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5次提案6年坚持只为“科教”
——记成都市政协委员唐俊峰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5-08-1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他创造性地采用“四个一点”的教学方法,先后为1万余名学生上“科创课”,其中200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比赛一、二、三等奖。通过“科创课”,一些与“优秀”无缘的调皮学生,有了通往成功的“另一扇门”。

他义务为高新区18所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提供智力支持,使全区科技教育成果名列成都市20个区(市)县第一名。

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科技辅导员,四川省优秀教师、十佳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科技辅导员,成都市首届特级教师、科普之星等200余个荣誉称号。

身为第十三、十四届成都市政协委员,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副校长唐俊峰虽然获得过很多荣誉,但他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教师”。而关于他的“一份建议5次提案6年坚持”的故事,一直在成都市政协委员中广为流传,也是他本人最愿意摆的“龙门阵”。

唐俊峰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毕业后在小学教语文和数学,也当大队辅导员。当时学校没有自然课老师,他就连带着把自然课也“包揽”了,也是从那时开始,他渐渐发现了自然科学的魅力,认识到科普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但真正促使他认真对待科普教育的,还是汶川大地震。

“如果学校提前就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学生逃生技能,存活率会提高。”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唐俊峰觉得自己必须要有所行动了。

不仅是基础科普教育,唐俊峰认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在他看来,成都高中每年都在提前批次大量招收艺术、体育特长生,为高校和社会培养输送大批艺体人才,但却不招收一个科技特长生,这并不合理。

“艺术和体育固然重要,但创造和创新更能推动发展。”唐俊峰在北京一些学校考察时发现,北京早在几年前就实施了科技特长生培养计划。于是,2009年底,唐俊峰向成都市政协递交有关《增加我市中小学生科技教育活动经费投入》的提案。

他在提案中建议,把科技特长生纳入高中提前批次招生;在有条件的高中特批建立科技创新实验班,采取“国内基础课程教材+国外科技创新教材”结合的授课学习方式;建议市财政局设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专项经费;合理调整成都科普基地建设经费,在条件成熟的中小学建设一批科普教育活动基地。

唐俊峰没想到,这份提案的办理过程颇费周折。

2009年提案第一次提交后,很快得到响应,市教育局答复“钱不归教育局管,归财政局管”,唐俊峰只好作罢。2010年,唐俊峰二次提交提案,办理单位是市财政局,财政局回复说“预算归教育局,教育局没预算,财政局就没办法”。2011年唐俊峰第三次提交提案,问题依旧没解决。2012年初,成都市政协全会时,唐俊峰第四次提交提案,教育局的答复依旧是“没预算”。2012年末,成都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时,唐俊峰又第五次提交提案。

唐俊峰说,到了2014年,提案最终得到承办部门重视。“财政局和教育局领导和我一起讨论提案建议,我们从二楼办公室说到三楼办公室,逐条讨论,求同存异。那天我们没吃午饭,一直讨论到下午5点左右基本达成共识。”整整6年,提案建议在2014年下半年得以实施,150万中小学生科技教育活动经费到位,大部分经费划拨到各区市县。

提案得到办理后,唐俊峰又开始思考怎么将这笔钱更好地用在“刀刃”上。他发现,四川很多学校都缺科学老师,也没有相应教材体系,所以出现了一些学校拿到科技经费后不知道怎么用的情况。于是,今年他又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每个学校必须培养1到3名科学老师,到专业学校深造;二是组织邀请科学教育方面专家编写教材;三是开展科技活动。

唐俊峰说,“目前很多学校只开展了一些科技活动。如果每个学校都能做到这三点,就能够推动科技教育向前发展。”

说到“一份建议5次提案6年坚持”的故事,唐俊峰不止一次被问到,“很多委员为同一件事建言一两次不成功就放弃了,你坚持了几年,为的是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面对问题我就要指出来,要不我当这个政协委员做什么呢。”

(作者工作单位系成都市政协宣传信息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