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厅

全国政协“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调研系列报道
既要转变思路又需科技强警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5-09-21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超标电动车、燃油助力车、残疾车、老年代步车等车辆盲目发展,严重危及道路交通安全。”

 

“交通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但交通安全主要是靠交警部门单打独斗,全民参与的社会化宣传和教育格局还未形成。”

 

……

 

9月17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调研组在江西省萍乡市调研期间,与萍乡市政府部门召开了专题座谈会。调研组与公安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坦诚交流、深入研讨,为完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建设积极建言。

 

治理违规违法,从源头抓起

 

委员们在调研中得知,车辆发展迅猛、安全技术状况落后,是农村道路最为突出的问题。

 

在农村,农用机动车主要是摩托车、农用车、中巴车和货车。其中两轮摩托车用于个人交通或者载客,三轮摩托车和中巴车用于客运,农用车和货车用于货运,少量参与客运。这些机动车种类繁多,质量性能参差不齐,使得安全技术状况相对落后。

 

此外,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较差,交通法规观念淡薄。农村机动车驾驶员队伍发展迅速,但安全素质和驾驶能力较低,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据萍乡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黄建辉介绍,萍乡市已实施在每个乡镇配备协管员,并结合基层村委会协同共治新做法,初步形成“政府监管,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模式。

 

“自从在乡镇设置协管员,车辆年审、挂牌、上保险等日常业务,方便了企业和驾驶人,客观上也降低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黄建辉告诉调研组。

 

在黄建辉看来,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乡镇、村委会的作用不容小觑。“谁家有摩托车、电瓶车,是不是非法牌照的,村委会很清楚。”黄建辉说,让村委会增加一项职责,辅助落实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会在源头上堵住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

 

“健全机制和管理体制是件很难的事儿,在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联动探索中,萍乡市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值得借鉴。”17日,在与萍乡市政府部门举行的座谈会上,调研组副组长、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宋育英对萍乡市设置乡村安全协管员的做法表示认同和赞赏。

 

杨瀚委员也认为,有些责任事务性工作,交警部门移交给社会处理也是一种选择。他建议交管部门“参考并形成党政领导、部门管理、全民参与的大交管模式。”

 

解决警力不足,要靠科技强警

 

调研中,委员们发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警力不足,特别是基层中队交警警力严重匮乏,警力资源配置欠缺失衡,已经成为制约基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一个瓶颈,使基层交警中队应对日益繁重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显得十分脆弱。

 

“随着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维持城市平安畅通,光靠交警路面执法已经无法缓解城市巨大的交通压力。”萍乡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袁志坚向调研组介绍,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萍乡市推行科技强警战略,实现了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率”。

 

自2014年开始,为了应对车辆和驾驶人员大幅增长带来的交通压力及当前的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形势,萍乡市交警大队在城市道路和路口建设安装了高清卡口、交通信号设备和电子警察,形成了严密的道路交通管理网络。

 

同时,该市还完善了多功能交通指挥中心,各类尖端的监控设施,对闯红灯、超速、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不系安全带、越线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全覆盖采集,促使驾驶人保持遵纪守法的警觉性,从而使广大驾驶人的守法意识明显增强。

 

袁志坚介绍,目前萍乡市机动车已有13.6万辆、驾驶员达到38.5.万人,在机动车每年以2.5万辆高速增长的前提下,交通事故依然保持下降趋势,交通违法行为控制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万车死亡率控制在2.5人以内。

 

委员们认为,通过实施科技战略,用高效的智能化信息系统,不仅帮助提升市民交通安全意识,还能弥补、解决警力不足,还能让群众体验到智能交通带来的便利,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帮助。

 

“在当前警力不足的现状下,应该认识到,科技强警是一个出路。”杨瀚委员在座谈会上强调。

 

调研组认为,信息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为群众的出行和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优质的交通服务保障。地方政府应继续加强智能管理系统的升级与应用,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逐步把管控范围向城乡发展,使交通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乡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