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科普要搞好 “大家”来参与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3-2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你能想到两院院士到中小学校为孩子们上科普课吗?你想看到由院士们撰写的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科普小文吗?

 

3月24日,全国政协召开的“大力加强科普教育”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带头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成为与会委员们最一致的建议。与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静晨、中科院院士褚君浩都表示,今后将带头写科普作品。

 

其实,以前我国科学界就有“大家”们参与科普的良好传统。“高士其、华罗庚、茅以升这些科学家就是其中的典范。”王涛委员在谈到科学家写科普的老传统时,得到了现场许多委员的回应。

 

这些来自各行各业,从事科学研究的委员们在发言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目前科技人员缺乏科普创作热情,我国科普市场缺少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的现象。这一问题引发了曾创作过医学系列科普作品的郑静晨委员的“吐槽”。他说,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科普创作缺少专业科普作家的参与;有些是工作繁重没时间写;有人认为科普不算学术成果不愿意写;还有的担心写出来没人资助出版不敢写。”

 

然而,科技人员若退出科普阵地,带来的最直接问题是权威科普信息少。为此,有委员给出了解决办法,鼓励科技人员创作科普产品,要发挥政策先导作用。“一定要确保科普经费预算。”徐世杰委员提出创新方式,将科普产品作为国家重大科研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的成果进行验收。

 

有了资金保障,解决问题还要具备技巧和手段。不少政协委员提出,在如今信息化冲击下,科普作者要具备融合新媒体传播的意识,和灵活运用传播手段的能力。“在公共场所和大众传媒软植入科普作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郑静晨委员拿他工作的武警总医院举例,不但楼梯台阶的竖面张贴了医学大事记,如胰岛素是哪一年由谁发明等,就连病房走廊里也挂了很多相框,里面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张照片、一个获奖理由和一个技术难点。除了注重形式,他还提到科普的内容重心应转移到激发大众的求知欲和探秘感上来,“科普创作不仅是把现有的知识和方法讲清楚,更要去提问背后的原因和难点,引发人们去讨论去探索。”

 

到会的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尚勇饶有兴趣地听着委员们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他回应说:“下一步我们将在繁荣科普创作,支持科普创作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早日解决这个问题。”

 

“我国拥有比其他国家人数更多的科技人员队伍,如果能够发挥科技人员在科普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我国的科普事业一定能够获得巨大发展。”黄力委员对我国科普事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