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因地制宜提质增效实现精准脱贫大目标
——全国政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5-09-2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编者按

 

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扶贫开发做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讲话,要求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明确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明确责任,强化举措,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片区扶贫攻坚,取得了很大成效。目前,全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7000多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9月24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问题协商座谈。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委员发言■■■

 

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贵州省政协原主席王正福:

 

贵州宁夏两省区精准扶贫的难点及建议

 

7月,全国政协民宗委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专题到贵州、宁夏进行调研。

 

贵州制定实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提出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宁夏把扶贫开发列为自治区政府10项民生计划首位,制定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实施意见。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等诸多因素,两省区扶贫任务依然艰巨。一是扶贫开发难度大。二是基础设施欠账多。三是经济总量偏弱。四是入学率偏低。五是跨区域合作欠缺。几点建议:

 

一、制定扶贫开发法,推动扶贫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加大片区区域协助力度,在国家层面建立完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合作会商机制,打破行政分割,发挥比较优势,在交通、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促进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二、完善投融资政策。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产业和技改投资项目的财政贴息力度。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行中央退税全额返还。支持建立中小投资基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设立区域性村镇银行资金清算中心,对金融机构下放一定的信贷设定界限,增加支农贷款规模。放宽贫困户贷款条件,采用农村宅基地抵押、联保等多种形式加大信贷支持,为扶贫开发发挥作用。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易地扶贫搬迁中央补助标准。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非贫困县中的贫困乡村,一并纳入帮扶范围,防止出现“开天窗”。

 

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

 

扶贫工作要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2010年以来,全国减贫速度比较快,难度也很大。目前扶贫工作势头很好,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很好,这些都值得肯定。我重点提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关于扶贫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问题。目前国家强调建立年度脱贫计划,任务层层下压,据此考核干部,基层工作总体向好,但也有少数地方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为脱贫而脱贫,为“摘帽”而“摘帽”,这种倾向应引起注意。同时,对年度脱贫户和村要有跟踪机制,要“扶上马送一程”,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有长期工作打算。贫困户分三类,一类是有能力的,二类是困难较大的,三类是靠自己根本无法脱贫的。第二、三类必须要有人带,有些地方采取了公司加基地加农户、合作社加农户、能人加农户等办法。也可以考虑一个村办一个企业或合作社,统一把贫困户带出来。

 

二、贫困标准问题。怎么算脱贫,很难有一个具体标准。全国各地情况不一样,地方确实有因地制宜的标准,但也要有一个相对标准。标准提高了,投资也要跟上。目前财政部、扶贫办给“摘帽”奖励政策,只要如实报来就可以“摘帽”,但是贫困县政策还可以保留一段时间,防止有不愿意“摘帽”的倾向。另外,还要处理好扶贫县和低保县的关系,注意衔接。

 

三、扶贫资金投入。只靠财政投入不够,还要把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结合起来,而金融资金到村,需要一整套支持政策。

 

四、教育和农村卫生医疗问题。对贫困生的投入和农村的大病统筹要加大力度。

 

五、片区、重点县、村和户四个层面扶贫工作要同时精准发力。对户只能解决个性问题,解决共性问题必须靠另外三个层次。怎么把四个层面结合起来,需要统筹考虑。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范小建:

 

推进扶贫与低保深度融合

 

从总体上讲,“精准扶贫”是宗旨、是方向。“精准”的核心是瞄准。针对片区是瞄准、针对重点县是瞄准、针对贫困村是瞄准、针对贫困户更是瞄准。解决无水、无路、无电、无房,因病、因学致贫等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都是瞄准,是精准的探索。精准扶贫的精髓是“因贫施策”。致贫因素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强调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外部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但精准扶贫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任务,需要多个部门的联合行动。为此,建议:

 

一、统一认识,信息共享。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努力实现“精准扶贫”科学化,防止停留在一般要求上。同时,用“大扶贫”的理念推进精准扶贫,努力实现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建档立卡资料应由低保、教育、卫生、住建(农房)、扶贫等承担社会保障任务的部门共享。

