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工作动态

“广东制造”转身“广东智造”
——政协聚焦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应用建言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5-12-0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搬运码垛机器人、车身装配机器人、焊接切割机器人、轨道维修机器人……在近日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工种的机器人轮番上阵,展示了未来智能制造的场景。事实上,有些工业机器人已经走进工厂,开启了“工业4.0”时代。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正在积极实施“机器换人”,实现从“广东制造”到“广东智造”的华丽转身。

这其中,饱含着政协组织和委员们的热切关注和聚智建言。

2014年机器人在中国的销量已跃升至5.6万台,中国连续两年稳坐全球机器人市场首位。在机器人技术快速提升、价格大幅下降、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一个井喷时代。

7月,广东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提出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实施“机器人应用”计划。坚持创新驱动,提升广东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是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9月下旬,广东省政协以“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为题,召开第三季度常委会议进行专题协商议政。省政协主席王荣指出,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营造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见实效。

“广东是全国发展机器人最快的省份之一。广州开发区已经聚集了十多家做工业机器人的厂家,在国内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兴信心满满地说。

“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随之而来的一线工人下岗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制造工人转型势在必行,应通过再培训,把部分人工转到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程序上来,提升广东省的制造业水平。”黄兴认为,“机器换人”关键在操作机器的人,人的灵活性是目前工业机器人无法比拟的。未来的人机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

东莞是广东省乃至全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2014年,东莞每年出资2亿元,连续3年共6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最高补贴比例可达设备总额的15%。自东莞市实施“机器换人”政策以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利用先进装备进行技术改造,有效推动了制造业提质增效发展。

今年7月,东莞市政协围绕“增强东莞市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开展专题视察。委员们发现,不少有意实施“机器换人”的企业遭遇“技穷”和“钱紧”两大障碍。而这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仅有智能制造远远不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才是发展重点。东莞市政协专题视察报告建议,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东莞市创新驱动资源快速集聚,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平台,逐步培育核心技术,发展国内机器人产业。

针对“机器换人”经费困难,视察报告提出完善优惠政策,让更多中小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吸引创业投资、融资租赁、信托投资等金融机构,引导企业开展直接融资。

目前,市政协的建议逐步得到采纳落实。11月21日,东莞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分行签署合作协议,搭建“三台一会”体系,以贷款形式承接国开行低成本资金,再以融资租赁模式向“机器换人”企业提供所需资金方式,以进一步降低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购置设备的门槛及成本,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以东莞为试点,共同设立“省市共建专项资金”,由省财政每年拨款1亿元主要用于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租赁贴息补助,东莞市财政每年匹配1亿元主要用于设置融资风险池。

现在“机器换人”的动力和主导还依托“政府推手”,东莞市政协主席李毓全认为,如何让其向市场过渡,让市场的各种资源与要素都积极参与,让资源、人力、技术和理念都全面跟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表示,政协助力推进“智能制造”大有可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