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479号


题    目:关于促进京津冀教育合作发展的提案
第一提案人:民进中央
承办单位:教育部(主),发展改革委(会)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教育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促进创新的重要渠道,其协同水平直接决定和间接影响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
    京津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受教育状况呈现梯次分布。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严重不平衡,制约三地的产业布局、人才汇聚以及创新能力。京津冀共有中央直属高校51所,43所位居北京;京津共有“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39所,河北省仅1所。京津冀人才规模层次和结构显著不均衡,三地人才培养呈现梯次分布,约75%的研究生培养集中在北京,约60%的专科生培养集中在河北,天津高等职业教育相对发达。北京地区集聚大量优质教育资源、拥有高水平师资队伍,但由于承载力限制,教育资源呈现饱和、外溢状态;天津教育资源优良,基本与本地承载力匹配;河北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京津冀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高等教育布局和质量、人才规模层次和结构严重不平衡的直接原因是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的差异,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三地的区位差异和由此导致的政策壁垒。要促进京津冀教育的合作发展,关键是创新体制机制。
    一、建立联动机制,开展定期协商,统筹三地教育合作发展
    建立京津冀教育合作发展联动机制,进行定期协商,就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教育布局结构的优化、教师队伍的交流轮岗等进行顶层设计。根据京津冀发展的定位布局,调整教育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立足京津冀产业发展布局,促进三地职业教育互补发展
    1.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招生、培养、实习实训、发展机制。制定职业教育跨区域招生准入办法,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布局职业院校,建立以服务、文化和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北京职业教育集群,建立以机械、冶金、电子为核心的天津职业教育集群,建立以农业、纺织、化工医药、石油加工为核心的河北职业教育集群。2.以职业教育集群为基础,建立区域内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面向京津冀区域内职业院校开放,通过学校购买服务方式,实现基地的日常运转。3.建立职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统一规划职业人才培养计划、教材、标准,统一三地人才培养规格,建立统一的职业人才库,三地自由就业,带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三、立足区域功能定位需要,建设京津冀高等教育合作体系
    综合规划京津冀高等教育布局,形成依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科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培养符合三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高等教育人才。北京和天津要建立和完善以研究生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功能区,河北要建立和完善同本地产业相联系的本、专科教育功能区。建立三个高等教育合作平台,以北京为重点搭建人力资源互通平台和高等教育高端合作平台,以天津为重点搭建职业教育发展平台和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以河北为重点建立高校产学研协同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四、立足教育公平发展需要,建立教育均衡发展的合作机制
    灵活配置教育资源,建立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机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1.河北要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通过名校办分校方式和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形式吸收北京和天津优秀义务教育资源向河北转移,促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对河北的有效辐射,提升河北义务教育质量。2.政府主导,建立京津冀基础教育教师交流提高长效机制,搭建京津冀基础教育教师一体化培训平台,提升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学方式的科学化水平,实现三地教师统一发展、统一培训、统一提高,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实现教师共赢发展。3.建立京津冀基础教育教师整体提升计划,利用北京和天津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对教师开展在职教育,建立三地校长教师区域内交流轮岗机制,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五、改革财政体制机制,建立京津冀教育合作发展保障制度
    京津冀三地政府根据教育合作需要,购买跨区域的教育服务或者优质教育资源,为师资培养、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提升提供资金支持,为教育项目、基地、学校建设等提供资金保障。制定公用经费补贴、减免土地费用或者租金、公建民营、以奖代补的具体办法,购买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