 

二、实现扶贫与低保的深度融合。低保与扶贫两项制度衔接是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性安排。从这些年的实践看,必须深度融合,才有可能把底儿兜住,这也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道底线。否则,责任不清,事倍而功半,完不成任务,还不知道打谁的屁股。建议考虑两项工作由一个部门承担,或者,至少应该按照“谁兜底、谁牵头”原则来制定两项制度衔接的方案。

 

全国政协常委、贵州毕节市副市长冉霞: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应“因贫施策”

 

贵州是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毕节又是贵州最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毕节在各个方面关心支持下扶贫开发逐见成效。在工作中有一些体会和建议:

 

一、推动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建议设立全国联网的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平台,或者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试点,对连片特困地区扶贫需求实行云计算、大数据精准分析,推动扶贫政策和扶贫资源投向更具针对性,更加精准化。

 

二、推动建立形象化进退机制。贵州省明确的贫困村退出标准是“一降一达一超”,贫困户脱贫执行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300元的标准。但这两个标准在操作中并不形象、直观,很难衡量扶贫对象真实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实际脱贫情况,可能导致“被脱贫”和“被贫困”。建议综合毕节“四看”法、宁夏“五比五看”等做法,建立一套“形象标准”,按此确定扶贫对象,建立进退机制。

 

三、推动多元化创新金融扶贫。金融扶贫做了多年,但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金融模式单一,二是贫困地区社会信用意识淡薄,三是贫困地区“三农”遭遇“金融排斥”明显。建议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改革试点,通过财政扶贫资金贴息、商业银行让利、组织政策性担保公司和拓展流动服务、委托代理等渠道,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贫困地区金融扶贫贷款实现全覆盖,体现便利性。

 

四、推动差别化扶持区域发展。建议指导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科学谋划好区域发展规划,国家在“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远的时期,持续给予差别化扶持。在安排大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上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特困地区。从开放、开发、生态、教育、产业等领域统筹推进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为扶贫攻坚、同步小康夯实基础。

 

五、重视教育扶贫。贵州的贫困人口受教育年限是6.1年,低于全国8.5年的平均水平,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贫困人口占57.4%,初中以下的占93.8%,表明受教育程度低是农村长期贫困的根本原因。建议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投入,尤其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群体的教育引导和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

 

四川大小凉山要重视教育扶贫

 

我认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出现“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原因是:教育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劳动者素质偏低。

 

目前,四川大小凉山13个县(区)教育状况非常严峻,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为此,建议:

 

一、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在贫困地区人口集中的行政村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国家可试行把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给予相应政策、资金扶持。

 

二、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保障学生就近上学需要。改善边远地区学校及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和附属设施。中央和省级政府各项教育经费应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力度。

 

三、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服务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的职业教育。根据各地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规划建设一批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中央和省级财政给予实训基地一定建设经费。实施贫困地区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四、鼓励引导行业企业与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税费减免、贴息贷款等形式引企入校,鼓励行业组织、优秀企业按照校企双方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深化合作。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文件。

 

五、进一步完善对贫困地区师生的资助措施。提高贫困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的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补助标准。积极改善贫困地区教师生活待遇,提高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教师的工资及特殊津贴标准。

 

六、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到贫困地区发展教育。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资金并鼓励东部优秀学校、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到贫困地区捐资兴学,结对帮扶。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安纯人:

 

六盘山片区扶贫应与国家战略规划相衔接

 

制约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的主要瓶颈问题: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二是水资源匮乏,三是道路交通不畅。为此,建议:

 

一、编制“十三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小康攻坚计划。将其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与国家“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相衔接,优化对口支援等机制,在规划上体现补齐短板、缩小差距。

 

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决策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利用,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从根本上破解六盘山片区水资源紧缺问题。统筹考虑黄河干流及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供水量,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成前,增加黄河上游省区分配水量。支持片区重点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适当提高国家投入比例,减少或免除地方配套资金。

 

