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762号


题    目:关于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层和西部地区流动的政策体系的提案
第一提案人:潘晓燕
承办单位:中央组织部(主),教育部(会),科技部(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一、制约人才向基层和西部地区流动的原因
    人才在向西部和基层流动中,存在外地人“不愿去”,本土考出去的学生“不愿回”,现有人才想方设法“往外走”的现象。综合分析上述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1、对人才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对人才工作认识不足,没有把招才引才工作、推动人才流动放到人才工作的整体去谋划,引才观念落后、留才方式单一,为人才服务的意识不强。
    2、人才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执行力不强
    目前,人才方面的政策法规,多数呈“碎片化”状态分散于多个部门,统筹规划、有效衔接不够;有的单位和部门对政策措施的执行力不强,国家和地方制定的一些条例、优惠政策因部门之间协调不力,未能有效推进人才向基层和西部地区流动。
    3、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制约因素较多
    人才看重的是干事创业的平台空间,并非单纯地追求经济物质待遇。与东部省区相比,西部地区人才施展才能的载体和项目相对较少,缺少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空间,直接影响招才引才留才。
    4、政府主导的人才评价、市场配置和服务体系不完备
    政府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不到位,政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链条服务的工作格局还未形成。对人才的考核评价标准不够科学,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的考核评价倾向依然存在。
    二、健全人才向基层和西部地区流动政策体系的建议
    推进人才向基层和西部地区流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多措并举、整体推进,使人才向基层和西部地区流动制度化、常态化。
    1、完善人才宏观调控政策,创造公平的人才发展环境
    基层和西部地区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在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的基础上,坚持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
    第一、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改善人才发展环境,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向西部地区倾斜,增加西部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或者通过在西部地区建立名牌大学分校,发展西部地区教育,提升人才发展载体层次。
    第二、协调东南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进一步支持西部改善人才发展环境。
    第三、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落实中央和国务院针对西部发展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西部省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力推进西部地区人才培养、选拔、交流等工作。
    第四、制定出台推动人才向基层和西部地区流动的人才流动规划,从政策保障、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2、注重引才和培养开发并重,吸引人才向基层和西部地区流动。
    第一、加强宣传。大力宣传区位优势、特色产业、重大人才项目等,引有志创业的人才来基层和西部地区。
    第二、以项目引才。结合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东南部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抓紧建设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学科基地,引进和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大项目产业等,以重大项目、重点学科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载体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向西部地区和基层流动。
    第三、引才引智相结合。吸引带高新技术研发成果、专利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在西部地区领办企业、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支持用人单位以项目合作、技术入股、人才租赁、联合设立研发机构等多种灵活方式聚才引智。同时,要将引资与引智结合起来,借用各类招商引资平台,引进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人才引进效用最大化。
    第四、注重人才培养开发。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做法,对人才进行职业设计,根据人才发展前景进行定向培养。建立健全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人才培训体系。整合培训资源和项目,重点实施一批人才培养中长期工程。举办高层次的全国性专业论坛,为高层次人才进行学术交流合作创造条件。
    3、完善人才流动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基层和西部地区人才创造活力
    第一、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人人都可成才”“人才以用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等科学的人才观念,以业绩论人才,营造尊贤重能的社会氛围。
    第二、健全完善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建立专业性、区域性人才市场,东西部省市区积极对接,协商促进人才资源共享。
    第三、加快人才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和人才资源开发分析发布系统。
    第四、建立完善人才的社会化拥有机制。进一步确立用人单位在人才使用和配置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建立人才配置与资金技术、项目等要素配置相结合的流动机制,努力做到人才跨行业流动不求所专,但求所能;跨地区流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第五、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使人才脱颖而出。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制度,推进人才评价多元化,分层分类制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评价体系。完善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加强对评价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
    第六、加快建立城乡、区域、体制内外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才不因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而影响其社会保障待遇。
    4、加强服务保障和激励关爱,进一步优化基层和西部地区人才优先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一、落实人才开发资金投入优先保证的要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用人单位、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第二、建立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在各类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为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如配偶随迁、子女就学、户籍办理、居住等方面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第三、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和关心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的思想状况、工作情况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以解决其后顾之忧,确保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创新工作中去。
    第四、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人才激励机制。改革企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按照人才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薪酬,把技术、知识、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纳入分配之中,实行按岗位、任务和业绩定酬。
    第五、实行多种形式的精神激励,做好对优秀人才的宣传工作,尤其是要加大对扎根西部和基层的优秀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宣传,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和荣誉感。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