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双周专题报道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从“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02-05    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央广网北京2月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全国政协的“双周座谈会”制度,是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的,对国家方针政策及各项工作提出批评建议的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建立了。

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提出要恢复双周座谈会议制度,为了突出协商的特点,俞正声表示可以叫做“双周协商座谈会”。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每两周俞正声都会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由于双周协商座谈会具有“小切口、大问题”的特点,坚持协商平等,鼓励“讲真话、讲诤言”,再加上民主党派人士的参与,所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可以说,双周协商座谈会还是全国政协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之举,为新形势下人民政协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凝心聚力提供了有效平台,已经成为人民政协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阵地和品牌。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这样表达自己的设想:“我们不是决定某一部法律、某一部法规应该怎么做,是提供一个平台,让有关部门的同志和我们政协的同志一起交流意见,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使有关单位在制定法律法规中间更多的听取意见、面对面的听取意见。开会的办法,一般先请主管部门同志介绍一下相关议题的考虑,然后有5位预约的同志发言,最后参加会的其他同志自由发言,谁举手谁发言,发言之后还有几个部门参加的同志,他们也可以讲一讲。”

为确保协商成效,会前,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都要提前做好大量调研;会上,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场与委员对话,直接听取意见;会后,座谈会上形成的重要成果还会以书面形势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为决策提供参考。

2013年10月22日,全国政协召开了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回顾已经召开的46次会议议题,大部分选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大上”,相反有些出人意料得“小”。比如,“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建筑工人工伤维权”、“《快递条例》的制定”等。但在这些“小切口”的背后,却是诸如化解落后产能、保障农民工权益、产业升级等大战略、大问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佳义说:“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3个小时,题目太大就没办法协商,所以,用政协领导的话来说,就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问题我们不安排在双周协商座谈会协商。”

从一开始,双周协商座谈会就定下了一条原则,即“坚持广开言路、求同存异、民主协商、集思广益,鼓励各界别委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这条原则被正式写入了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办法。全国政协社法委驻会副主任吕忠梅认为,双周协商座谈会不是一个做决策的地方,但它真正做到让各方面的利益诉求都能充分表达,各种观点不仅有碰撞,有交锋,并且逐步通过交流和碰撞,能够让大家形成对于某一个方面的共同认识。

全国政协委员胡亚东说:“座谈会一开始,政协领导就讲,大家尽可以畅所欲言,我们政协是参政议政的,并不是立法决策,我们只是听取意见、参政议政。这样一上来使大家放下顾虑。在这个场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这些意见表达出来,对立法的相关部门来讲他们一定会重视,这些好的建议将纳入新制定的条例中。”

最终,一些多部门十几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政协这个平台上得以推动解决。2014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谈到,要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600万辆,这个“600万”的数字,就来自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建议。

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最终通过“商量”把所有人拧成一股绳。按一年20次左右双周协商座谈会计算,一年有400多位政协委员与全国政协领导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面对面的协商。一届5年就有2000多位政协委员参与协商。全国政协办公厅副秘书长刘佳义感慨:“我们可不要小看这2000多人,这2000多人每一个人的背后都联系和代表着一部分社会群众。由他们去做群众工作,比我们可能更直接更有效。这就是毛主席说的“一根头发”与“一把头发”的关系。双周协商座谈会通过平等协商寻找社会最大公约数,这种形式就是我们人民民主的实质所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