三、加快对外通道建设和优化路网布局。优化西北铁路网布局,弥补片区高铁空白,规划和建设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实现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客货运输能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重点打通省际和县域高速公路衔接,形成便捷高效的高速公路网络。支持片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和村组道路建设,提高补助标准。

 

四、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将六盘山片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纳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并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将六盘山片区列为生态效益补偿综合试验区,加大补偿力度,片区内林地、草地和湿地等生态建设用地全部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对片区重点水土保持及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进行专项支持。

 

部委回应■■■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

 

全国政协十分关心扶贫工作,俞正声主席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并给予有力指导。全国政协各位副主席也先后到贫困地区进行了考察,各个专门委员会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议题,各位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促进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各民主党派倾心帮扶毕节扶贫试验区,取得了很好成效。目前,大别山片区3省、六盘山片区4省的政协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协调沟通有关问题。借此机会,对政协领导、政协委员长期对扶贫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片区扶贫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但目前在推进片区扶贫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片区扶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片区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片区规划实施难度比较大;片区规划的实施和精准扶贫联系不够紧密,存在重项目建设轻减贫成效、扶贫投入不精准等情况。

 

为做好精准扶贫,将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继续把片区作为扶贫攻坚重点,重点支持、重点研究、重点帮助。

 

二、提高片区扶贫精准度。去年我们在全国开展了贫困村、贫困户的识别工作,对12.8万个村、3000万贫困家庭的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对12.8万个贫困村每个村派驻了扶贫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明确了责任人,片区也是如此。下一步我们根据各片区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扶贫。

 

三、做好片区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国家“十三五”期间将编制扶贫专项规划,我们在编制扶贫规划时将和片区规划做好衔接。片区规划没有进“十二五”规划的项目,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符合条件的要优先纳入“十三五”规划,批准以后抓紧组织实施。

 

四、落实好片区扶贫攻坚责任。首先是相关地方的主体责任,二是强化片区联系单位的牵头责任,三是中央相关部门的行业责任,四是发改委和扶贫办的协调责任,实施合力攻坚。加强片区规划实施情况的定期督导,开展监测评估,确保规划实施进度与减贫增效同步。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

 

发改委全程参与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精准扶贫各项相关工作,我介绍一下发改委正在牵头承办的主要扶贫工作。

 

目前,发改委已经牵头启动编制国家“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和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目前已初步完成调查研究,近期要进一步充实和丰富相关材料和内容。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注意解决好几大矛盾、困难和问题。一是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有机衔接,二是与新型城镇化的对接,三是与产业扶贫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问题的衔接。此外还有很多矛盾和问题需要研究,其中集中连片地区的扶贫攻坚就是硬骨头。

 

我们已经组织力量研究加快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问题。主要内容包括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医疗卫生、教育设施、农村道路、农村危房改造以及农房抗震改造等,农村环境整治、宽带网向农村延伸等问题也在考虑中。

 

在上述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也深入研究了一些矛盾、问题和困难。比如,目标实现和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政府投资和激发市场活力有机统一的问题、如何完成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并确保正常运转的问题,等等。特别是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是十分必要的,但困难确实很大,需要各方同心协力。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委员们的真知灼见,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尽快完成相关扶贫规划和方案的编制、报批工作,迅速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进一步抓紧推进,转化为具体项目和举措。

 

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

 

委员们的发言,很有见解、很有思想,很受启发。大家从不同角度对扶贫提出了很多深刻的认识,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方案,我们会在工作中认真汲取、解决。

 

财政部近年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加大财政投入。一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尤其是均衡性转移支付拨款是根据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差额计算的,只要是贫困地区,必然是一般性转移支付的重点投入地区。二是专项转移支付。近年来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向农村倾斜,这些支出和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直接相关。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加起来,832个片区县和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上级转移支付约占了地方财政支出的80%,很多地区实际达到90%。

 

