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不由得鼻子一酸掉下泪来。不是因为自己的建议得以实现,而是因为这些90多岁的老兵们,在通过天安门时,始终坚持不肯放下敬着军礼、颤抖着的右手。

 

“可爱”的许进自曝,他曾经问民政部门有关负责人,给抗战老兵授勋的事情,他的提案到底有没有起到作用。得到的答复是,“提案直接推动了这件事的加快实施。”

 

许进对这样的答复,十分满意。

 

“作为政协委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许进笑得像个孩子,他告诉自己一定不负政协委员的使命,带着前辈们所倡导的和反对的,不让人民失语,不让民主空转。

 

每一件提案都对得起自己

 

加入九三学社后,有一次许进遇到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韩主席问,许进你现在在干什么?许进答,2/3时间在政协和“九三”,1/3时间忙于本职工作。

 

“那家庭呢?”面对记者的询问,许进只能呵呵笑着,不作声。

 

“尽管忙,但我其实并不是一个高产的政协委员,也跟所谓的‘提案大户’不沾边。”许进没有讲原因,转而讲起他父亲做政协委员时的一件事。

 

1978年,同是全国政协委员的父亲许中明撰写提案,建议用20世纪70年代新技术———卫星电视广播实现电视广播的全国覆盖。这样一颗广播卫星就能覆盖我国全部国土,使边远农村、林场、工矿、企业和部队都可以看到彩色电视节目,白天时间用来播放电视教学课程,晚上播放电视节目。

 

没想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小平在这个提案上做了亲笔批示,为我国卫星电视广播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许进心中,政协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一份提案要达到父亲的提案那样的意义,才是真正的好提案,才能称得上在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能。“政协委员不能随便说说和随便写写。每个人的学问和精力是有限的,要提问题就要把自己熟悉有优势、研究透彻的内容,掷地有声地讲清楚,追到底就行了。”许进一再表示,好提案不在于数量多少,如果是讲真话、办实事的提案,就算一年仅此一件,也比废话连篇的提案有意义。

 

有祖辈先贤在前,许进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轻慢。

 

许进本身是城市管理和建筑设计出身,他对城市的发展直至困顿有着多年悉心研究。不了解不熟悉的事情,许进向来不做,同样,一旦发现某些问题,他从来都会仗义执言。

 

那一年,许进应邀参加一个地方政府主办的发展论坛。当时GDP已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热门指标,社会综合发展的议题几乎都被招商引资所覆盖,事事必提招商引资。当许进抵达后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参政党的代表,要谈的竟然也是招商引资时,许进像当年他祖父一样“跳”了起来。许进对当地领导说:“我是来探讨城市发展思路的,我准备写一篇‘民主党派不是招商局’,你们敢用吗?”领导说:“你敢写我们就敢用。”

 

意犹未尽的许进,以此为契机,再加上自己多年的地方调研经验为背景,递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将地方GDP按照来源分解为环保、不环保和污染三类,但凡不环保和污染类GDP,建议在总数值中予以扣除。

 

多年来,城市粗放式发展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凸显,许进都看在眼里,“呼吁城市的集约化发展”,成了他近年来一直扭住不放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建筑标准,要求楼间距实现每栋楼有最少6小时光照,我们的户型面积也是越来越大。”这些都是不集约利用资源的表现,建筑越摊大饼,出行距离加大势必造成低效率、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从根本上说,是城市规划问题。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今天,应该总结以往的教训,提升城市建设的质量,使新型城镇化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许进认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应该提醒政府相关部门,引起他们的重视。

 

2015年3月全国政协大会期间,许进以《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注意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题,建议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反思城市粗放式发展的教训,集约节约利用城市土地,发展紧凑型城市,将提升质量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内容。

 

再回溯到2013年,同样是关于建筑领域,许进提出将我国住宅设计使用年限从目前的50年提高到70年,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维护和保养,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践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特别提到这两份提案,因为这两份提案所提出的建议已被写入2015年12月公布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决议中。

 

用许进的话说,他的每一份提案都敢说,是付出了十分的心血和智慧,对得起自己。

 

为环境污染发声、为城市发展建言、为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做指导、为九三社史做讲解……

 

与许进的无私分享相比,记者不得不表达内心的遗憾。如果不能描绘出许家的“群像”,就刻画不出许进的“独像”。从某种意义,他们已经深刻地融为一体,摘不出来。然而采访所及之处,大概仅能刻画十之一二,不胜惶恐。

 

正在山东德州出差的许进,发来一封邮件。

 

我们共同的目标是把前辈的选择和走过的道路,让更多的人知道,能影响到更多的人。至于我个人而言,可写的内容不多,只是引导出这个话题的配角,不必考虑我的感受而受到限制。

 

这,就是许进。

 

许进简介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社中央宣讲团成员,清大筑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著有对祖父许德珩的回忆录《百年风云许德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