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新闻

让“24个字”彰显更加伟大的精神力量
——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综述之一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5-08-2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很好地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问题。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与会常委和委员围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大家纷纷表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宣传教育,用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加强宣传教育促内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与会常委和委员们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要做到知行合一。论先后,“知”为先,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工夫,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知”其“是什么”,其关键要把握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到“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全国政协委员顾久认为,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第一个倡导是国家发展的价值理想,明确了我国将走什么样的道路,为什么目标而奋斗;第二个倡导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指明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理念;第三个倡导是每个公民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明确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这样的公民应当具有怎样的理想追求。”

 

如何让百姓深刻认识和把握这24个字的内在含义,凝聚起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与会者一致认为,宣传教育是关键。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效发挥新闻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渠道作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前不久,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合新闻出版界就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全国政协常委龙新民是成员之一。通过调研,龙新民发现,现在有的媒体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误导舆论和价值取向的情况时有发生。“要强化传播媒介管理,不为错误观点提供传播渠道,切实增强新闻出版单位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龙新民说。

 

说到宣传教育,内容是关键,方式方法也很重要。与会常委和委员们认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哪一个人的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各层次共同参与、协力推动。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承担宣传教育职能的部门和单位,应加强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宣传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和引导职能,制定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期规划和实施计划,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社会共识和全民行为规范。

 

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进一步建议,在宣传过程中,要着力提高宣传艺术,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述和宣传教育,同时对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丑恶现象进行及时揭露。

 

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作用不容忽视。全国政协委员李健建议,要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此外,还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

 

培育核心价值观贵在实践

 

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如何让“最大公约数”价值最大化?常委和委员们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热烈的研讨。

 

与会者一致认为,24个字,说来很容易,但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真正发挥24个字的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进而坚持它。因此,必须做好实践融入的大文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所有“行”之中,真正做到“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24个字,不是简单的口号。里面的各个名词,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所倡导的含义不一样,实践起来也会有差异。”在全国政协委员田静看来,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清晰、具体的路线图,应破立并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而有助于不同人群在不同阶段更好地践行核心价值观。

 

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发展问题尖锐复杂,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在全国政协委员张凤阳看来,转型时期,对个人现实利益的追求成为很多中国人的人生目标,一些消极、颓废的观念有所滋长,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迷失,一些领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鼓舞斗志。”

 

“太阳和北风打赌,看谁能先让行人把衣服脱掉,结果北风使劲吹,行人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紧了,而太阳不慌不忙地散热,行人慢慢地都把衣服脱掉了。”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吴晶用一则寓言故事来比喻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她说,24个字的实践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配套工程和长期战略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由易到难,克服一劳永逸、时松时紧的思想观念。

 

吴晶的观点得到与会常委和委员的普遍认同。大家一致认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石,把其融入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融入具体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使各方面政策导向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培育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小抓起

 

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抓好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抓住了未来、管住了长远。

 

本届政协以来,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率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组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多地调研。调研组认为,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尤其是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必要,必须坚持从小抓起。

 

全国政协常委刘长铭是调研组成员之一,他发现,在实践中,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他认为,对于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应该始于家庭、学校联手、社会构建、全面推进。

 

“台盟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的调研和问卷调研中,相当多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模糊,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常委郑建闽建议,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要更加鲜活化、生动化,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要积极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对那些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查处、严厉打击,让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前不久,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以‘童眼观生态’为主题,通过让青少年亲自去观察体验,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收到良好效果。”全国政协常委贾治邦提起这次活动,感触良多。他说,“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对青少年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要从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让他们在活动中对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并入脑入心,转化为自觉行动。”

 

一个社会总要有精神支柱,一个国家总要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增进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共识;需要深化实践养成,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与会者相信,当24个字真正走进每个人的心灵时,一定能闪耀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彰显更加伟大的精神力量。

延伸阅读