我们近年来一直在做精准扶贫,2013年起财政部进一步完善了一些政策,一是资金投入上改变原来大水“漫灌”的方式,尽量采取“滴灌”,尤其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现在的增量每年主要对片区。二是原来决策省里定,现在决策县里定,决策权下沉。三是利用建档立卡成果,资金使用和贫困人口挂钩,绩效考核也和脱贫挂钩,做到透明公开。

 

当前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明年财政支出中,扶贫是重点之一。刚才提到的“五个一批”,其中移民搬迁一批,1000万人、300万户,需要筹资几千个亿。目前有一部分已经落实了,包括财政在调整地方债务结构时安排了一部分,准备主要通过发挥杠杆作用,撬动银行资金,财政予以适当贴息来支持。今后,财政部将在精准扶贫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

 

按照分工,国家民委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联系单位。去年,民委对片区做了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片区内680个县中,民族自治县372个、边境县89个、人口较少民族28个,我们主要实施了国家的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4年落实了发改委投资的128亿元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的资金,还有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16亿元,大大改善了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二、和国开行从前年下半年开始对湖南、湖北、重庆和贵州片区进行了全面调研,探索了开发性金融对片区服务的路子。先后制定了国开行和四省区片区政府合作、银行和企业合作项目,制定了一系列扶贫开发性金融措施。从2014年开始对片区投入187个亿,至今年6月到了297个亿。这项工作有力推动了片区产业结构调整,有效解决了片区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积极开展医疗和教育扶贫。如,联合“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在武陵山片区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1490多例;民委的6所委属院校,对片区贫困山区开展定向教育,3年定向招收3928名贫困学生;派出248名处级以上干部到71个片区县做联络工作,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和调查研究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文件精神。二是利用编制国家“十三五”规划契机,加强对兴边富民行动规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及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发展与保护规划,加大对片区和民族地区投资力度,特别是要解决当地水电路生产生活瓶颈问题。三是根据各位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

 

委员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陈世强:

 

形成全社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进一步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

 

一、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有效协调扶贫办、民政、财政、社会保障、税务等职能部门,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支持企业、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开发。加强扶贫领域国际和国内交流合作,强化对扶贫先进单位的社会表彰,全面落实企业扶贫捐赠税前扣除制度,引导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

 

二、大力倡导民营企业扶贫。引导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将扶贫作为应尽的社会责任。鼓励民营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实用技术、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通过基地用工、原料收购等模式,密切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深化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制订国家“十三五”时期对口定点扶贫工作计划,实现政府职能部门、群团组织、民主党派、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驻地部队、市场主体参加对口定点扶贫全覆盖,鼓励和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进一步深化区域性对口帮扶,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使参与对口定点扶贫的部门和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工作;将帮扶重心下移到基层贫困地区,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协调,多渠道筹措帮扶资源,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让贫困群众直接受益。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陕西省委副主委霍学喜:

 

秦巴山区要实施精准农业科技扶贫

 

农业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基础产业。对秦巴山区陕西省的29个特困县的29个县级、29个乡镇农技机构634名农技人员及520家农户的调查发现,科技支撑特困地区农业发展能力建设亟待加强。为此,建议:

 

一、认真贯彻《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精神,夯实市县责任。依托基层农技机构,督促市县政府围绕落实农技人员编制、保障经费支持、强化运行保障条件等环节,加强科技扶贫能力建设。优化农技人员结构,全面加强基层农技体系的扶贫能力建设。

 

二、实施精准农业科技扶贫,实现服务到户。依托农业区域及村域,细化科技扶持区域农业发展规划,按照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模式,配置农业技术及相关服务,实现精准产业扶贫。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区域型涉农企业为重点,强化公益型的科技支持及经营管理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户增收。坚持农业产业到户、技术服务到户原则,细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现精准扶贫到户。

 

三、发挥涉农院校优势,强化农业科技扶贫能力。将涉农院校服务基层农技体系能力建设纳入精准扶贫计划,按照农业区域差异特征,鼓励涉农院校与县级农技机构对接,加强科教资源支持。在选派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过程中,鼓励涉农院校科教人员深度参与,强化农技扶贫。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黄日波:

