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港澳台侨委员会

泪洒红旗渠 委员皆唏嘘
香港全国政协委员赴豫考察报道之四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5-05-1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毛泽东思想来统帅,定叫河山换新装……”5月14日,河南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里,电影纪录片《红旗渠》的主题歌《定叫河山换新装》被慷慨激昂地唱起,歌声回荡在空旷的展厅里格外嘹亮。一群歌者,或白发苍苍,或身着洋装,或家财万贯,或声名远扬,但是在这里,他们一致操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甚至是“南腔北调”,无比认真地跟着工作人员一起唱着,每个人脸上都是感动,每个人眼中都有泪光。这是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赴安阳林州市红旗渠考察时发生的感人一幕。

1960年至1969年10年间,正逢新中国经济最困难时期,10万林县人民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削平1250座山头,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全长1700公里的红旗渠。在巍巍太行山的峭壁间,红旗渠将漳河水源源不断地引到林县,结束了这里缺水的历史。聆听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在场每一个人克制不住激动的泪水。

“我是在内地接受学校教育的,从小就熟知红旗渠的故事,但今天来实地参观后,还是特别感动。真是应该来看看,也真是都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天国家的强大多么来之不易!”祖籍河南省的杨志红委员,在纪念馆里边听讲解,边不停地擦拭着眼泪。“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共产党人率领老百姓修建如此庞大而不可思议的工程,就是一个目标,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这种精神在当前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当讲解员讲述着红旗渠建设期间,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多次饿晕在工地上却不肯独享一碗粥,27岁的水利工程师吴祖太痛失爱妻后忍着巨大的悲痛奋战在前线,直到最后空腹牺牲在塌方的涵洞……考察团团长、全国政协常委刘汉铨表情凝重,悄悄地抹去眼角的泪水。他坦言,从小生活在香港,对于红旗渠了解并不多,参观纪念馆后,深深地为林县人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坚毅的奋斗精神、百劫不屈的民族风骨而感动。“这是最好的国情教育,建议河南省有关方面加大对红旗渠精神的宣传力度,包括面向港澳地区。让年轻人多来看看,多想想,在国家的未来,应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与刘汉铨常委同时流泪的还有陈红天委员,他激动地说,这样的江山,只有共产党人带领老百姓来建设最合适。“强烈呼吁加大红旗渠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传力度!”

在红旗渠青年洞附近参观时,抬望头顶的峭壁,冯丹藜委员眼噙热泪。“这岩石层层叠叠,不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不可想象,当时那么困难的条件,这渠是怎么挖出来的!”返程路上,冯丹藜还在不断地感慨,这样的考察安排“特别好、特别好”。“现在国家富强了,百姓物质生活走向富裕,但是红旗渠的精神、战胜困难的信念不能忘掉。现在国家在大力反腐倡廉,我认为应该让更多的干部来红旗渠看看,实地学习,接受教育。”

作为河南籍委员,参观红旗渠后侯伯文委员激动万分,他说,共产党人带头克服艰险、无私奉献,改善人民的生活,红旗渠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缅怀。“特别是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宏伟战略也需要红旗渠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相信‘一带一路’一定能够成功!我们中国人要有信心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一条新的‘红旗渠’!”

离开郑州返回北京的航班上,全国政协委员王晓玉沉思着,他告诉记者,他在酝酿着明年两会的一个提案,建议扩大对红旗渠精神的宣传,更多地组织干部群众前往参观学习,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5月15日,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结束在河南为期5天的考察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中原大地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泪水,也留下了他们的祝福和约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