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工作动态

注入创新血液,破解转型之困
——山东、内蒙古政协委员建言农业现代化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2-1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无论是在农业发展方向和经营方式上,还是科技、人才、金融支撑等方面,大力突破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一直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和方向。在日前召开的山东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大会发言等形式建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提升科技和产业化水平

“农业现代化的直接表现就是智能化、机械化,这是我省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直没破的题。”山东省政协委员孙义福说。

科技支撑不足,固然同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尽如人意有关系,但最迫切最显性的难题还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现代设备的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土壤改良等等,都还有很大推广空间。”山东省政协委员周峰建议,在农业产业园区中加快技术引进和应用步伐,对传统农业生产进行改造提升。山东省政协委员郑金兰提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强化人才支撑。伴随着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农民”在思想和身份上也需转变,应更倾向于“农业产业工人”。

山东省政协委员王培亮呼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以保障食品安全。在王培亮看来,食品生产的产业链条包含了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上游是指农业生产,产业化利于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体系;中游主要指加工企业,下游就是面对老百姓的市场。王培亮建议,政府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而对于处于中游的企业,则需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投入先进设备,保障加工环节的质量。“只有上游和中游两个环节规范、健康、有序运行,才能保证面向百姓的食品安全不出现问题。”

“通过土地集中来实现规模化经营,并不符合人多地少的传统小农模式,需要另外探索。”山东省政协委员郑金兰表示,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应以因地制宜、适度为前提,在原有固定分散的基础上,探索社会化、市场化小农模式。郑金兰认为,可以通过产业化放大规模,使土地在空间维度上进行集聚,而非经营属性,借以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高效集约生产。周峰认为,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们不能一味追求土地流转带来的生产规模,“规模大,不一定赚钱,不超过50亩的小而精运作更适合。”

农业的转型升级也体现在培育新型业态上。山东省政协委员陈华认为,传统农业为“吃饭”服务,现代农业更多是突出体验观光功能。“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特色生态农业是大方向,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农民才能真正受益。”

加快农村金融发展

资金问题是农业发展的“旧病沉疴”。如何吸引更多的钱投到农田里来呢?

“农村金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贷款难’。”在山东省政协委员陈华看来,应进一步加快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释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红利。他提出三点建议:加快农村各类产权确权步伐,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统筹安排确权经费;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资金的投放力度;落实金融机构服务支持“三农”的责任,放宽行业政策规定,优先支持“三农”金融产品创新,简化金融服务手续。此外,陈华认为,还应多层次解决融资难问题,建立政府财政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引导基金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农业融资担保体系。“除了融资担保服务和来自银行部门的支持,应探索以投资公司进行风投的方式,帮助上市融资。还可通过股权换投资,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其其格认为,目前,信用联社在为牧民生产生活服务贷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信用联社对牧民放贷的方式往往只有小额信用贷款、担保贷款、联保贷款三种,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牧民普遍反映小额信用贷款的贷款金额与畜牧业生产的资金需求量差距较大。担保贷款和联保贷款额度相对大一些,但手续繁琐、审批时间较长、还贷周期短,与牧业生产周期长的矛盾突出,不能很好地满足牧民的信贷需求,制约了现代畜牧业发展。其其格建议,加快牧区金融服务改革。探索建立与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机制。建立草原生态补偿多渠道融资机制。通过建立草原生态补偿基金等措施,使国家、自治区、盟、旗四级项目资金能够发挥引导效应,支持鼓励银行贷款、社会资金共同参与草原生态建设,实现草原生态补偿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