 

广西应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实施精准扶贫

 

近期,我再次走访广西石漠化片区,感觉精准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一是以户为单位实施扶贫措施,扶贫的项目太分散,既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也很难形成市场规模参与市场竞争。二是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只安排给贫困户的规定,有些百姓接受不了。三是扶贫产业的选择存在风险。四是精准扶贫一定要统筹考虑生态修复。为此,建议:

 

一、探索石漠化片区精准扶贫到户新模式。希望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加大对基层的指导力度,探索将贫困户集中起来,在政府或农业龙头企业带领下,通过建立新型农业生产组织,统一扶贫措施、统一扶贫资金、统一贷款融资,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加快形成扶贫支柱产业。

 

二、统筹生态修复。一是精准计算石漠化片区环境人口承载能力。二是要因地制宜,精准谋划石漠化片区的扶贫措施。三是从国家层面协调扶贫,发改等部门应完善石漠化片区生态移民的扶持政策。

 

三、加大专项扶持。在片区布局重大产业,实现以产业带动区域发展,促进扶贫攻坚。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姜刚杰:

 

贵州扶贫要重点解决生态移民搬迁难题

 

到“十三五”末,贵州还有162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面临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补助标准低,贫困移民自筹能力不足,压力大。二是地方政府配套投入有难度。三是移民就业和后续扶持力度不足。生态移民搬迁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对此,建议:

 

一、将贵州省尚未搬迁的162万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对象纳入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范围。

 

二、鉴于移民搬迁成本(含征地、场平、建房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低于人均6万元的测算。国家在顶层设计时,一是提高移民建房补助标准;二是妥善解决地方财政配套难问题,采取发行专项债券和中长期贷款融资方式,以债券作为资本金,通过省级财政购买服务为保证的办法,向政策性银行融资;三是移民住房补助全部由中央解决,基础配套建设和后续产业扶持资金由地方政府负责。

 

三、国家有关部门在安排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性补助、专项债券时,对贵州省给予倾斜,以推动相关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卫计委主任张健:

 

湖南扶贫要扶持特色产业精心民生保障

 

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湖南的扶贫开发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投入不足效益不高;二是产业开发思路不清;三是民生保障水平不高。对此,建议:

 

一、实行资金精准投入。对革命老区、民族、边疆及贫困地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精准发力。

 

二、重点扶持特色产业。贫困地区大都山清水秀,中药材、林果、草食畜牧业、旅游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当地中医药、健康旅游、健康养老、食品生产加工等大健康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引导建立跨部门大健康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管理协调机制,制定人才、科技、土地、财税、金融等特殊支持政策,重点扶持一批贫困地区融中医药、旅游休闲、养老养生、体育健身、食品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群,防止养老、体育、旅游等部门产业自成体系,低档次重复建设。

 

三、精心民生保障。研究调整民政救助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增加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力度,发挥医疗救助保障对防贫、脱贫的重要作用。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设施建设,强化乡村两级本土卫技人员培养和培训,逐步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结合城乡人口流动新情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编制城乡中小学改扩建规划。发展职业教育,让贫困地区学生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拉萨市副市长计明南加:

 

西藏地区扶贫要做到帮扶常态化

 

西藏集高海拔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扶贫工作艰巨复杂。为此,建议:

 

一、建立统一数据平台。目前扶贫工作数据来源、口径、发布渠道不统一,希望扶贫、统计、民政等部门建立统一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统一数据库,统一口径对社会发布。

 

二、优先解决深度贫困问题。西藏自治区区内发展十分不平衡,应根据贫困程度不同,全区确定一批重点县、乡、村。将财政扶贫资金投向从较笼统的五大区域改为重点县(区)、乡(镇)、村(庄)。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用于贫困群众贴息贷款风险保障基金,延长贷款期限。落实贫困县考核机制,把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等作为重要指标,引导贫困地(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来。

 

