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莫在政策“指挥棒”下形成新一轮产能过剩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5-11-0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小组讨论。常委们就自己所在领域对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涉及的重点亮点进行了思考和分析。“科技创新驱动战略”频频被常委们在讨论中提及,肯定之余仍有忧虑。

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专家欧阳明高常委跟大家讲了一件小事。“今年年初,有一个国家级贫困地区邀请我去考察他们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地方政府很重视,也投了不少钱。可征求意见时,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欧阳明高近年来经历的此类事情并不是个案,他说,现在很多并没有有利资源、条件以及能力的地区,也在抢着上所谓的创新项目。但这些地区在科技创新上显然没有任何竞争力,完全没有必要跟风。

让欧阳明高担心的是,在产业创新方面,因为补贴的导向性太强,形成一种“指挥棒效应”,各地区以及各行业一窝蜂向着政府扶持补贴的方面发展,久而久之形成的产业热度,势必会造成新一轮产能过剩。

“在新的五年规划中,很多领域都需要发展,但的确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赵振铣常委跟欧阳明高想到了一起。“试想,大家不管东西南北同时朝某个方向‘发力’,三五年后形成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就不难理解,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了旧问题又形成了新问题,希望相关方面从长远和全局角度,在专项规划上予以具体考虑。”

相反,对于产业扶持补贴政策,程津培常委却是颇为“羡慕”。“我们搞基础研究的,总觉得投入太少。”在加大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问题上,程津培抓住机会就进行呼吁。他坦言,基础研究虽然不直接产生GDP,但关乎国家科技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如果在‘十三五’期间在基础研究领域还不超前投入,我们将落后更多。”

“科技创新驱动,是驱动就要有动力,‘指挥棒’也是一种动力,如果补贴等政策不能使之成为一种导向和动力,那么动力应该从哪里来?”温思美常委听着这个话题,插话问道。他说,现在企业创新的地位很尴尬,大型国有企业有条件有钱,但缺乏动力。民营企业有内在需求,技术力量和财务上却跟不上,对补贴税收等优惠政策比较看重。温思美建议,要让有创新需求的主体真正发挥内在动力,不再围着补贴转,就要在科技创新的动力上做足文章,要在体制机制创新和激励约束机制上下足功夫,通过机制转换,用新的激励机制去重建旧有机制。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