三、积极开展教育、医疗扶贫。目前西藏建档立卡贫困户文盲率较高。教育部门应当出台特殊优惠政策,引导发达地区优势资源为贫困地区办学,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推进农牧区学前两年双语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攻坚成果;充分调动驻村工作队的优势,举办扫盲班,努力削除智力贫困。另外,鉴于西藏部分地区受大骨节病、包虫病等地方病困扰,建议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发挥医疗救助保障对防贫、脱贫的重要作用。

 

四、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省级领导联系县(市、区)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但地级领导干部联系1个乡、县级领导干部联系1个村的帮扶机制尚未落到实处。为此,应当建立各级领导干部扶贫联系长效机制,形成帮扶常态化,立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农业大学副校长蒋平安:

 

南疆应提高扶贫开发到户率和整村推进水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四地州,属国家级贫困区。当前,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建议突出精确瞄准、提高扶贫开发的到户率,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向贫困户更多发放小额贷款,提高整村推进水平。同时,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由于特殊的生育政策,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为此应当加大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力度,采取更加强有力的奖惩措施,抑制人口过快增长势头。

 

二、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应加快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素质,增加双语教师数量,保障教学质量;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育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完善职业教育对口支援机制,鼓励东中部地区职业院校对口支援南疆地区职业院校;实施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助学扶贫“断穷根”战略,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同时,加大对贫困户子女读大学学杂费的减免和补助力度。

 

三、加强基层工作,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特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担任村官,落实待遇,真正把基层党组建设成维护社会稳定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陶夏新:

 

确保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扶贫投资及时到位

 

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工作目前面临三个问题:一是片区开发规划投资落实不到位。截至2014年底实际投入仅为“十二五”期间规划总量的58%,其中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仅完成34%;二是片区扶贫工作不够精准。近期见效项目、投资额度小的项目完成得好,有的超出规划预期;投资额大、见效慢的基础设施,与小康的标准差距大;三是片区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筹兼顾不到位。片区内黑龙江11个县都是产粮大县,旱作区农业设施欠账多,农田建设标准低,过分强调多产粮,致使黑土地严重流失、土地板结加重、地力下降。为此,建议:

 

一、确保扶贫投资到位。列清片区实现小康标准各项差距,实事求是地明确国家专项与省、县分担的比例,切实避免虚的配套,落实扶贫资金。

 

二、早落实早开工工期长、见效慢的项目。整合惠农、黑土地保护等各方面的资金和项目,与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结合,明确时间进度的节点,分阶段检查质量和进度,切实保证项目如期完成。

 

三、50户以上自然村硬化公路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对少数地处偏远、条件恶劣的地方,考虑移民安置或向中心村迁移;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专业化、社会化,探讨种粮补贴和黑土地保护结合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副秘书长张周平:

 

提高三江源生态移民群众生活“含金量”

 

2003年至2010年,三江源地区共实施移民约14万户。但生态移民后续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后续产业发展滞后,难以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国家对生态移民的政策支持有待完善。三是生态移民住房条件较差。对此,建议:

 

一、建立长期稳定的生态补偿制度。三江源地区实施的困难补助、草原奖补、燃料补助、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补助等政策性补助,是维持和保障移民群众基本生活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态移民定居城镇、长期发展的根本保障。应当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生态补偿制度,提高草原补助奖励标准。将人工草地全部纳入牧草良种补贴范围,并提高补贴标准。

 

二、稳步推进生态移民社会管理各项改革。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财政补贴,应当统筹考虑生态移民工程、退牧还草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等涉及的农牧民群众与自主移民群众的实际利益。理顺生态移民管理体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让移民群众真正成为城镇发展的主人。对搬迁安置社区的住房进行确权登记,将安置住房产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划归搬迁户,提高移民群众定居城镇生活的“含金量”。

 

三、加强生态移民住房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制定解决生态移民新增户住房问题的相关政策措施;对三江源地区各移民点危房进行维修或改造。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杨玉成:

 

燕山—太行山片区扶贫应“抱团发展”

 

燕山—太行山片区贫困人口多处于深山区,是扶贫工作的“硬骨头”。在未来五年扶贫“攻坚拔寨”冲刺期,应走“抱团发展”合作式精准扶贫路子。

 

一、发展专业合作,推动产业扶贫。围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建立“种养加、营销、旅游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一条龙产业链服务。以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为核心,协同农民、合作社等各方面,共同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把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作为攻坚重点,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合作社把贫困户组织起来,鼓励到户资金入股,实现片区产业与入户资金有机结合。通过政策扶持,培养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鼓励致富能人带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农户入社,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体等。

 

二、发展股份合作,推动资本扶贫。大力推广“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股份合作制扶贫模式。按照“政府支持、土地流转、大户牵头、贫困户参股、保本分红”思路,通过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折股,鼓励贫困户家庭以资金及部分资产折股,将政府扶贫专项投入形成的资产量化折股等方式,入股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三、发展电商合作,推动信息扶贫。一是通过扶贫合作社建立B2B、B2C平台,使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与市场实现有效对接,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二是用好扶贫系统的信息平台、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电商平台,为贫困户提供产加销综合服务。三是培养电商带头人,尽快掌握电子商务的营销方式。四是由电商企业对村镇小卖部进行升级,改造成线下体验店,促进城乡产品和服务快速互通。五是为扶贫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与市场分析、产业指导提供服务,推动精准脱贫。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副县长玉帕新:

 

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应考虑区域特点

 

“十二五”以来,国家把西双版纳作为实施滇西片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当前仍存在的难点是:

 

一、资源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矛盾突出。西双版纳州是澜沧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为78.3%。目前国家已初步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但就天然林、公益林保护现状看,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商品林经营收益与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反差过大。

 

二、贫困农民增收缺乏坚实的产业支撑。目前贫困地区尚未形成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多数农民仍沿用传统耕地方式,产业特色不明显、经营规模小。由此导致产品利润空间较小,贫困群众收入不高,从而出现“有产业难成型、有产业难带动、有产业难增收”的局面。

 

三、扶贫开发机制亟待改进。一方面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投向分散,使用效益不高,资金渠道多,监管难度大。扶贫资金分配使用导向不科学,大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争取资金上,对如何合理使用资金、充分发挥效益重视不够。

 

为此,建议:一、加强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型公益性项目建设,推进路网、水网、电网建设全覆盖。二、提高纳入国家补偿范围的集体公益林、个人公益林补偿标准,增加林区农民工资性收入。三、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片区产业扶贫规划,全力打造支撑生态经济发展的产业扶贫试点,确保贫困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效益和质量。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管,构筑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监管网络。

 

专家发言■■■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

 

提高扶贫精准性和有效性需立法

 

巴西、墨西哥两国分别从1961年和1990年开始采取措施促进减贫。主要经验有三条:一是扶贫立法。巴西在1988年将“零饥饿计划”作为国家减贫战略目标写入宪法,并启动持续福利计划和农村社会福利计划。墨西哥宪法和2004年通过的社会发展普通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经济福利和社会权利。二是实施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计划,确定贫困家庭、受益标准、附加条件、处罚办法、补助发放。三是建立贫困人口信息系统。巴西从2001年至2013年基本建成了一个覆盖城乡所有贫困和脆弱人群的在线数据库系统,每个贫困家庭都有一张含140项特征指标的登记卡片,该系统覆盖近1亿人口,信息每两年更新一次。四是创新社会救助方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提供现金补助,实现短期内消除贫困,同时通过设定条件引导家庭投资人力资本,打破长期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

 

我们从巴西、墨西哥经验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一、扶贫应当立法。规范社会政策范围,保持减贫政策的持续性和连续性,保证贫困人口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二、由专门机构承担贫困识别工作。制定专门的帮扶政策,评估政策和项目效果。

 

三、整合各种减贫和社会救助政策。以贫困人口信息系统数据为基础,为极端贫困家庭提供综合性的社会政策。

 

四、设立附加条件和惩罚办法。如果受益家庭不能兑现承诺,监管机构应采取惩罚措施。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